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尖上起舞 为患者带去“心”的希望
王振康:永康工匠精神照亮从医之路
心尖上起舞 为患者带去“心”的希望
王振康:永康工匠精神照亮从医之路
【个人名片】
王振康,毕业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现就职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胸心外科委员会常委,大湾区博士分会副会长、秘书长。从事心血管外科临床工作27年,主刀心血管外科手术5400多例,在复杂先心病、瓣膜成形以及房颤射频消融方面有较深造诣。
Y
永康博士乡贤风采
在医学界,心血管外科无疑是难度最高、风险最大的科室之一。在毫厘之间,用一根穿刺针为患者解除病痛,是王振康医者生涯的真实写照。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他整天往返于门诊、病房、手术室之间,凭借过硬的技术,为无数家庭带去“心”的希望。
孜孜不倦的从医之路
初见王振康,素净的白大褂、儒雅的谈吐以及亲切的微笑,让人印象深刻。“高中时,我的数学成绩比较好,本来打算报考浙江大学数学系。当时正好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校长来永康招生,于是我决定去从医。”王振康说。
1990年,王振康以优异的成绩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1996年,取得外科学博士学位的王振康怀揣救死扶伤的理想,进入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胸心外科,开始行医生涯。2000年,王振康调入第一军医大学(2004年军改转制为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胸心外科工作。2016年,该院将胸心外科分为心血管外科和胸外科后,王振康凭借过硬的医术成为心血管外科的骨干。
从一个懵懂的轮转医生,到能独立完成胸心外科手术的主治医生,再到大血管学科的带头人,王振康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实现了很多突破。他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30余篇,以第一负责人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并参与多项课题及基金项目。在临床技术方面,率先开展瓣膜手术同期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房颤转复率和瓣膜手术总体成形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让先心病患儿手术向早期根治方向迈进。在拯救了无数患者的同时,也让我国的主动脉治疗技术迈上新台阶。
医者仁心 赤心反哺润桑梓
今年,王振康成立了“珍惜生命基金会”,为更多病患带来生机。“作为一名医生,我必须更加努力,才能让他们摆脱疾病,获得新生的机会。”王振康说道。
2021年,王振康和团队完成了全国首例合并重型血友病伴抑制物形成的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这项技术的突破,是我国大血管外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虽离家多年,王振康对家乡的发展却了如指掌。一直以来,他都与家乡的医院保持联系,时常利用回乡探亲的机会,与家乡的医生进行学术交流。“我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也希望能为家乡父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王振康说,自己在学术上的成就与血液里流淌的永康五金工匠精神息息相关。“工匠精神,就是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正是这样的精神促使我不断学习、不断突破,照亮我的从医之路。我希望可以利用自身所学,更好地服务家乡,为家乡医疗建设作贡献。”王振康说。
融媒记者 程德胜 吕晓婷 吕旭斌 苏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