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西津

以锤为笔 以铜为卷 再现“宋画第一”

永康铜艺匠人“画”出《溪山行旅图》

  以锤为笔 以铜为卷 再现“宋画第一”

  永康铜艺匠人“画”出《溪山行旅图》

  在金庸先生写的《笑傲江湖》中,提及一幅《溪山行旅图》。这是北宋画家范宽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被誉为“宋画第一”。日前,它在我市再现了。不过,这一次,作者并不是范宽,而是我市的五金匠人程育全。

  透过眼前这幅高210厘米、宽100厘米的铜雕画,记者看到了峰顶有密林,蓊蓊郁郁,一线瀑布从峭壁深处飞泻直下,幻化成轻烟薄雾,衬托出山的高耸与雄伟。高山下,巨石坚凝,杂树丰茂;绿荫里,萧萧寺庙,隐约可见;乱石中,涓涓流泉,水若有声。这幅总耗时约60天的铜雕版《溪山行旅图》,从各个方面都向观赏者展现一个雄劲浑厚、充满震撼力的山水世界。

  “五金铜艺,其实也可以‘作画’。”工作室内,拿起砂纸,程育全小心翼翼地打磨着自己的第一幅“画”,眼神充满了溺爱。

  首造范宽作品

  近年来,我市大肆宣扬宋韵文化。范宽先生的众多作品,自然成为程育全创作首选。

  程育全发现,范宽先生重视对自然山川景物的观察、体验,擅长对景造意,将崇山峻岭的雄伟气势老树密林的荒凉景色,生动地现于笔下。他画山石落笔雄健老硬,以短而有力的笔触(雨点皴),画出岩石的形貌质感。其炉火纯青的积墨法,能较好地衬托出山势的险峻硬朗。乍一看去,沉沉的绝壁,一线瀑布成了画眼,承上启下,使山峰充满灵气,浮动的山岚横过画面,营造了前后的空间感,左侧的半壁山峰令人感到山外有山。

  “能够在平凡无奇的草纸上,绘画出大好山川的恢弘,并凸显空间感,范宽先生的雨点皴、积墨法起到了关键作用。找到一种合适的铜艺,能在铜板上达到雨点皴、积墨法的效果,便成了我们‘作画’的关键。”说起创作过程,程育全感触颇深。

  历经200万次捶打

  针对范宽先生的两大绘画风格,程育全与徒弟们专门打造了一套超过100种不同类型的錾刻工具,并借助锻造和錾刻等工艺,尽可能地去还原原画之中的意境。2022年11月份,程育全团队以锤为笔,以铜为卷,正式创作,每天工作近6小时,用200万次的捶打,原本崭新的錾刻工具帽头也因为频繁使用,开出了帽花,最终才“画”出这幅作品。点皴、积墨的基调笔触,以反复捶打后的密麻星点所替代,跃然人前。

  几乎是完美的复制,所以在这幅铜雕画的右下角,一个很不起眼的角落还能找到范宽先生的署名。

  “或许是人家低调,抑或是‘防伪’,但根据史实记载,范宽先生为人忠厚,我更倾向于前者的解释。”程育全说。

  铜艺作为永康传统手艺,亦是“非遗”项目。“源远流长的五金铜艺,并非只是打打铜雕。除了‘重生’戎人战车,也能像文人挥毫泼墨,让受限于博物馆展出的国家级诗词画墨宝,走向大众、走向世界。”程育全如是说。

  融媒记者 程明星

  程育全精心打磨的《溪山行旅图》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5 永康铜艺匠人“画”出《溪山行旅图》 2023-02-11 永康日报2023-02-1100018;永康日报2023-02-1100019;永康日报2023-02-1100020;永康日报2023-02-1100021 2 2023年02月11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