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社会·看点

努力让自己闪闪发光 做一朵迎风绽放的女人花

这里有群可爱的“潮妈”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努力让自己闪闪发光 做一朵迎风绽放的女人花

  这里有群可爱的“潮妈” 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这个星期日,一年一度的母亲节又将如约而至。在你的眼中,妈妈是什么模样?有着灵巧双手,能做出美味的饭菜;有着温暖笑容,能带来无尽的暖意;有着强大能量,能陪伴成长的曲折。在电视剧《请回答1988》里,有句经典台词“神无处不在,所以创造了妈妈”,曾戳中了多少人的心窝。其实,她们不仅是隐入烟火的母亲,在妈妈这个角色之外,她们也可以很“潮”。

  在母亲节来临之际,本报记者在不同领域采访了五位风格迥异的“潮妈妈”。她们或敢于打破藩篱,或敢于突破自己,或敢于快意人生,或敢于绽放精彩。在光影流年里,她们不仅成为最棒的妈妈,还活出了自己最酷的模样,用爱与勇气生动诠释了妈妈这个角色的无限可能。

  学生眼中“王妈妈”

  进得教室和厨房

  姓名:王忠美 年龄:52岁 职业:王慈溪小学校长

  说起教育界的潮人,怎么也绕不开王慈溪小学校长王忠美。

  王忠美至今仍清晰地记得那一幕情景——12岁那年,她所在的班级少了几根白粉笔,班主任发现后怒不可遏:“全班同学都给我站起来,伸出双手让我看看是谁偷了粉笔!”孩子们窸窸窣窣地站了起来,畏畏缩缩伸出双手,班主任把目光锁定在几名戴白色手套的孩子身上。王忠美正是其中一名,她的手上因结满冻疮而不得不戴着父亲的纱线手套。感受到周围同学投来的目光,她感到无尽委屈。

  “如果有一天我当老师,决不允许这种事情发生!”那一刻,王忠美这样想着,而这份信念如同一面旗帜,指引她将平等公正的爱撒向每一名学生。

  正是这段经历,鞭策着王忠美不断前行,学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尊重是教师师德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忠美说,在她的班上,每一名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阳光。

  2002年,在永祥小学任职期间,王忠美认识了一群活泼可爱、天真烂漫的孩子。在孩子们升初中的那个寒假,王忠美的调任不期而至。

  在此之前,王忠美已经在基础设施落后、生源参差不齐的永祥小学待了足足4年。于教学能力而言,她的公开课引起市内老师争相学习;于日常生活而言,面对食堂阿姨人手不够的现状,她撸起袖子“进教室教书,下厨房做饭”;于授业学生而言,她班上的学生从刚开始的不足20人逐渐变成超过30人,大家都亲切地喊她“王妈妈”。

  然而,另一边是市教育局对她工作的肯定。不管是在当时还是现在,“乡下教师进城”这六个字对于许多教师来说都是难以抵挡的诱惑,甚至是不少人毕生的追求。王忠美也不例外。

  直面硬币的两面,王忠美的内心经过一段时间的挣扎后,毅然选择了留校任教,做到了有始有终。她放弃了进城的机会,选择陪伴孩子们走完小学阶段的最后一程。现如今,每当王忠美回到大司巷小学教育集团永祥校区,遇到以前教过的学生,那一声声“王妈妈”,饱含了对她的尊敬和感激。

  “王老师的教学从来都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把主动权交给学生,甚至在坐满了旁听老师的公开课上,她也会让学生上台当老师,大半节课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我如今依旧清晰记得她对我的教诲。”在市检察院工作的刘竹锐说,她正是当年王忠美那批“不放弃”的学生之一。

  为这个小伙操心

  帮那个姑娘撮合

  姓名:吕燕群 年龄:57岁 职业:机关退休干部

  “吕老师,感谢你当时帮我们牵线,现在我们的宝宝都已经一岁多了。这次,我想帮妹妹报名”“吕阿姨,他回信息总是不及时,是不是不够真诚”“吕姐,上次参加活动的那个女生怎么样,快帮我参谋参谋”……家住城区迎春路的吕燕群,虽然已经退休,但手机每天却叮叮咚咚响个不停。

