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一女画家作品登上人民日报
她的成就离不开家乡这片热土的滋养
![]() |
![]() |
![]() |
永康一女画家作品登上人民日报
她的成就离不开家乡这片热土的滋养
徐芽冬在写生
山庄
云山雾水
“本土有位女画家的作品登上了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她的作品和性格一样个性鲜明。”近日,不少市民关注到了这个消息。究竟是怎么样的作者,会让人用作品来形容她的个性?7月29日,记者在西津桥附近见到了徐芽冬,了解了她50多年的绘画经历。
今年70岁的徐芽冬出生在江南街道双锦村,是五代南唐著名画家徐熙第五十代裔孙。她善画花鸟、山水、人物,尤其擅长大写意,画风有明代画家徐谓遗韵。她的作品风格一改女性柔曼之气,显得沉雄奔放,淋漓泼辣。她的画俨然一部动人心弦的交响乐曲,到处充满了激情和赞美。
好动性格形成独特画风
初见徐芽冬,只见她身穿简朴开衫,背着一个灰色的大帆布速写包,静静地站在江边画速写。她神情专注,心无旁骛,外表看似朴实无华,但在自己方寸笔墨之中却有着挥斥方遒的豪情。
看着徐芽冬纵横恣肆的画,很难想象,她非科班出身,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女画家。说起徐芽冬的绘画经历,要追溯到她的童年。她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饱读诗书,通古文,也写得一手好书法。受到家庭的熏陶,徐芽冬自幼就喜欢诗词歌赋,对画画更是痴迷,甚至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境地。
徐芽冬是一位涉猎广泛、不拘于某一画种的画家。起初,她学素描、油画、水彩等,后来受知名画家徐有武的影响,她开始专研国画,由工笔人物入手,从具象到抽象,从写实到写意,她循序渐进。
绘画爱好者中画得像徐芽冬这样广的人并不多见,这与她好动的性格有关。“我从小就很好动,别看我外表蛮文静,内心却有一种奔放豪气,我画画喜欢一气呵成,感觉特别过瘾。就算在花鸟作品中,也能感受到激情荡漾的笔触。现在想来,也许正是因为好动的性格,才成就了独特的画风。”她说。
徐芽冬的好动性格处处彰显在绘画之中,浙江师范大学美术系教授凌宇冰第一次看到徐芽冬所画的《紫藤下》中的大写意公鸡,就说:“你的性格独特。”有书画爱好者曾评价徐芽冬的水墨写意画:“大气磅礴,淋漓泼辣又充满灵气。”
人民日报社《民生周刊》编辑部主任、书画评论家桑干在人民日报全媒体平台撰文《徐芽冬:广收博取而养正 天赋才情而独特》。文章写道:“纵观徐芽冬的绘画,不管是山水、花鸟,还是人物,她常常以大写意的手笔去写心、写意,但是,概括而不失严谨,挥洒而收放有度,辛辣又充满生机,观、读、品,有质、有势,意趣盎然,蕴含丰厚。具象之处,生动传神,精密不苟;意象之处,境界至大,浑厚苍茫。”
在绘画的道路上孜孜不倦
出于对绘画的喜爱,徐芽冬从未停止在艺术上的钻研。徐芽冬几乎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去外面画速写,画到晚上11点钟才回家吃晚饭。然后,她还要看书到凌晨2时才休息。
为了搜寻绘画素材,徐芽冬常常背上画夹出行,跋山涉水,走村串巷,在我市和周边县市的山山水水留下了艺术脚印,也观察过大江南北的风土人情和地理环境。每到一个城市,她总会去当地书店汲取知识营养。
徐芽冬有时体已乏,手却未歇:“好几次画得手都麻木了,但我心里觉得很快乐。”相识25年的好友胡女士说,徐芽冬是个随和的人,什么事都不在乎,唯独对画画特别上心,每次见到她,手里都拿着画板。
2008年9月,徐芽冬在香港中环大会堂成功举办个人花鸟画展,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香港《大公报》报道了徐芽冬的绘画人生事迹,《中国书画报》也报道了展览盛况。港澳绘画爱好者赞许:“好几年没有看见这么好的画放在这里展出了。”2011年,《徐芽冬写意花鸟画艺术》在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
对于自己的绘画经历,徐芽冬用一首《我的绘画之歌》来诠释:“嘭!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一路走来,一样执着,一样坚韧,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汗水浸透,耕耘辛劳。只因希冀目光,背负心中希望,酸甜苦辣伴我行,无怨无悔,永不言败。”
“耕耘辛劳、永不言败”是徐芽冬绘画旅程的最好概括,也是永康精神的缩影。徐芽冬坦言,自己的成就离不开家乡这片热土的滋养。“永康人有不怕艰难困苦、永不言败的永康精神,这也激励着我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
尽管取得了一些成绩,徐芽冬对艺术的向往和追求仍丝毫不减。她总是喜欢背着画夹到各地写生,用画笔描绘出自己饱满而热情的精神世界。她用日复一日的坚持诠释着对艺术的热爱。
融媒记者 王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