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1版:永报·姐妹花

文章导航

姐妹花记者化身调查员深入新永康人群体

共划发展桨 同乘共富船

  姐妹花记者化身调查员深入新永康人群体

  共划发展桨 同乘共富船

  这些年,随着我市五金产业的迅猛发展,我市人口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一个以自然增长为主的人口小城,快速成长为全国各地汇入集聚的人口大市。自今年9月份以来,我市开展了新永康人(外地户籍常住人口)抽样调查,通过真实科学的统计数据制定有关政策,为新永康人提供更多关注和关怀,让新老永康人一起为城市发展而奋斗。近日,记者跟随统计局干部和调查员,走进新永康人群体,倾听他们的心声,感悟他们对第二故乡的感情与期盼。

  龙旺旺:提高法律意识 共建和谐生活

  10月13日,记者来到永康市文迩雅工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龙旺旺正在样品间查看自己公司生产的产品。靠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十多年的口碑,龙旺旺的公司稳健发展,今年还搬进新厂区,扩大生产规模,在第二故乡这片创业热土上,他凭借自己的奋斗,收获了成功的果实。

  2006年,龙旺旺跟随父母来到我市。父母在古山镇的一家企业打工,他在周边学校读书,开启了长达十多年的异地成长生活。

  “2013年,我也参加工作了,一开始跟父母一样找了家企业打工。后来发现永康的小企业非常多,做得都不错,就萌生了自己做的想法。”龙旺旺介绍,在父母支持下,2014年,他开始自己创业生产玻璃杯,依靠过硬的质量和合理的价格,从一开始的寥寥几个客户,到现在稳定的10来个大客户。在8年的发展历程中,他的杯企迅速成长,也见证了行业发展。

  “永康杯业同质化竞争严重,一有爆品,大家一拥而上,但是品质参差不齐,也容易造成低价的恶性竞争。”龙旺旺说。近年来,永康企业的品质和服务都大大提升,自主创新逐渐占据了影响企业发展的重要地位,靠质量说话、用口碑谋求长远发展成了企业主们的共识。

  作为一名企业主,谈起这十年来永康的变化,龙旺旺对物流业的发展感触很深:“现在物流方便了很多,以前发货的价格高,而且只有一些大型城市有直达物流,现在大中型城市和热门的小型城市都有直达物流。”

  谈到对永康未来发展的期盼,他结合平时碰到的事例,提出希望能够增加形式多样、真正取得实效的普法教育,提高新永康人的法律意识,同时提供更多的法律援助,让新永康人能够平安和谐地融入当地环境,同时能够使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许多人就是法律意识薄弱,有些人网贷后欠下债务,还有人被电信诈骗骗走辛辛苦苦赚的钱。如果能够多组织些普法活动,我很乐意带我的员工一起去参加。”龙旺旺说。

  龙旺旺在样品间查看产品

  包华献:优化资源配置 培育“新二代”

  10月14日,记者见到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的包华献。这位在2010年来到我市打工的贵州人,如今已经靠着一技之长在我市站稳脚跟,成为一个技术精湛、靠口口相传攒下口碑的空气能维修行家。

  “当时有朋友在永康打工,老家的条件比较差,想着过来打工,多点收入。”包华献说,2012年,他发现永康的空气能维修市场还处于比较空白的状况,熟悉相关技术的他离开了工厂,一边自学理论知识一边实践,终于在这个行业做出了名气。如今,几乎全市使用空气能热水器的宾馆、学校都是他的固定客户。

  “起步的时候,永康的空气能热水器还比较少,只有一些高档小区的住户会使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提高,现在空气能热水器几乎成为了新建楼盘的标配。我接到的业务也越来越多,现在已经带着老乡一起干。”包华献说。

  现在,包华献租住在东城街道大塘王村。在这里,他看到了一个美丽乡村的蝶变。“刚住这里时,这里环境没有这么好,都是老旧房子和泥巴路,现在的变化可真大。”包华献说,正好遇到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浪潮,他看着村里农房改造后建起了一幢幢排屋,瞬间就提升了居住的档次;道路硬化后,水泥路平整宽敞。一改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的状况;前几年建成的永康农贸城让他们购物方便了许多,荒地改建的公园为大家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优渥的收入和良好的居住环境,让包华献对这座城市充满期待。“如果在永康能获得比较好的教育资源,还是想把孩子留在身边照顾。”包华献说,他妻子是江苏人,现在家里的老大留在江苏读书,二孩1岁多了,暂时留在永康由自己和妻子照顾。如果有机会,他希望能在永康买房子,孩子在永康入学,一家人在永团聚。