  “在市妇联工作时,我就一直乐意为这个小伙操心,帮那个姑娘撮合。我还记得2006年看到《中国妇女报》上有一篇文章,介绍全国有几千万名大龄青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结婚,这让我更坚定要为身边的单身青年做点什么。”还在工作岗位时,吕燕群就是个闲不住的人,她觉得当红娘不仅能帮助青年群体解决婚恋难题,还能让他们在永康成家立业,为永康留住更多人才。

  吕燕群回忆,第一对牵线成功的是一位女医生和人才引进的研究生。虽然当时没经验,但没多久两人居然成了,让她的劲头更足了,这公益红娘一当就是10多年。

  去年退休后,吕燕群本想种种菜、喝喝茶,过一过含饴弄孙的开心日子,但把她当“闺蜜”的年轻人可不答应。这些姑娘、小伙一有事就会来登门,小到恋爱的甜蜜、家庭的琐事,大到感情的困惑、育娃的焦虑,都喜欢找她分享和倾诉。

  别看吕燕群已经57岁,但她留着利落的短发,性格也是直率开朗,在这些年轻人心中可是位酷飒的潮妈妈,聊起天来有说不完的共同话题。这关键就在于她有“潮”思想。在她眼里,找对象就不该设限,婆媳可以零距离,遇到爱情女孩也要主动出击。

  现在,吕燕群干脆把自家一楼的店面改成了茶室,成立了缘圆囍事工坊,做起了“月老”。人多的时候,60余平方米的工作室能坐满人,椅子不够还得去隔壁凑。

  “在这里,其实弱化了通俗的相亲,更多的是给他们提供交友平台,让年轻人在轻松自在的氛围里,反而容易喜结良缘。”吕燕群说。

  “欣当月老牵红线,乐作良媒搭鹊桥”,这是工作室成立那天,吕燕群发在微信朋友圈的一条信息。这么多年来,吕燕群撮合的良缘已数不清,对于自己这份甜蜜的公益事业,吕燕群笑着说:“看着这些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我这从交友熟络,到心动恋爱,再到缔结良缘,我由衷为他们高兴。我也能发挥余热,帮他们的感情除除草、施施肥,真的就如同恋爱综艺里的观察员一样,‘吃狗粮’到乐不思蜀。”

  乐带儿子“散散心”

  积极行善无烦恼

  姓名:张龙 年龄:45岁 职业:石柱镇社工站副站长

  作为石柱镇社工站副站长,自2012年起,张龙就开始投身各种志愿活动,并一直坚持至今。在她的潜移默化之下,她的儿子从小学开始也跟着走上了志愿之路。

  “刚开始,他并不是很明白志愿活动的意义,可一想到自己在尽己所能帮助别人,他就很开心。”说到儿子,张龙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2020年,我在永康南站参与了为期数月的防疫志愿活动,后来市里为参与那次‘抗疫’的所有工作人员、志愿者拍摄了一部宣传片。”当张龙的儿子在宣传片中看到自己的母亲时,才真正感觉到了作为一名志愿者的光荣之处,并打心底里为母亲感到自豪。

  2022年的一个周末,张龙发现放学回家的儿子情绪有些低落,便柔声上前询问原因。经过一番耐心劝说,她的儿子才支支吾吾地道出了事情的原委:原来,有同学给他起了个他不喜欢的绰号。面对这个几乎所有少年在成长中都会遇到的烦恼,张龙微微一笑,随即提出带儿子出去“散散心”。

  第二天,张龙带着儿子参与了一场爱心企业走进贫困儿童家中捐赠书籍的公益活动。看到那些生活困难却仍露出纯真笑容的孩子们,她的儿子也受到了很大的震撼,心中的小小烦恼也随之烟消云散。回到家后,张龙的儿子向母亲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们的生活条件那么艰难,却仍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与他们相比,我的这些烦恼简直微不足道。”

  要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要问问自己是否能成为这样的人。在家庭生活中,张龙始终秉承着“言传身教”的理念,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在张龙的带动下,她的儿子从跟着她参与志愿活动,到自发参与学校和社区组织的防疫、青苗学堂、慰问老人等活动。他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成就感,实现了自身价值,培养了强烈的正义感与社会责任感。

  “相比于学习成绩,我更加注重他的素质教育。”张龙说,“做志愿者就是这样,从小事做起,带动身边的朋友、家人一起参与进来,不断扩大志愿活动的影响力,让公益更加大众化、更接地气。”

