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各地紧盯隐患整改筑牢安全防线
市气象台提醒:未来我市雷阵雨天气增多,市民需防范强对流天气
![]() |
我市各地紧盯隐患整改筑牢安全防线
市气象台提醒:未来我市雷阵雨天气增多,市民需防范强对流天气
6月22日以来,我市迎来了今年以来的最强降雨过程,防汛压力持续加码。为充分做好防汛工作,我市各部门单位、镇(街道、区)紧盯薄弱环节,加强应急抢险救援,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6月21日至24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前往江南街道、前仓镇等地,检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应急预案制定情况、巡查员到位履职情况、地质灾害监测仪器安装等情况,切实筑牢防汛安全线。
据悉,除目前已掌握的9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210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还要求对全市工程建设、切坡建房等隐患进行排查,并及时上报处理。
连日来,市建设局将涉及基坑工程、危大工程、临山临水的项目列入重点点位清单,并全面开展防汛隐患点自查自纠。截至目前,累计检查发现防汛风险隐患39处,完成整改39处。此外,该局“线上+线下”双向发力,确保防汛信息传递渠道畅通,及时将雨情汛情信息传递至各项目部。
西城街道通过加强对地质灾害防范区和小流域山洪风险区、危旧房、城市易涝点等区域的巡查排查,落实安全管控措施。此外,该街道还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应急物资和应急队伍随时调得出、用得上。
为安全度汛,连日来,江南街道增加预报频次,及时发布暴雨、小流域山洪、地质灾害等预警信息,及时“叫应”各级防汛责任人。各联村干部下沉到村,指导防汛应急物资“三大件、四小件”准备工作。同时,还开展水库、山塘、危房和老旧房、低洼易涝区以及在建涉水工程等风险区域的巡查,确保排查全覆盖、管控全闭环。
为提升防汛应急能力,芝英镇连续数日开展危旧房、地质灾害点、河道、水库山塘、水利工程汛前检查工作,联合相关部门就危旧房、交通桥梁、地质灾害点、小流域山洪重点村、河道、水库、重点山塘以及发现的问题点开展巡查。
6月24日晚,前仓镇对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等开展巡查,确保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据了解,前仓镇按照“10个到位”“10个落实”原则,设置21个村级转移责任人,所有联村干部下沉一线。全镇22座山塘、水库值班人员加强值班值守,发现险情第一时间上报。另外,该镇还组建了一支近300人的应急队伍,如遇突发险情,迅速投入险情第一线。
连日来,舟山镇对山塘、水库开展隐患排查,转移并妥善安置D级危房和14处地质灾害点的人员。另外,该镇还时刻关注山塘、水库水位情况,及时泄洪确保水位正常。
为应对强降雨天气,6月20日以来,龙山镇每日召开防汛工作部署会,确保防汛巡查工作责任到人。截至目前,该镇已巡查47座山塘、水库和6座小(2)型水库;巡查全镇危房380栋,其中C级危房272栋,不断提升群众安全感。
6月21日,西溪镇召开梅雨汛期应急防汛防台大排查大整治工作部署会。截至目前,该镇已全面检查避灾安置点42个、地质灾害点3处、山洪防范区35处、危旧房406处、山塘水库67座,整治隐患点位7处,检查“山洪卫士”17个,全面清点维护42个自然村应急物资23万余件。
6月18日,现代农业装备高新区成立防台防汛抗旱指挥部、网格防台防汛抗旱小组和应急抢险小组。同时,对在建工程管理、公共设施管理、地质灾害点治理、应急物资准备、受灾人员安置等重点工作进行部署,压实防汛安全责任。该区各网格结合消防演练活动,积极组织企业员工开展避险避灾逃生演练,切实增强企业风险防范、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6月25日,记者从市气象台获悉,入梅以来,全市平均面雨量106.9毫米,有39个站点(占比7%)累计降水超过100毫米,最大为花街镇尚仁站153.1毫米。
好消息是,随着梅雨带北抬,本轮强降水过程趋于结束。6月26日,我市多云到阴,有时有阵雨或雷雨,有雷雨地区可伴有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6月27日起,受副高影响,我市气温将升高;6月28日至30日,我市最高气温可达35℃,有分散性雷阵雨,并伴有局地短时暴雨和8至10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市气象台提醒,未来三天,我市雷阵雨天气增多,市民需及时关注发布的最新预报预警信息,防范强雷电、短时强降水和局地雷雨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融媒记者 何悦 潘燕佳 吕晓婷 胡莹璐 张曼欣 郑旭华 陈宏宇
舟山镇工作人员排查安全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