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专版

打造“西溪清流”品牌
描绘共同富裕图景

第五届西溪影视旅游文化节圆满收官

  打造“西溪清流”品牌

  描绘共同富裕图景

  第五届西溪影视旅游文化节圆满收官

  阔别三年,西溪镇寺口村迎来了久违的热闹。第五届西溪影视旅游文化节如约而至,各式各样的文旅活动不断上演,精彩画面刷爆朋友圈。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西溪影视旅游文化节共接待游客近10万人次,拉动消费上百万元。

  短短三天,缘何吸引如此多的游客?这还要从西溪镇积极打造“影视+旅游”文旅新IP,走出了一条“生态奠基、影视卡位、文化升级、旅游突破”的成功之路说起。

  第五届西溪影视旅游文化节现场精彩纷呈

  以影视为圆心 打造“全域游”特色风貌样板区

  近年来,西溪镇锚定“影视文化基地 休闲养生福地”目标,以打造“西溪清流”本土文化品牌为抓手,举行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文旅活动,包括中国诗人采风西溪活动、“重走青山诗路”古体诗词采风活动、“西溪杯”全国征联比赛、“百镇共建助力共同富裕”西溪——龙山文化走亲活动等,全力建设“西溪清流”文化品牌,不断扩大西溪文旅IP的影响力,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先行路,奏响了一首旅游先行、群众共富的协奏曲。

  2014年,寺口村樟树林的一次取景,西溪影视之梦就此启程。现如今,西溪镇影视拍摄点位由一片樟树林发展到四大拍摄区、24个影视点的连片规模,开发建成了北湾古镇、秦汉军营、铁血战壕、黑鹰山寨、大通客栈等多个外景拍摄点,还有不同时代的医院、办公楼、仓库、银行、军需库、洋行、酒店、咖啡厅、歌舞厅等各类室内场景,辐射镇域多个村庄,并串点成线形成了以寺口影视基地为中心的影视拍摄圈,吸引了众多知名剧组入驻取景拍摄。累计1000多个剧组前来取景拍摄,拉动消费超1.4亿元,实现了生态资源向美丽经济的华丽转身。

  影视剧景点旅游“爆火”时,西溪镇如何以点带面,为游客营造全域旅游的体验?该镇苦练“内功”,加速“蝶变”,由“网红”变“长红”;持续不断挖掘地域特色,以全域景区化为路径,全力打造影视旅游核心圈;以打造“一街”“一村”“一养”“一线”“一区”“一溪”为重点,整合串联溪湖、山林、田园、村落等资源,通过开展生态小流域综合整治、村庄环境整治、田园整治、寺口文化中心建设、石江康养中心建设、“污水零直排区”创建等项目,全面提升影视旅游核心圈的环境风貌和配套设施,将西溪打造成集山水观光、影视旅游、康体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风貌样板区。

  发展美丽经济 拓宽乡村振兴路

  在影视基地的带动下,附近的村庄也在发生蝶变。石江村曾经是闻名华东的“纺配之乡”。近年来,该村走转型之路,陆续关停了纺配厂,在守护东溪水、创建美丽乡村上做文章,打造村落景区。“前几年村里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随着影视产业的发展、游客的引入,发展美丽经济成了现实。”石江村党支部书记吕永跃说,自该村开门迎客后,村里的土特产、特色美食都成了抢手货,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创业,进一步壮大了集体经济。

  念起“致富经”的不止石江村,西山村则通过在外乡贤回乡投资的方式打造了西山景区。高约40米、宽约200米的人工瀑布,着实有几分“飞流直下三千尺”的磅礴气势;全长260米的玻璃桥令人心驰神往,该景区一建成就成为网红打卡点,进一步推动了西溪镇影视旅游产业的发展。

  走进三联村,一汪池塘如同碧绿的翡翠,绿瓦长廊横跨水面,仿佛给村庄扎了一条墨绿色的宝石腰带。池塘周围是一排各具特色的农家民宿小院,移步换景,令人目不暇接。

  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毗邻横店的区位优势,是三联村大力发展民宿产业的底气。近年来,该村积极发展农家乐等配套餐饮产业,修缮老房、建设大型餐厅黄家大院,打造了集党建、环境、服务、产业、文旅、健康六个板块九大场景融合的“数字治村”创新治理新模式。目前,该村有民宿13家,床位207张,省级银宿1家,年游客量达5万人次。