  健身团队有活力

  热辣跳操心态好

  姓名:贾丽英 年龄:50岁 职业:52龙川健身队领队

  “大家一起跳起来,动作要规范。来,跟着我一起动……”5月8日晚,记者在龙川公园看到一群阿姨身穿统一服装,精神饱满、姿态昂扬。

  今年50岁的贾丽英是我市“52龙川健身队”的一名领队。每天晚上7时,她都会准时前往龙川公园,带领几十名妇女姐妹一起跳健身操。“只要天气好,我们都会在这里跳,除了我们的队员,还有不少市民会跟着我们一起跳。”说起自己这些年跳健身操的经历,贾丽英的语气中透露着欣慰与自豪。

  三年前,贾丽英与朋友们共同买了一只音箱,在香樟公园、望湖公园等地自学健身操。去年7月,她们将跳操场地固定在龙川公园,并成立了“52龙川健身队”,团队也从最初的十几人,壮大到如今的100多人。

  人员更迭不仅为团队带来了活力,也让她们的跳操舞跟上了时代的潮流。“我们常跳一些网上很火的音乐,只要音乐好听,动作难度适宜的舞蹈我们都跳。”从网上下载音乐视频,再自学舞蹈动作,这些广场舞阿姨对新鲜事物的接受速度一点也不亚于年轻人。“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微信群,有什么事情都会在群里通知。”贾丽英一边向记者介绍情况,一边拿出手机操作比画。

  “一开始,我们也只想着锻炼身体,在空地上跳操,没想到很受大家欢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我们的队伍。其实,广场舞的参与门槛不高,也不需要多高的舞蹈技巧,简单的动作就有很好的健身效果。”贾丽英说,坚持跳操后,她明显感受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了,心态也发生了变化。

  贾丽英对健身操的热情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家人,连年轻的女儿也加入了健身操队伍中。“一有时间,我的女儿和老公就会来看我跳操,并跟着我一起跳。他们常说我们这儿的气氛很好,大家都很有热情活力。”贾丽英笑着说,这些年,她不仅教会了别人怎么跳舞,也用自己年轻的心态感染了队里的每一个人。

  为了激发大家健身跳操的热情,今年3月,“52龙川健身队”还举办了女神节活动,表彰坚持跳操的队员。“五一”期间,贾丽英还与队员们一起来到南溪江畔,与我市其他健身队的女性朋友一起交流学习,分享健身操动作。她说,通过跳操增强了女性之间的交流,让大家的身心更加愉悦,希望有更多人加入到团队中。

  花式育儿有方法

  言传身教有一套

  姓名:楼瑜佳 年龄:36岁 职业:全职妈妈

  6时起床,6时30分做早餐,送孩子们去学校,做家务,与孩子们吃晚饭,陪孩子们去兴趣班,等候的时间里看看书……这是全职妈妈楼瑜佳的日常。照顾孩子的起居和学习,她乐在其中。

  楼瑜佳热衷于手作、美食、摄影,从怀孕到生产再到育儿,始终没放下自己喜欢的事情。她觉得育儿的过程也是父母不断学习的过程,父母也需要与孩子共同成长,并用行动证明了其可行性。

  “给孩子上儿童哲学课是我做过最正确的决定了。”这是楼瑜佳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在她看来,儿童哲学教育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许多意外惊喜。记者了解到,她的儿子曾在十六届百花奖全国艺术特长生大会中获奖。

  楼瑜佳说,在育儿路上,她更注重培养孩子的情绪管理和独立性。因此,她的儿子在读小学时就已经独自上下学,女儿6岁的时候,就能自觉搭把手做家务。

  对于个性迥异的孩子,楼瑜佳的教育理念是:让孩子们为自己的成长做主。只做引导、不做决定,是楼瑜佳在尊重孩子兴趣选择上坚持的原则。由于孩子的性格和阅读兴趣不同,楼瑜佳通常直接把孩子们带到书店,让他们挑选自己喜欢的书籍。

  “言传身教也是一部分,我自己也会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回家之后会和他们分享,他们也会把看过的书的内容讲给我听,这样就有学习的氛围。”楼瑜佳笑着说。

  不过,教育的放权不仅显示在兴趣培养上,更体现在兄妹的日常管理中。当孩子之间发生摩擦时,在原则问题面前,不论年龄大小,父母必须公平公正地解决,该道歉的道歉,该罚站的罚站。楼瑜佳表示,如果孩子犯错了,家长能够控制自己并保持冷静。应该耐心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这样做是不对的。与立刻发脾气相比,这能更有效地帮助孩子养成正确的习惯。“如果其中一个情绪比较激动,可以把他们带到另一个地方,改变一下环境, 给他足够舒缓情绪的空间,就是情绪上的‘暂停时间’。”楼瑜佳说。

