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援川工作队助推阿里巴巴松果公益线上课程落地平昌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东西部互通共享
永康援川工作队助推阿里巴巴松果公益线上课程落地平昌
实现优质教学资源东西部互通共享
浙川隔山海 “永”往谱新篇
Z
本报讯(融媒记者 颜元滔) “我以为只有实物才能称重,原来地球也可以,而且居然有人成功了。” 6月2日,在四川省平昌县荔枝小学六年级的第二课堂上,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收看线上教育课程《如何给地球称体重》,课堂气氛热烈。
据悉,松果公益线上课程是阿里巴巴集团与平昌县合作的教育公益项目,主要面向6岁至15岁乡村学生,以“挖掘、激发和培养乡村学生探索世界和学习知识的兴趣”为愿景,打造乡村学生优质课外兴趣视频类内容聚合平台。它采取“音频+视频+线下互动课堂”的形式,打造“线上兴趣班”,促进乡村学生素质提升。目前,该项目已覆盖平昌67所中小学,注册使用松果公益线上课程的乡村中小学教师有3174人,共有70598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受益。
松果公益线上课程在平昌县落地开花,是永康援川工作队不懈努力的结果。去年,司法部定点帮扶工作队、永康援川工作队在调研时发现,平昌的乡村学校虽已基本配备多媒体电教设备,但由于设备使用率较低,导致乡村学生课堂学习形式单一。
如今,城乡教育差距已经从硬件变成软件,如何提升乡村教育软实力成为当下对口支援的新课题。利用地缘、人缘优势,司法部定点帮扶工作队、永康援川工作队与阿里巴巴集团积极对接,通过多方互动、政企协同,最终该公益项目落地平昌。
记者在松果公益平台上看到,平台内容包括“趣味自然、趣味科普、趣味美学、趣味英语、我的祖国”等五大板块,结合乡村学生的特点,以身边小事和日常生活入手,视频时长为3分钟至20多分钟不等。教师可以根据第二课堂、课后托管、课间等需求,选择播放适合的内容。不久前,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公布在线教育应用创新项目验收结果,平昌县《农村地区县域“三个课堂”运行与考核激励机制研究》成为四川省唯一一个通过结题鉴定的全国在线教育应用创新县级课题。
“松果公益平台为乡村孩子打开了兴趣大门,把高品质内容送到他们身边,弥补了乡村学生兴趣教育的空白,实现了优质教学资源东西部互通共享。”在荔枝小学校长杨平安看来,通过“线上兴趣班”,可以在基础课程教育之外,启发孩子们的兴趣爱好和创造性思维,在他们心中播下兴趣的种子,鼓励他们打开眼界、发现所爱、探索世界、期待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