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社会·专版

中医治疗肿瘤牢牢抓住“痰”和“瘀”

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
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对抗肿瘤缺一不可

  中医治疗肿瘤牢牢抓住“痰”和“瘀”

  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

  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对抗肿瘤缺一不可

  一些患者往往有个疑问:“为什么偏偏是我得了肿瘤?”西医认为,肿瘤是一种细胞的异常增生,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有结构、功能和代谢的异常;而中国传统医学认为,肿瘤是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所产生的瘀血、积滞、痰饮、热毒等相互交错而成的结果。

  对于西医治疗肿瘤,大家相对熟悉,有手术、放化疗和靶向治疗。中医治疗则有一套独立的理论体系,从整体出发根据患者个体实时变化辩证组方。目前,中西医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堡垒攻坚力量,帮助患者抗击肿瘤。

  孙氏中医大弟子、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门诊接待中

  人为什么会得肿瘤

  归结为气滞血瘀

  痰凝毒聚

  孙氏中医大弟子、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解读说,对于肿瘤,我国历代医书早有明确认识。《外科金鉴》中,“生于耳前及项间,起初如粟子,按之硬无情,推之不肯移动,如钉着肌……渐渐破烂……肉腐,形如潮石,名曰失荣”,此所称的“失荣”相当于淋巴肿瘤、甲状腺肿瘤。《内经》记载,“脾胃之间,寒温不次,邪气稍至,(蓄)积留止,大聚乃起”是对“积聚”的描述,而“积聚”相当于胃肿瘤、肠肿瘤。宋代古医家对“噎膈反胃”描述:“其槁在上,近咽之下,水饮可行,食物难入,名之曰噎;其槁在下,与胃为近,食虽可入,良久复出,名之曰膈。”此“噎膈反胃”即相当于食道肿瘤、喉肿瘤、贲门肿瘤。

  而人之所以会得肿瘤,中医认为是痰、瘀、毒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医有一种证型叫痰瘀互结,就是人体内既有痰湿又有瘀血。当发现自己的舌苔厚而且是滑滑的腻苔,这就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提示体内已经有痰湿了。嘴唇发暗,脸上有黑斑,身体的某个部位有疼痛感,像针扎一样,白天轻、夜里重等,都是瘀血的表现。

  痰湿瘀血怎么来的呢?很大程度是从气上得来的。人生气的时候,往往会觉得胸口堵得慌,用手揉一揉,顺一顺,感觉会好一点,实际上这就是个气结。好比在绳子上打了结,摸上去就不那么顺畅了,津液、血液走到哪里,堵住了,过不去,慢慢地在局部形成痰湿,形成瘀血。

  痰湿和瘀血搅和到一起了,最终导致身体出现各种包块,如结节、肌瘤、囊肿、息肉、肿瘤等都可以看成包块。当然,如果仅是痰和瘀,包块可能还是良性的,但若有毒助攻,就容易恶变。

  癌毒又从哪里来?各种原因使五脏蓄毒不流就说明癌毒已经产生了。这些原因包括内在(先天)的和外在(后天)的。简单说,有不良饮食习惯、忧郁恼怒烦闷、过度劳累、跌仆瘀血日久、其他慢性病演变(如乙肝、萎缩性胃炎),以及物理因素、化学因素、辐射等。

  概括来说,肿瘤发病机理就是气滞血瘀、痰凝毒聚。

  痰湿、瘀血、毒患逐一攻破 多采用大剂攻下方法

  找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杨德志认为,中医治疗肿瘤是扶正还是攻邪,不同中医师有自己不同的见解,有“宁可误补、不可误攻”的,有“扶正、攻邪两不耽误”的,也有“扶正即是祛邪”的。他是坚定的“祛邪”派。

  杨德志说,肿瘤是癌毒高度集中之处,就像是一座顽固的堡垒,堡垒不能攻破,就谈不上治疗肿瘤,更谈不上清扫体内的毒患。对于肿瘤病人来说,实质表现为抗癌力和癌毒之间的斗争。在此期间,毒患作为一种长久蓄积于人体中的邪气,也迅速地销蚀了人体的精血阴液,导致正气的衰竭。由此可知,治疗肿瘤首先要控制毒患的蔓延发展,这样才能有效地保存人体的精血阴液,保存正气。

  结合30年的诊疗经验,孙氏中医牢牢抓住“痰”和“瘀”,总结出解郁、通络、软坚、排毒的“孙氏4步”手段。尤其在化痰化瘀方面,是花了很多心思的,并常常重用某些中药材,采用大剂攻下法。