  在楼瑜佳看来,用爱与鼓励筑造起来的家,才能够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幸福。平日里,除了增加陪伴时间,她和丈夫还很愿意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小朋友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只要是在合理的范围内,就应该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勇敢尝试。”楼瑜佳认为,最理想的家庭教育模式就是“让花是花,让树是树”,家庭成员之间能够做到互相尊重关爱。

  ■延伸阅读

  母亲节的起源

  你了解多少

  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Mothers Day),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这一天,人们会送上鲜花、写一张贺卡或者亲自下厨,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平时说不出的话,也可以借这个节日告诉母亲。对于母亲节,我们还了解多少呢?

  母亲节的由来

  母亲节起源于希腊,古希腊人在这一天向希腊神话中的众神之母赫拉致敬。在17世纪中叶,母亲节流传到英国,英国人把封斋期的第四个星期日作为母亲节。在这一天里,出门在外的年轻人将回到家中,给他们的母亲带上一些小礼物。

  现代意义上的母亲节起源于美国,这个节日的发起人是费城人安娜·贾维斯,这个女子终生未嫁,膝下无儿无女。1906年5月9日,安娜·贾维斯的母亲不幸去世,她悲痛万分。在次年母亲去世的周年忌日,贾维斯组织了追思母亲的活动,并鼓励他人也以类似方式来表达对各自慈母的感激之情。

  贾维斯写信给西弗吉尼亚州格拉夫顿的安德鲁斯循道圣公会教堂,请求为她的母亲做特别追思礼拜。她母亲生前为这一教堂的星期日学校服务了20多年。1908年,教堂宣布贾维斯母亲的忌日——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贾维斯还组织了一个母亲节委员会,开始大规模宣传,呼吁将母亲节定为法定节日。

  贾维斯的呼吁获得热烈响应。1913年5月10日,美国参众两院通过决议案,由威尔逊总统签署公告,决定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为母亲节。这一举措引起世界各国纷纷仿效,至1948年贾维斯去世时,已有43个国家设立了母亲节。

  在母亲节,许多人将康乃馨赠给母亲,这是源于1934年5月美国首次发行母亲节纪念邮票。邮票上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双手放在膝上,面前的花瓶中插着一束鲜艳美丽的康乃馨。随着邮票的传播,许多人开始把母亲节与康乃馨联系起来,康乃馨便成了象征母爱之花。

  母亲节在中国的发展

  母亲节是在中国港澳台地区流行起来之后才进入大陆的。20世纪80年代,母亲节逐渐被中国内地的民众所接受。

  20世纪末,随着中国与国际的日益接轨,母亲节这一节日在中国大陆各地日益推广开来。当然,中国人的母亲节更有中国味道。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方式表达浓浓的亲情。在母亲节这一天,人们会送给母亲鲜花、蛋糕,亲手烹制的饭菜等礼物。

  (来源:人民网、央视网等)

  融媒记者 胡莹璐 吕晓婷 任昕科 陈宏宇 王佳涵 版式设计 应桃蕊

  ﹛

  ﹜


浙B2-20100419-2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4 努力让自己闪闪发光 做一朵迎风绽放的女人花 2023-05-12 永康日报2023-05-1200008;永康日报2023-05-1200012;永康日报2023-05-1200013;永康日报2023-05-1200022;永康日报2023-05-1200027;永康日报2023-05-1200016;永康日报2023-05-1200023;永康日报2023-05-1200028;永康日报2023-05-1200014;永康日报2023-05-1200024;永康日报2023-05-1200029;永康日报2023-05-1200017;永康日报2023-05-1200025;永康日报2023-05-1200030;永康日报2023-05-1200015;永康日报2023-05-1200026;永康日报2023-05-1200031;永康日报2023-05-1200019;永康日报2023-05-1200020;永康日报2023-05-1200021;永康日报2023-05-1200009;永康日报2023-05-1200037;永康日报2023-05-1200032;永康日报2023-05-1200033;永康日报2023-05-1200036;永康日报2023-05-1200034;永康日报2023-05-1200035;永康日报2023-05-1200011;永康日报2023-05-1200010 2 2023年05月12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