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西津

岩前过夏至民俗文化渊源初探

传承上古礼文化 历经三个世纪

  岩前过夏至民俗文化渊源初探

  传承上古礼文化 历经三个世纪

  □施章华

  唐先镇岩前村有着一个非常独特的民俗节日活动,在每年的夏至节前取“姜娘”,并在夏至这天“祭稻娘”“尝新麦”。说这一习俗独特,是因为永康的四邻八县均未有这样的习惯,在永康也绝无仅有。“岩前夏至节”被视为“夏至大如年”“夏至大过年”。

  岩前过夏至的民俗,具体起源于何年何月,已无从查考,仅是口口相传。据说太平天国时期就有,并云“兴于民国,盛于当下”。可以说,岩前夏至节是历经三个世纪(十九世纪、二十世纪、二十一世纪),至少有150多年历史。

  村民在取“姜娘” 曹润鑫 陈卓一 摄

  岩前过夏至民俗有其特殊成因

  岩前夏至节活动的形成,从自然条件上来说,有其特殊的成因。

  先说取“姜娘”。“五指岩前生姜奇”是历史上长期流传于永康的一句俗语。“五指岩前出生姜”,据说远在明代就久负盛名。而五指姜产区一带的种姜习俗是清明前后姜种出窖下地,至夏至前新姜初长时,均要把“姜娘”挖掉后为新姜培土(当地人叫“坨姜”)以利新姜长块。而取出的“姜娘”虽经下地“生儿育女”,仍不失其药用和食用价值。在物质和经济条件十分匮乏的年代,“姜娘”可拿到市场上交换其他商品或者出售,实为姜农不可少视的一笔财富。

  再说“祭稻娘”。水稻是岩前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全村700余亩良田。当地早稻种植的时间把握是“清明撩谷籽、立夏开秧门”,至夏至时早稻已吐穗扬花灌浆。岩前人在夏至日这天的午时前均要以售“姜娘”之所得置办祭品(猪肉条、烤豆腐、水果、蔬菜等),到自家田头摆祭,期盼“风调雨顺,粮食丰收”。

  再说“尝新麦”。岩前村自古人多田少,勤劳的村民历史上均种植“三熟”,越冬作物除了有部分是草籽外,大部分都是大麦、小麦。至夏至时,新麦均已入仓可供尝享。岩前人的麦食品十分丰富,有“永康单麦饼”、“肉麦饼”、“麦饼爿”、“土豆饼”、“雪菜饼”、“霉干菜饼”、“豇豆饼”、“金豆饼”、“豆腐饼”、“糖馅麦饼”、“角干麦饼”、馒头、包子、面条等,尤其是拿到田边做过祭品的白切肉、烤豆腐用来卷小麦饼,更是夏至节日的一大美食。

  夏至设祭的习俗有文化渊源

  岩前人为什么会在夏至这一天“祭稻娘”“尝新麦”,并形成独特的民俗呢?现有资料虽然无法考证是谁率先成俗,但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无论是夏至这一天设节,还是“祭稻娘”“尝新麦”的习俗均大有来头,且有文化渊源。

  一、先说“夏至”节日

  1.《中华廿四节气歌》云:“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年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是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歌中言及的“六廿一”(即农历六月廿一),指的就是夏至这一天,可见夏至在中国历代历法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2.夏至之日,为整个地球北半球白昼最长的一天。上古以夏至这一天为阳盛之日。著名历史学家常玉芝先生考证,殷商史前历法中以夏至为新年,并一直沿用及后均为每年大节。

  3.殷周开始,有乾坤之说,乾坤两日亦即阴阳两极之日,而乾日指的是冬至,坤日指的就是夏至。

  4.《晋书·律历志》云:“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据此,上古颛顼历法曾以夏至为元日。

  从以上可见,选择在夏至过节,并非岩前人凭空任意首创设节,而是有历史渊源,且颇有传统历法文化之色彩。

  二、再看“祭稻娘”习俗

  1.《周礼·春官宗伯·大师乐小师》云:夏日至,于泽中之方丘奏之,若乐八变,则地示皆出,可得而礼矣。自周朝起,就有在夏至祭“地示”的风俗。所谓“地示”就是地神,包括田稷之神(即田祖)。

  2.《周礼·春官》中对夏至的表述,唐·贾公彦注疏曰“以冬日至,致天神人鬼;以夏日至致地示物魅”,并曰“致人鬼于祖庙,致物魅于墠(音同“扇”)坛”。魅者,百物之神(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造物主”)。而岩前的风俗严格遵循了这一旧制,即在冬至日祭拜祖宗先人,在夏至日至田横头做“田羹饭”祭拜田公田祖,“祭稻娘”。

  从这一点上看,岩前人选择在夏至日“祭稻娘”,实为沿袭传统旧制,充满了农耕文化的色彩。

  三、关于“尝新麦”

  1.据常玉芝先生考证,“上古以夏至为大节,乃是殷商王朝古历法的新年,尝新麦,植新黍之日也”。

  2.殷历是以春收后始食麦、种黍及大火初昏南中之时作为岁首正首的,于农事,则称“食麦月”。

  据以上两点可见,岩前人在夏至日“尝新麦”,是俗出有源,更重要的是具备条件:有新麦、厨艺,能制作各种麦类食品,尤其必须指出的是完全具备了有麦、面、熟肉、烤豆腐,还能烙制小麦饼的可享用“小麦饼肉筒筒”之美食的所有条件。

  综上所述,岩前夏至前取“姜娘”,夏至日“祭稻娘”“尝新麦”的习俗不仅是地域特产的产物,更是中华悠久农耕文化的传承。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6 岩前过夏至民俗文化渊源初探 2023-07-03 永康日报2023-07-0300006;永康日报2023-07-0300008;永康日报2023-07-0300009;永康日报2023-07-0300010;永康日报2023-07-0300011;永康日报2023-07-0300012;永康日报2023-07-0300013;永康日报2023-07-0300014 2 2023年07月03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