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在生命起点
点燃新生希望
——记永康市名医、
市一医儿科兼新生儿科主任周建
![]() |
守在生命起点
点燃新生希望
——记永康市名医、
市一医儿科兼新生儿科主任周建
周建精心救治患儿
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崭新的生命。然而,新生命的诞生并非一帆风顺,有的患儿可能前一秒还看似无恙,后一秒就危在旦夕。从2003年毕业至今,周建始终扎根在市一医儿科,守在生命起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用精湛医术和拳拳爱心帮助一个个弱小的新生命走出阴霾。作为互联网技术迷的他,还自主研发了“永一医儿科临床辅助系统”,为儿科疾病诊疗打开“新视界”。
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攻克儿科疑难杂症
儿科,却非“小儿科”。很多孩子不会表达,家长也未必清楚病史,这就要求医生更加耐心和细心。
周建还记得,去年,市一医新生儿科接收了一名超早产儿——欢欢(化名)。欢欢出生时只有750克,小胳膊小腿只有大人的拇指般大小,眼睛无法睁开,呼吸极其微弱。
欢欢出生前,周建就与产科专家一起制定了抢救预案。面对一出生就出现严重败血症的欢欢,市一医儿科团队在周建带领下实行全方位保护性隔离、全过程精细化管理。终于,经过78天的精心救治,欢欢体重增至2350克,顺利出院了。
“市一医新生儿科收治的大多是早产儿或重症新生儿,他们发病迅猛、病情凶险、病死率高。像欢欢这样超早产儿,成活率不到50%。”在周建看来,一名称职的医生一定要有真本事。多年来,他凭借精湛医术赢得了患儿家长的好评,还获得了浙江省医坛新秀、金华市321专业技术人才工程第三层次培养人员、永康市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
在努力提升自己的同时,周建也深知,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儿科的发展还要靠医院的支持和团队的努力。每当有年轻医生入职,周建总是给他们独立操作的机会。他在旁监督指导,把诊疗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年轻医生,并根据不同医生的特点和特长,安排他们外出进修。他常说:“不要畏难怕苦,遇到疑难杂症是件幸运的事。”
在周建的带领和团队的努力下,如今市一医儿科已成长为涵盖新生儿、小儿呼吸、小儿消化、小儿神经、小儿生长发育等亚专科的成熟专科。
发挥信息技术优势
助力儿科临床诊疗
周建还是一个互联网技术迷。早在十几年前,他就想打造一个数据库,让科室同事能更好地了解儿科疾病诊疗规范。
智能手机还未普及时,周建就购买了掌上电脑,查阅国内外最新诊疗指南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规范一条一条地导入数据库。那时信息技术还不发达,电脑一卡,资料就被清空了,又得重新一一导入。尽管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他从未放弃过打造数据库的想法。
“可以说,前些年我的业余时间都扑在这上面,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财力,但我乐此不疲,因为这一信息化平台可以让我们科室的医生随时随地查阅权威资料,既节约时间,又保障诊疗的规范性。”周建说。
如今,周建已经建成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一医儿科临床辅助系统”。系统里包括临床常用的诊疗规范、救治流程、最新诊治进展及临床诊疗指南等。科室医生在诊疗过程中若有疑问,还可以点击相应疾病的知识网络查看相关链接,保证诊断、检查、治疗、用药等各环节的规范和科学。
今年1月我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周建发挥信息技术优势,组织科室骨干开展线上义诊活动。面对封控区内不能外出求医的患儿,周建一边宽慰家长,给出治疗方案,一边多方联系,协调转诊就医。短短几日,市一医儿科团队就义诊了112人次。
周建笑着说,作为一名儿科医生,看着孩子们经过治疗得以康复,又恢复欢蹦乱跳、生龙活虎的样子,就是他最大的快乐。
融媒记者 李梦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