  许旭:降低住房成本 减轻生活压力

  “永康这边企业多,我们云南镇雄来这打工的人很多,我是2000年来永的,到现在有20多年了。”回忆20多年前来永时的场景,许旭记忆犹新,“那时候都是低矮的楼房,高楼不多,像我现在工作的西站一带,那时都是泥巴路,路边都是农田,根本没有居住的房子。现在的变化太大了,道路干净宽敞,新建的高楼到处都是,路也修过,汽车站、火车站带来拥挤的人潮和繁华的业态,十分热闹。”

  初来永康的时候,许旭也是和许多老乡一样,找了个企业打工,但是过了不久,在看到许多发展的可能性后,他辞职开始了自己的尝试。“我换过很多行业,干过厨师,开过店,做过小生意,只是都没有什么成就。不过,在这边待习惯了,做什么都不会怕了。”许旭说。

  20多年的时间,让许旭对这个城市充满感情:“我觉得一切蛮好的,对现在的生活总体都比较满意。”20年前,许旭租住的还是50元一个月房租的茅草屋,十分简陋。现在不仅住宿条件好了,还遇到了一个好房东,一有问题房东马上帮忙解决,让他感受到了本地人给予的温暖。

  被问到是否愿意在永康定居时,许旭露出犹豫神色:“其实很想在永康定居,但还是不敢做出决定,关键是收入问题。如果能提供更多性价比高的出租房,那就再好不过了。”

  数说人口

  新永康人口

  40.06万人

  41.56%

  贵州省人口

  16.8万人

  41.94%

  我市有新永康人(在永外地户籍常住人口)40.06万人,占全部常住人口的41.56%,其中来自省外的有36.28万人,全国所有省份人口都有在我市居住、生活、工作。

  在我市外来人口总数中,排名前三位的省份分别是贵州、云南、江西,其中以贵州省最多,达16.8万人,占全部外来常住人口的41.94%。

  ■记者手记

  聚焦新永康人

  跑出共富“加速度”

  有这么一群人,怀揣想要改变命运的梦想,背上行囊来到我市,以坚强的力量汇聚成磅礴的发展动能。

  他们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新永康人。

  从“外来务工人员”到“新永康人”,这不仅是名词变化,而是一座城市给予建设者的肯定、包容。毋庸置疑,这个群体为我市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实际上,因为政策等客观原因,新永康人群体在永的生活仍然面临着教育、住房等诸多现实问题,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活幸福感以及对未来是否在此定居的抉择。

  此次我市开展的新永康人抽样调查工作,就是将目光投向这个群体,了解他们的意见与诉求,为新老永康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科学的数据基础。

  今后,我市将根据调查数据制定和完善新永康人工作、生活、教育等相关政策,让他们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共划发展之桨、同乘共富之船,共建“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

  全国巾帼文明岗

  监督电话:87126426

  既服务到人

  更服务到心

  YBJMH

  融媒记者 何悦


永康日报 永报·姐妹花 00011 共划发展桨 同乘共富船 2022-10-17 永康日报2022-10-1700006;永康日报2022-10-1700007;永康日报2022-10-1700008;永康日报2022-10-1700010;永康日报2022-10-1700011;永康日报2022-10-1700019;永康日报2022-10-1700022;永康日报2022-10-1700023;永康日报2022-10-1700025;永康日报2022-10-1700026;永康日报2022-10-1700009;永康日报2022-10-1700013;永康日报2022-10-1700016;永康日报2022-10-1700014;永康日报2022-10-1700012;永康日报2022-10-1700015;永康日报2022-10-1700017;永康日报2022-10-1700018;永康日报2022-10-1700020;永康日报2022-10-1700021;永康日报2022-10-1700024;永康日报2022-10-1700027;永康日报2022-10-1700029;永康日报2022-10-1700030;永康日报2022-10-1700028;永康日报2022-10-1700031 2 2022年10月17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