  比如,一些中药材有散结、清热解毒之效,药性比较温和,临床就会轻药重投大剂量使用,并以此为君药来配伍其他臣药。肿瘤病人的药方,仅把一些抗肿瘤的中药材堆在一起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没有解决痰和瘀的问题,药效就到不了病所。

  病所就是西医说的肿瘤所在的具体位置,中药得先打通“郁结”,药效才能像靶向药一样直达病所。

  针对不同部位有不同的引经药,艾克医院由此总结出了各个经验方。清肺消结汤,以清热解毒化痰药为主,主要针对尚未手术的,火气相对比较旺、咳痰等肺肿瘤病人;针对不同的肿瘤加不同的中药。而养肺消结汤偏滋阴清肺,适合手术或者放化疗后阴津耗损的病人,会加入养阴的药材。

  肝肿瘤病人刚确诊时,如果肿块大、黄疸高,还伴有发烧,就运用疏肝消结汤,重用白花蛇舌草。如果病人已经做过手术了,或者是肝硬化、门脉高压容易引起胃底、食道静脉曲张破裂、脾胃虚弱的病人,就用软肝消结汤,里面会加入健脾利湿的药材。

  道地中药材的选用 对肿瘤病人康复至关重要

  “药材好,药才好。”杨德志说,对于需要长期服药的肿瘤病人来说,道地药材的选用至关重要。他们对中药材的习性了然于心,非常熟悉药性和作用。

  如白花蛇舌草,因为加工方法不同,有绿色、黑色或褐色之分。他们认为,绿色的更好,因为绿色说明加工前没有经过水洗,药性保持得较好,所以艾克医院用的都是绿色的白花蛇舌草,且采用丽水、江西出产的。

  川贝也很有讲究。川贝属于同类药中的贵重药材,但肿瘤病人往往身体虚弱,为了不伤正气,艾克医院只用四川松潘产的松贝,苦中带甜,要数千元一斤。经过多年反复实践,他们只选黄豆大小的,大一点的效果就差。

  再说白芨,贵州正安县的最为道地。有个病人因咳血被查出肺肿瘤,肿瘤较大且靠近肺门,无法手术。来就诊时,病人咳血已非常严重。艾克医院采用自有的“肺原方”等对其进行治疗。

  连续用药3个月,病人不再咳血,复查发现原本肿瘤的位置变成了一个“空洞”,病人儿子又着急地来问。“我告诉他,这是肿瘤瘀血排尽的表现,于是在原有药方上调整,发挥其生肌作用。两年后复查,病人看到肺部‘空洞’被填补,高兴得不得了。” 杨德志说。

  中医治疗肿瘤 心理治疗也不可少

  到艾克医院来看诊的肿瘤病人多以中晚期为主,他们的内心世界往往比较脆弱,对于肿瘤的恐惧杨德志也很能理解。要治病,先治心。杨德志常和病人说,要从战略上藐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把肿瘤当成常见病和多发病对待,才能调整好心态积极治疗。

  病人走进诊室的那一刻,就要给他们一个微笑,问诊时要多摸摸病人,并给予坚定的眼神和语气。

  以切脉来说,不仅是医生了解病情、判断病症的过程,还是一个心理治疗的过程。切脉时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个手指要放在同一条直线上,寸、关、尺的距离也有讲究,“沉取”和“轻取”均不可缺。医生是不是专注,是不是在用心思考,病人是能感觉到的。

  杨德志说,如果医生自己都没有打好这场攻坚战的底气,说话也冷冰冰的,让病人如何信任?战胜肿瘤最终靠的是病人自己,医生输送的是“打仗”的装备和方法,还有就是给病人信心。所以,面对肿瘤病人和他们的家属,哪怕再忙,他也不急于开药,而是先聊上几句,且要真心。多与肿瘤患者和家属交流,一方面能帮助患者树立战胜肿瘤的信心;另一方面能增进医患间的了解,相互信任,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最后,杨德志想说的是对付肿瘤,治疗方法对了,道地药材有了,心结打开了,打赢这场肿瘤攻坚战也就不远了。

  融媒记者 胡颖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专版 00005 中医治疗肿瘤牢牢抓住“痰”和“瘀” 2023-12-28 永康日报2023-12-2800006;永康日报2023-12-2800008;永康日报2023-12-2800007;永康日报2023-12-2800009;永康日报2023-12-2800011;永康日报2023-12-2800013;永康日报2023-12-2800010;永康日报2023-12-2800012;永康日报2023-12-2800014;永康日报2023-12-2800015;永康日报2023-12-2800016;永康日报2023-12-2800017 2 2023年12月28日 星期四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