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文化·西津

老虎看猪凉亭

  老虎看猪凉亭

  □周跃忠

  民间故事

  古山镇坑里村石四线公路旁边有一座凉亭,叫“老虎看猪凉亭”。

  从凉亭外面看建筑材料为当代修缮,红砖红瓦,三开间,中间敞开式,两边墙上留有窗户。内观有12根岩头柱,木梁与石柱为榫卯结构,已很陈旧,明显已经有些年头了。仔细看,凉亭中间左木梁下方写着“天人二房助”几个毛笔大字,与之对称的右木梁下方写着“民国九年造”。

  说起来,这里还有一个故事。

  很早以前,这里就有龙山、西溪,乃至东阳等地人上方岩烧香拜佛的大路,远至温州人出门谋生的要道,城川朱氏先人就在路边建造茶亭,供过往行人歇脚喝茶。民国九年(1920年),坑里村天房朱氏族长看到香客多,特别是每年农历八月十三胡公生日前后,茶亭拥挤不堪,就带领族人采用赞助为主的办法在茶亭前面修建凉亭。

  城川朱氏一向乐善好施,在永康是一大族,主要分布在坑里、坑口、溪田、宁塘等古山金川一带,有房头称天房、人房、地房,坑里是发祥地。坑里人多数是天房朱氏,对于建造凉亭一事,朱云富、朱章叶等争先恐后地都捐助了一根岩头柱。凉亭所用的木梁、桁条、椽子都是从山上砍的,有人一不留意从人房的山上也砍了一些。

  人房朱氏在坑里村占少数,对天房朱氏独造凉亭就心存不满,做好事应该大家有份吧!当听说凉亭所需的有些木料是从人房朱氏的山上砍的,大家一致认为一定要讨个说法。有的说赔偿,有的说把树料挑出来,有的甚至说种回去,更有甚者说干脆去把凉亭扒了……一场房头之间的争锋正在酝酿着,一场群体械斗似乎不可避免。而建造凉亭的进度很快,拣了个日子第二天就要结顶了。

  是夜,坑里村天房朱氏有位“武秀才”,名叫广盛,他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此人有一身好武艺,县考时获得了武生资格,人称武秀才。府考时得了第二名,考中了武举人,但被大主考调包了,结果名落孙山。从此,广盛无意仕途,回归坑里,倒是村里没有人直呼其名了,都尊敬地叫他“武秀才”。

  后半夜时,武秀才从床上爬起来,带上笔墨来到了凉亭。他用椽子扎了两个高高的“三脚马”放在木梁下,把一根桁条放在两只“三脚马”上。他一跃就上了桁条,让身子仰躺在桁条上面,凝心聚气,在凉亭中间左右木梁下端端正正写上了文中开头说的“天人二房助”“民国九年造”这10个大字。

  第二天一早,人房朱氏一大帮人气昂昂地来到凉亭。他们看到凉亭正中大梁上写着的字,也就无话可说了,气也就渐渐消了。一场酝酿已久的风波,因武秀才的两行10个大字平息下去了。天人两房朱氏又和睦如初。

  凉亭建造好后,取名“老虎看猪凉亭”,因为凉亭旁边原来就有“老虎看猪茶亭”。

  原来,“老虎看猪”是这里的一个景致。紧邻茶亭、凉亭的东南面有两块山,酷像两只卧虎;西北是一片平畴田野,但距离茶亭、凉亭约200米有一块突兀的小山包,山包西南侧有黑色巨石,山包上长满了翠竹,常年墨绿,酷像一头肥壮的大肥猪。巨石像猪鼻子,竹林像猪身。

  古时候,坑里、坑口等村东面群山连绵,常有老虎出来伤人。过往香客每到此地就要稍做停留焚香跪拜,祈求神灵保佑。年复年,月复月,凶猛的老虎闻香听经,逐渐被善男信女所感化,终于立地成佛,化成了两只卧虎成山,不仅不伤人畜,而且日夜看护山下“大肥猪”不受他害。后来,城川朱氏就在卧虎山与“大肥猪”之间建义亭设义茶,取名“老虎看猪茶亭”。茶亭有三间,供过往香客歇脚喝茶,施茶一应开销,包括人工、茶具、食宿等,一概由常产“田脚”供给。20世纪60年代,茶亭破败,下移约50米重建,规制基本不变,也是三间,面积有所扩大,增加了围墙,就是现在看到的样子。1998年,石四线公路修建时,有人为了节省成本就地取石,把“大肥猪”岩头放炮放掉了一块,后来担心有禁忌,就去公堂坑、毛塘坑采石放炮去了。

  如今,交通发达了,茶亭、凉亭已经失去了往昔的功能,也不再有人光顾,但茶亭、凉亭依然在风雨中坚守着那份曾经的过往,见证那份真善美。

  M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8 老虎看猪凉亭 2023-06-03 永康日报2023-06-0300015;永康日报2023-06-0300018;永康日报2023-06-0300017;永康日报2023-06-0300016 2 2023年06月03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