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时政·要闻

文章导航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朋友圈的这十年①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朋友圈的这十年①

  开栏语

  寒来暑往,一晃十年。今年正好是微信朋友圈功能上线的第十年。这十年里,我们用朋友圈记录在这里生活和工作的点滴,分享在这里亲历的感想和变迁。即日起,本报推出“朋友圈的这十年”专栏,市融媒体中心记者将从各类形形色色的典型人物着手,以在朋友圈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讲述个人成长的精彩十年,见证这十年的风雨兼程。

  还记得你的第一条朋友圈吗?或是一张夜景衬情、一场活动纪念,抑或是一张简单自拍,随后便开始习惯“有点小事,发个朋友圈”。对于爱发朋友圈的人来说,朋友圈就像是赛博日记本,生活中的精彩一瞬在这十年的记录下也能成为一本简易的变迁史。连日来,融媒记者走近公益行者徐俊涛、电台主播悦馨及小学教师丁萍的朋友圈,看看他们是怎么用心观察生活、用情陪伴人们及用朋友圈记录这十年发展的。

  公益行者徐俊涛:用心用情陪伴 让爱温暖困境儿童

  在阳光爱心义工协会办公室,徐俊涛正如往常一样从上百张活动照片中挑选自己满意的合照,配上文字,准备发布到朋友圈(见右图)。十年如一日,他习惯了用朋友圈来定格美好瞬间。

  徐俊涛回忆,十年前,他还只是阳光爱心义工协会的一名普通志愿者,第一次组织了一场户外活动,与20多个需要帮扶的孩子一起,在西溪镇的一个农庄度过了愉快的一天。那个时候,他刚开始玩微信,尝试着将自己拍的活动照发布到朋友圈。

  朋友圈的诞生正好为徐俊涛记录下公益路上每次组织策划的活动。随着时代发展,从照片到视频,再到公众号推送,徐俊涛的朋友圈越来越丰富。“从2009年开始发起,到2014年在市民政局注册成立阳光爱心义工协会;从最初帮扶一个孩子到今年的683个;12人从志愿者变身专业的工作人员,在为孩子量身定制的梦想改造家、夏令营、生日成长礼等众多活动中,我们都用朋友圈记录。”徐俊涛翻阅着这些年发的朋友圈,如数家珍。

  不同于微博等公域流量平台的“弱连接”媒体属性,朋友圈封闭的人际关系则是一种“强连接”,使得发布在朋友圈里的信息可信度更高,号召力也更加明显。“朋友圈作为一个传播正能量的窗口,我们得到了许多企业家和爱心人士的支持,是大家共同的付出与努力,让我们帮扶的这些孩子成长得更加阳光,更加自信了。”谈起朋友圈的传播效果,徐俊涛直言。

  十几年的公益之行,徐俊涛时刻保持有十分的光就发十分的热,以微薄之力,照亮更多困境儿童的前行之路,“我们做这件事情的初衷是希望更多人陪伴这些孩子,让所有的孩子可以得到关爱和呵护。”他说。

  电台主播悦馨:陪伴一群听众朋友 记录一座城市发展

  “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收音机前各位亲爱的听众朋友、老年朋友,大家早上好,您此时正在收听的节目是来自永康电台的《快乐老家》,我是悦馨。”从2003年起,每天6时,悦馨都会准时在收音机前与她的听众朋友们相约(见右图)。

  “到现在也快有20年了,当年的我还是很瘦的。”悦馨调侃着翻开了她的朋友圈。2012年6月25日,她在朋友圈发布了第一条动态,是三张自拍,回想起那天,她笑着说这些自拍都是闲暇之余的玩乐。

  美食、旅游、生活、工作……悦馨翻着几乎见不到底的朋友圈,里面不仅记录了她的成长,还见证了这座生活了十年的城市的变迁,以及那群她陪伴了十年的听众朋友。

  十年前,悦馨喜欢用手机拍摄生活中好玩有趣的瞬间,收藏在手机里;当朋友圈兴起,她的照片又多了一个适合分享和存放的地方。十年后,她翻阅着一条条朋友圈,看着自己的青春从指缝间滑过,不禁感慨这十年发生的变化:2013年市融媒体中心的后门不远处是一片空旷的菜畦洼地,2015年再拍摄时,这里已是一幢幢高楼。

  “十年的变化很大,但我和我的听众朋友在精神和生活上的友谊是不变的。”悦馨翻看着朋友圈,找到了很多和听众朋友们的合影。虽然她已记不清做了多少场活动,邀请了多少听众朋友来节目中做客,结交过多少听众朋友,但她的朋友圈帮忙记录了听众朋友与节目一起成长的瞬间。听众朋友们还时常在悦馨分享的朋友圈下评论留言,在他们的参与下,悦馨的朋友圈总是一片其乐融融。

  “我希望能全心全意、一如既往地为听众朋友服务,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十年。”悦馨说。

  小学教师丁萍:城乡教育均衡化、集团化的亲历者

  在后吴小学的一间教室内,丁萍正在配合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科学教师,以“互联网+”的形式进行教学(见右图)。十年间,丁萍是城乡教育均衡化、集团化的亲历者。

  翻开朋友圈,回到2012年,那时的丁萍还是一名即将毕业的师范学院学生。“我发的第一条朋友圈是一张温州大学城的夜景。黑夜里的几盏路灯,代表了我那时的心境,对未来既迷茫又充满期待。”她说。

  毕业后,丁萍回到永康,来到后吴小学。“我刚到学校时,教室破旧、学生没有校服,我要身皆数职。现在学校开展集团化办学,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学生也有了统一的校服,我的朋友圈记录了我们学校的发展。”丁萍笑着说,朋友圈不仅见证了她的成长,也见证了后吴小学的发展。闲暇时,她经常翻看朋友圈,感受农村教育的每一次进步,比如该校组建了艺术团,为学生们开设特色劳动课,该校的教育教学受到越来越多家长的认可。

  “我的孩子已经三年级了,在老师的培养下,现在的她全面发展。我觉得给孩子找到了一所好学校,我们很放心。”学生家长黄珍芳说。

  “我要跟朋友圈说声谢谢,它让我始终相信教育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在这条路上,我的外婆引我入行,她是一名教师,我也遇到了很多良师益友,我们一起备课、教研、交流、探讨,让我们的科学课变得生动有趣,也让学生爱上了科学,而这也更加坚定了我的教育初心。”丁萍说。

  融媒记者 徐婷婷 程卓一 曹润鑫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4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2022-10-10 永康日报2022-10-1000009;永康日报2022-10-1000008;永康日报2022-10-1000007;7105945;永康日报2022-10-1000010;7105805;7106024;永康日报2022-10-1000011;7105816;永康日报2022-10-1000012;7105806;7106018;永康日报2022-10-1000013 2 2022年10月10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