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提醒患者
中医治疗肿瘤 三分治七分养
![]() |
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提醒患者
中医治疗肿瘤 三分治七分养
6月21日,暴雨如注。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原定周二的门诊因出差推迟到周三。记者看到,当天仍有不少病人冒着大雨前来就诊。杨德志一直忙碌到中午1时左右,休息片刻后,又开始接待下午的病人。
当天,江西上饶的刘女士一行也冒雨驱车来到医院。去年11月,在杭州开小餐馆的她出现恶心、呕吐、肚子痛等情况,经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胰腺肿瘤。听说金华艾克医院在中医治疗肿瘤方面颇有经验,她便抱着“死马当作活马医”的心态试一试。
半年来,刘女士一直坚持吃中药,身体慢慢好转,心情变得开朗,精神状态也好了很多。现在的她行动自如,到金华看病不用坐轮椅,也不需要丈夫陪同。很多同村人都知道她的经历,这次她就是陪着两位邻居一起来金华看病的。
金华艾克医院院长杨德志为病人看诊
养生先养心
解郁是前提
在杨德志的从医生涯中,这样的例子并不鲜见。作为深得孙氏中医真传的大弟子,10多年的潜心钻研让他厚积薄发,在中医治疗肿瘤领域崭露头角,并越来越得到病人和家属的认可。
杨德志介绍,临床发现,多数肿瘤跟气滞有关,气滞致病,就需要解郁。据此,孙氏中医在接诊40多万名病人的基础上,总结出治疗肿瘤的八字方针,即“解郁、通络、软坚、排毒”,其中“解郁”是重中之重,也就是打开病人的心结。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西医研究的印证。现代研究表明,80%以上的肿瘤病人在生病前后有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往往对疾病抱有恐惧、否定的心态。在死于癌症的病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吓死”的。杨德志认为,作为医生,首先要想方设法把病人的心结打开,让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病人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后续康复极为不利。因此,肿瘤治疗第一步,要切实进行心理疏导。这也符合中医“养生先养心”的要求。病人一定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切莫谈癌色变,这样抗癌成功的可能性更大。
杨德志有时会和病人开玩笑说,肿瘤康复的往往是两种人,一种是自己知道病情,能够放下包袱,放松心态,不怕不紧张,抱着多活一天就赚一天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的。还有一种就是自己什么情况不知道,医生和家里人怎么说就怎么做,积极配合治疗的。那种整天纠结“这种病还能活多长时间”,在手机上搜来搜去,顾虑重重,听风就是雨的病人,或者过度关注检查结果,三天两头关注肿瘤指标有没有下降的病人,心态最不好,对康复最不利。当然,心态放松并不是说完全放弃治疗。
此外,实践证明,群体抗癌是肿瘤患者的另一剂“良药”,也是非常有用的力量。金华艾克医院很早就成立肿瘤康复俱乐部,经常组织会员外出旅游度假、交流抗癌经验,会员之间互相鼓励,互相打气,抱团取暖。已经康复的老病友现身说法,结对帮扶新病友,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帮助他们树立战胜肿瘤的勇气和信心,先“复”带后“复”。不少悲观、失落的病人受到病友鼓励后,重新燃起生命的希望。
三分靠治七分靠养 家人关爱不可或缺
门诊过程中,经常有病人对杨德志说:“听朋友介绍,你们艾克医院治疗肿瘤颇有经验。我的病以后就全靠你了!”杨德志认为,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对的。中医治病,讲究三分治七分养。对肿瘤患者来说,治是第一关,养是第二关,治的时间短,养的时间长,所以养的过程更为重要,家人的关爱不可或缺。医生只是起引导作用,药物治疗也只能起到一部分作用,而不是全部,病人不能把治愈疾病的重担全部推给医生。
