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文化·五峰

导电的手指

  导电的手指

  □周晓枫

  周晓枫

  周晓枫,1969年6月生于北京,做过20年文学编辑,现为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出版有散文集《斑纹——兽皮上的地图》《收藏——时光的魔法书》《你的身体是个仙境》《聋天使》《巨鲸歌唱》《有如候鸟》等。散文作品曾获鲁迅文学奖、冯牧文学奖、朱自清文学奖、人民文学奖、十月文学奖、花地文学奖、华语文学传媒大奖等奖项。从2017年开始从事儿童文学写作,创作童话《小翅膀》和《星鱼》。

  美国作家斯科特·杜罗在评论索尔·贝娄时这样说:“贝娄所有关于芝加哥的文字都是能量满满,让你忍不住猜测,他写作的时候,是不是把手指伸进了充电插座。”优秀的作品、杰出的表达,具有这样的能量——当我们阅读,仿佛被闪电照彻,仿佛被电流击穿。

  并非每位作家都是天才或大师,更多时候,写作者遭遇的是自己的局限而不是非凡。我们敲击键盘,或疾或缓,有时悦耳的节奏不停,有时手指长时间悬停而不知所措。指尖接触按键,字符在页面上跳动生成,写作者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空格或换行只是舞蹈中短暂的跨跳——他必须不断回到地面,回到他的轨道和路途。有些梦想只需要遥望,有些梦想更需要开垦——作家的诗和远方,在他的眼里和脚下,他必须依靠一个字一个字地书写,经过一篇又一篇的站台,把自己艰难地运抵。写作者的停歇只为了再次出发,而他的出发没有终点。因为终点本身就不是目的,就像我们跑步是为了强身健体,不是为了撞线一瞬的快感。持续训练,才能挖掘自身的潜质,才能钻木取火般让写作者从最小的可能性开始,燃烧。

  从小,我的理想就是成为一名作家。回忆起来,这是唯一的理想。我的理想从来没有替代品或备胎,也从未降低渴望的强度。虽然创作的过程断断续续,但如果按时长计算,我已写了三十多年。坦率地说,我并未获得真正的自信,总是心生怀疑,总觉得自己在介乎初学者和成熟作家之间的某个位置游移不定。

  也许是因为我畏怯的性格,也许是因为我从散文到童话的体裁转换带来的不安,也许是因为我对作家这一称谓抱有超现实的期许幻觉,导致即使我现在的身份是“专业作家”,也深知自己没有那么“专业”。真正的作家应该是个导电体,他的灵魂灼烫而发光,他带电的文字拥有魔力;挑战自我的作家每每使自己置身险境,然后成功而安全地折返;他的手点石成金,可以让人梦稳心安,也可以让人呼吸急促……我希望具有类似的能力,少数时候我能够安慰自己,多数时候我容易否决自己。不过,保持谨慎和敬畏不是什么坏事,保持灵敏的尺度没有什么坏处,我不愿自己写着写着,就以为自己绝缘的手指电量充沛,或者把触电丧失自控的痉挛当作写作的兴奋。好吧,我信任沉默而辛勤的劳作,胜过依赖所谓的天赋——所以,我宁愿在黑暗中摸索开关,也不愿被漏电中的骤亮照彻。

  这是一篇我按照要求完成的创作谈。其实什么创作谈,都不如把创作写好;这样至少可以不谈,或者少谈,然后让作品自己说话。作品好到自己会说话的时候,是不需要作者在旁边帮腔的。我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饶舌者,现在事与愿违——是因为我的嘴里还不能滚动雷声,我的指端还不能制造闪电。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7 导电的手指 2023-06-19 永康日报2023-06-1900006;永康日报2023-06-1900008;永康日报2023-06-1900010;永康日报2023-06-1900011;永康日报2023-06-1900009;永康日报2023-06-1900012 2 2023年06月19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