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种出好效益 鼓实农民钱袋子
“稻+N”生态种养模式拓宽乡村振兴“稻”路
![]() |
![]() |
水稻种出好效益 鼓实农民钱袋子
“稻+N”生态种养模式拓宽乡村振兴“稻”路
眼下,餐饮界的“流量密码”小龙虾爬上了市民的餐桌,其中不乏本土养殖的品种。据了解,我市从2019年开始尝试探索“稻+N”生态种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已高达15000多亩。今年五一期间,全市多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总营业额达100多万元,“稻+N”已成为我市一项特色富民产业。日前,记者走进农村实用人才(水产养殖)培训班、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等活动,探访我市“稻+N”生态种养模式是如何让养殖户走出生态致富路的。
在看到稻虾发展前景的同时,朱新丁也看到了其中的隐患所在。今年,不仅本土小龙虾产量大增,湖北潜江的小龙虾产量也处于增长状态,让小龙虾价格同比有所下降,压缩了利润空间。
“因为小龙虾在我市销量极大,所以这两年不少人尝试稻虾种养。从今年小龙虾市场价下降来看,我们在做好小龙虾产业链延伸的同时,也要引进其他品种,同时大力推广‘稻+N’的其他模式,让该模式释放出更大潜力和能量。”朱新丁说。
今年,我市调整了虾类品种结构,选择了3块效益田试点“一稻两虾”模式,即在水稻田内除了养殖小龙虾外,还养殖其他虾类。目前,我市选定罗氏沼虾作为试点品种。
据悉,罗氏沼虾具有生长快、食性广、营养好、养殖周期短等优点,且罗氏沼虾比小龙虾价格高30%左右。根据大小等情况,罗氏沼虾的价格在每公斤60元左右,有些也能达到每公斤80元至100元。罗氏沼虾个头相对较大,营养价值和实用价值都略高于小龙虾,能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增加养殖户收入。
记者了解到,2020年,我市在启动省级稻渔综合种养重点示范县创建时,构建了以稻鱼、稻虾、稻鳅、稻鳖、稻田螺为主的五类模式。近年来,小龙虾成为市民餐桌上的宠儿,所以大部分实行稻渔综合种养的养殖户都以稻虾模式为主。随着养殖面积的扩大,小龙虾销售面临瓶颈期,接下来,我市将重点推广其他四类模式,实现稻渔综合种养遍地开花。
此外,我市还将对稻渔综合种养进行规划布局,根据全市各地的气候、水源、土壤等自然条件,划分不同模式中最适宜的种养点,形成规模化生产、连片开发,产生规模效益。届时,这一布局将改变当前分散经营的传统模式,推进稻渔综合种养规范发展。
为助推更多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我市持续推进相关补助奖励政策,将每亩补助1000元纳入市政府相关政策。此外,我市还将大力引进外地企业、农业经营主体来永开展稻渔综合种养,不断拓宽乡村振兴“稻”路。
◀▲我市积极开展稻渔综合种养
实现“种田收入少”
向“种田能致富”转变
我市地处瓯江、钱塘江源头的分水岭上,素有“鲫鱼背”之称,水产养殖历史悠久(养殖常规淡水鱼类为主),是省淡水渔业生产重点县市之一。
过去,农民主要以种植水稻、小麦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不少人因“种田收入少”而选择第二、三产业谋生。如何让农民从“种田收入少”向“种田能致富”转变?我市在2019年深入实施省稻渔综合种养百万工程,创新推出“稻+N”生态种养模式,同时对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模式的主体补助1000元/亩,成功创建省级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的奖励20万元/家。
带动就业1000余人,增加农民收入2000余万元,稻渔种养面积突破1000公顷……从去年开始,随着一个个数据的不断刷新,我市“稻+N”生态种养模式真正让农民感受到种田也能致富,实现农业发展的新突围。
我市稻渔综合种养工作得到了国家级、省级相关部门的高度认可。在去年召开的全省稻渔综合种养现场交流会上,我市作为全省唯一的县级市在会上作典型发言,介绍了稻渔综合种养主要做法和经验。
此外,我市在抓好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基础上,依托稻渔综合种养优势,举办生态小龙虾美食节、龙虾垂钓文化节、优质农产品进社区等活动,打造集休闲、科普、体验、创意于一体的“生态农工旅”聚集区,有效延伸稻渔产业链。
在石柱镇池宅村,稻渔综合种养早已让该村村民看到了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出路;叙光家庭农场让抛荒地变“绿宝盆”,既整治了抛荒地又实现了稳产增收……随着“稻+N”生态种养模式的持续推进,我市逐步形成“企业+农户”“村集体+农户”“抛荒治理+生态种养”等多种发展模式,让该模式真正在永康落地开花。
提高土地利用率 拓宽群众增收“稻”路
在前不久我市举行的农村实用人才(水产养殖)培训班上,有一个名叫欧善斌的学员很是特别。他在湖州从事稻田养虾事业已有8年,今年首次在我市开展稻虾种养。他从芝英镇芝英一村种粮大户手里以每亩350元的价格,承包了400亩稻田,专门养殖小龙虾。
为什么欧善斌会选择永康作为稻田养虾的第二战场呢?他告诉记者,从小龙虾生存条件看,永康和湖州气候条件相差不大,且永康相对暖和,适宜小龙虾生存,最重要的是永康总体水质相对较好,还有补助奖励政策,对养殖户来说是锦上添花。
“‘稻+N’模式在永康的尝试可以说是成功的。五一期间,我们走访多个省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后发现,几个开展垂钓的基地五天营业额高达100万元,这样的成绩很亮眼。”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朱新丁说,西城街道华村的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负责人见到他后,直呼“发财了”。原来,去年该基地尝试稻渔综合种养后,实现小龙虾亩产130公斤,水稻亩产650公斤,亩产值达到8000元左右。尝到了试水的甜头,今年,该基地将稻渔综合种养的规模扩大到300多亩,还在基地配备了餐饮设施,吸引了更多人前来游玩垂钓。在我市,像华村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一样取得“佳绩”的还有很多,如聚力农场去年通过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养殖了168亩小龙虾,亩均收入达3000元,此外还有1600亩水稻,亩均利润600元左右。
今年1月,聚力家庭农场、超辉家庭农场和南浔宣强家庭农场(永康)更是强强联手,联合成立了金华市汉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专门从事稻渔综合种养,计划把养殖面积扩大到1000亩以上,产值突破800万元。
去年,池宅村尝试以村集体为单位开展稻虾种养,并开展“龙虾垂钓+休闲游玩”活动,仅五一期间实现村集体增收26万元。这一现象,让村民更支持村庄发展,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更加高涨了。今年五一期间,村民自发引导市民停车等,乡风民风得到提升。不少村民还自费购买几十斤小龙虾,邀请亲戚朋友前来聚会品尝,既支持村里发展,也为该村打响了小龙虾品牌,扩大了销路。
小龙虾销售面临瓶颈期 结构调整推动种养模式转型
融媒记者 潘燕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