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老城记忆 回望永康百年
——融媒小记者走进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
![]() |
![]() |
感悟老城记忆 回望永康百年
——融媒小记者走进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
3月11日,融媒小记者走进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开展“感悟老城记忆 回望永康百年”活动, 感受城市记忆与发展变迁,揭开永康老城的神秘面纱。从踏入街区的那一刻,时空的穿越与叠加已然开始。小记者们热情高涨,在讲解员的陪同之下,参观了“老城记忆·回望百年”摄影展,观看了城市沙盘,了解永康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参观城市沙盘展厅
观永康百年历史长廊
3月11日,融媒小记者来到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开启一场奇妙的旅程。
走入文化街区内,古风古韵的房屋映入眼帘,展馆内展出的是永康百年来变化的图片和解析,共有880多张图片,令人叹为观止。
担任本次活动讲解员的是徐小莉老师,她也是“老城记忆·回望百年”摄影展的策展人之一。徐老师带我们来到一个展厅内,里面布置着永康各个时期不同区域的照片。看完几十年的变化,我不禁感叹,现代建筑更新换代的速度可真快!
再向内走去,一张二十世纪80年代国庆节所拍摄的西津桥照片吸引了我的注意。照片里面的人密密麻麻地围在西津桥四周,非常热闹。那时候的西津桥没有彩灯,也没有装饰,只有一些旧木板,连桥顶都是小小的一块。与现在的西津桥对比,简直天壤之别。
展厅外,我们还看到许多老相机和摄影器材,一些小记者说那时的相机真便宜,几元就能买到。可那时的五元,是无法和现在进行等价对比的。
参观完展厅后,文化街区的工作人员潘老师带着我们走进城市沙盘展厅。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清代永康城市沙盘展厅。展厅中间的画轴上,林立着清代的古建筑模型,古风的设计配合四季轮转的投屏影像,真是美轮美奂。
活动接近尾声。我们来到门口,门口的大板上挂着许多红色的小木牌,上面写着别人的心愿。我真心希望他们梦想成真。
每一次实践活动都是一次成长,现在的永康和100年前的永康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只有去深入地了解历史,我们才能知道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融媒小记者 杜依蔓
小记者与老城区照片合影
老城记忆 回望百年
3月11日,融媒小记者相约美丽的大司巷特色文化街区,开展“感悟老城记忆 回望永康百年”活动。
在徐老师的陪同下,大家参观了摄影展展出的照片。展厅内,徐老师说这些老照片是他们用半年的时间,从一万张照片中精挑细选出共880多张,挂在展馆里。本次展出的照片中,我最喜欢的是《跃进台》。在那个还没有出现高科技数码相机和专业修图软件的年代,摄影师还是拍出了这么美的照片,真令人叹为观止。
参观完摄影展厅后,文化街区的工作人员潘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永康的五金文化和三个不同时期永康的城市模型沙盘。在现代技术和精确的城市模型配合下,小记者们更加清晰地了解了永康这座城市的“前世今生”。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城市记忆与发展变迁。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继承前人奋进拼搏的精神,希望将来能够为永康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融媒小记者 姚欣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