10多年前,杨德志接诊的一名病人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名病人就是来自安徽省青阳县的王志辉,他在上海打工期间被医院确诊为肝肿瘤,并已发生肺转移、脑转移。医生认为他的情况不适合手术,建议放化疗。
王志辉家里经济条件并不好,加之担心身体承受不了放化疗,无奈之下,他回到老家,打算放弃治疗。当时,他的病情已经很严重,肚子因肝腹水胀大,下不了床。在当地农科院工作的哥哥不甘心,打听到金华艾克医院可以用中医药医治重症肿瘤病人的消息后,立即带着他的病历资料赶到金华碰碰运气。
第一次,医生试着为王志辉配了7天中药,他吃了以后感觉肚子没有那么难受了。又吃了一段时间后,病情有所好转。为了不拖累家人,王志辉一度想放弃治疗,但他的哥哥和妹妹一直鼓励他、陪伴他。哥哥东奔西跑,不辞辛苦,甚至还利用专业优势为他种植富硒大米。妹妹严格按照医生的交代,负责煎药,照料他的饮食起居,生活上关怀备至。王志辉的心态彻底放松,吃了一年多时间中药。
王志辉说,其实有段时间他压力很大,担心拖累家人,很想一死了之。但看到哥哥和妹妹尽心尽力地为他忙前忙后,又觉得如果自己放弃了,太对不起他们。他多次动情地表示,如果不是金华艾克医院,如果不是家人的精心照料和全力支持,他肯定活不到现在。后来,王志辉还在金华艾克医院当了好几年的志愿者。他热心指导帮助病友,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他们加油鼓劲,病友很受鼓舞。现在他已经回到上海工作,生活重归正轨。
杨德志总结,肿瘤治疗不是单纯交给医生就行,家庭的支撑,家人的关爱,温馨有爱的家庭氛围,尽力给病人提供生活上、心理上、经济上的支持,对病人的康复都很有帮助。
饮食调养 注意忌口
俗话说:“吃药不忌口,枉费大夫手。”经常有肿瘤患者提出这样的疑问:患病期间,到底需不需要忌口?杨德志认为,肿瘤患者食养包括多个方面,忌口很有必要,一方面要注意药后忌口;另一方面,凡于病不利的饮食皆为所忌。忌口要贯穿整个治病环节,但同时也要合理搭配饮食、加强营养。
举例来说,相关调查显示,红肉的摄入量和结直肠癌成正相关性。经常食用红肉及加工肉制品(包括牛肉、羊肉、猪肉及香肠、火腿、肉干、罐头肉)的人群,与很少吃或不吃的人群相比,结直肠癌的风险明显增加,而且风险随着红肉摄入量的增加而升高。建议结直肠癌患者一定要远离红肉。
杨德志提醒肿瘤病人,以下几类食物不适合吃,要特别注意:第一类是辛辣刺激类食物,如辣椒、胡椒、生姜、大蒜、酒类或含酒精饮料等。这类食物容易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加速,引起炎症扩散,使原有病情加重或病情迁延。第二类是容易影响脾胃功能的寒凉生冷食物,如冷饮、西瓜、生黄瓜等。对普通人来说,得一次急性肠胃炎,拉一两天肚子问题不大,但肿瘤病人本身肠胃功能较弱,吃了以后很容易腹痛腹泻,很可能会因为一次急性肠胃炎导致病情迅速加重。第三类是民间所说的“发物”,指特别容易诱发某些疾病(尤其是旧病宿疾)或加重已发疾病的食物,比如猪头肉、狗肉、虾、泥鳅、黄鳝、甲鱼等。还有的食物禁忌虽然没有数据支撑,但有临床经验的积累。比如螃蟹,有的病人吃了以后有明显反应,或者病情在短期内发生明显变化。病人用亲身经历“踩坑”,给其他病人“避坑”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孙氏中医认为,肿瘤发病与饮食有着密切关系,肿瘤病人更需进行精心、细致、周到的饮食调养,才能稳定病情、加快康复。肿瘤要辨证论治,更要做好辨证论养,要按照中医理论和方法,以阴阳五行原理为指导,用药物食物进行疗养和调理。虚则补,实则泻,达到整体功能平衡协调的目的。在接诊过程中,杨德志会根据中医古籍记载和丰富的临床经验,结合每个病人不同的身体情况,详细列出一份食物宜忌清单,提供明确的食养指导。
日常生活中,病人要尽量饮食清淡,劳逸适度,但也需注意不要过度劳累,以免病情一发不可收拾。同时还要根据自身体质,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比如太极拳、八段锦、郭林气功等养生锻炼功法,都比较适合肿瘤病人。从中医角度来说,适当锻炼可以调理促进气机的运行。“做好心情调养,吃药配合锻炼,结合忌口,治疗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杨德志信心满满地告诉记者。
融媒记者 胡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