  与此同时,西溪镇还以寺口村为基础,联合具有影视拍摄点开发建设价值的村,建立西溪镇影视联盟,党群共商、平台共建、发展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融,抱团发展西溪影视产业。联盟主要辐射范围内的12个村,年平均集体收入从2016年的37.4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92.9万元。

  壮大群演队伍 打造富民新引擎

  近年来,西溪影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不少村民在家门口找到了致富途径。除了本土群演,西溪镇还多了不少来自江西、湖南、安徽等地的“西漂”。目前,西溪镇群演人数已达上千人,参与演出的村民每天能拿到80元至500元不等的收入,甚至圈养的家禽也能参与演出挣钱。

  西溪群演队伍不断壮大,离不开市弘伟影视文化有限公司负责人梅振华和胡美巧的带领。2014年,西溪镇发展影视产业后,梅振华就从舞蹈达人转投影视圈,创办了西溪影视基地群众演员学校,为广大表演爱好者提供专业指导,并成立了多家影视公司提供从剧本、制片、拍摄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服务,为完善西溪影视产业中下游的环节添力。在梅振华的精心管理下,西溪影视演员培训中心场地、人员、道具规模不断扩大,知名度不断提升。

  据悉,西溪影视演员培训中心现登记有数万名群众演员,共建有316个演员微信群,群演活跃度极高。此外,梅振华还在西溪镇各村都建立了联系点,为当地村民增加收入提供便捷,也可满足众多剧组的选角需求。目前,西溪群演在横店、象山等地的知名度已有极大提升,成为西溪影视产业发展的一张金名片。

  农旅融合

  探索共富新路径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农文旅融合既是新路子,也是势在必行的新发展空间。在共富路上,西溪镇立足生态优势创新发展模式,以农文旅融合走出一条富民路。

  眼下,走进下赵村水蜜桃种植基地,粉色的水蜜桃挂满树架,果香四溢,沁人心脾。游客们一边体验乡村美景,一边体验采摘的乐趣。来自城区的游客王美珠惊喜连连:“太喜欢这里了,空气好,景色美,玩得特开心。”

  下赵村是远近闻名的水蜜桃种植基地。经过多年来的科学种植、精心管理,加上自身的优质生态环境,该村的水蜜桃连续三年实现丰收。“玉露”“良方”两个品种的水蜜桃还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市民喜爱,成为西溪农产品的另一块金名片。

  距离下赵村不远的寨口新村则凭借着“柏岩蜜梨”搭起了增收的渠道。目前,西溪镇拥有蜜梨基地4000多亩,平均年产蜜梨达到2万吨,是我市最大的产梨区,“柏岩蜜梨”被列为全市十大农业品牌。

  休闲游、亲子游、研学游……小小果树,带火了西溪文旅产业,形成了观光采摘、美食就餐和民宿旅游等深度融合的特色田园文旅新业态,让蜜桃蜜梨果园成了“宝藏打卡地”。

  除了蜜桃和蜜梨外,西溪的香榧近年来也闯出了名堂。洪莲村龙月家庭农场的香榧基地农户任笑容介绍,2013年,在村两委的帮助下,她家种下7000棵香榧树,2019年开始陆续产果,目前种植面积有200多亩,年产量达20吨,通过晒干加工,预计收入400多万元。

  近年来,西溪镇依托良好的生态、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聚焦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发展,坚持农旅融合、果旅融合发展,大力培育节庆活动、休闲采摘等新业态,吸引市民游客前来旅游观光,体验田园生活,推动农业转型发展,助农增收。在西溪农业特色产业联盟主要辐射范围内的10个村,年平均集体总收入从2016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0年的53.5万元。

  融媒记者 吕晓婷

  版式设计 应桃蕊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4 第五届西溪影视旅游文化节圆满收官 2023-06-14 永康日报2023-06-1400009;永康日报2023-06-1400010;永康日报2023-06-1400007;永康日报2023-06-1400006;永康日报2023-06-1400008;永康日报2023-06-1400012;永康日报2023-06-1400014;永康日报2023-06-1400011;永康日报2023-06-1400013;永康日报2023-06-1400017;永康日报2023-06-1400018;永康日报2023-06-1400019;永康日报2023-06-1400021;永康日报2023-06-1400022;永康日报2023-06-1400023;永康日报2023-06-1400024;永康日报2023-06-1400015;永康日报2023-06-1400016;永康日报2023-06-1400020 2 2023年06月14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