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考作文怎么写?
我市语文高级教师如是说
![]() |
今年中考作文怎么写?
我市语文高级教师如是说
【真题展示】
题目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了解到喜欢再到以此为乐,是逐步“走进”的过程。回忆初中三年的语文学习,写一篇记叙性文章,讲述你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
题目二:有人认为,“走进”永无止境,我们应该不断追求“走进”;也有人认为,“走进”的同时也要学会“走出”,不能沉浸其中无法自拔。对此,你怎么看?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①文题自拟;②不少于500字;③不得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走进“心”里去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当考生走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的语文学习回忆、走出关于人生追求中“走进与走出”的思考时,“时习”中的“说”可以带来有关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关于如何对待“走进”与“走出”的看法。可以说是一个走进“心”里去的作文题目。
走进考生“心”里去。题目一的素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是七年级上册课文《<论语>十二章》的内容。考生见到熟悉的经典名句,内心会产生亲近和安全感,有利于打开写作思路。题目一“讲述你在语文学习之路上走向‘乐’的经历”,题材贴近生活,考生写作空间宽广。考生既可着眼课堂上的语文学习,也可联想到课堂之外,因为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贴近考生心灵,走进他们“心”里去,有利于激活他们的写作动力,将个人对生活、生命的体验诉诸笔端,并在行文构思与遣词造句时展现创造力。
走进读写融通的“心”里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善于统一整合单元读写目标,以阅读引领写作,以写作助力阅读,积极尝试构建单元内“阅读—写作—阅读”的单元教学整合模式,通过读写互助、读写融通,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整卷围绕“走进”之旅这一主题,前面所设“走进婺里去”“走进云里去”“走进书里去”的阅读任务都是为“走进心里去”的写作任务蓄势。“走进婺里去”告诉我们,语文学习生活的外延很广阔,这是对作文选材拓展的提示;“走进云里去”所选小说中的人物对乡村生活的态度转变,可以让考生在讲述语文学习之路走向“乐”的经历时,也可以借鉴其文的布局构思;“走进书里去”的文言故事,亦有“走进”与“走出”的思辨意味,对写作题题二如何在“走进”和“走出”的矛盾中寻求对立统一具有指导意义。
走进语文课程核“心”里去。凸显语文本质的语文学习是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先导的,以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考查目标的命题形式是走进语文课程核“心”里去的。题目一以语文学习生活为素材,紧扣语文学科本质,无论是小说、散文等学习历程中“走向乐”,还是各种语文活动探究,都以核心素养为依托。而课堂外的语文学习,培养考生在特殊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能体现语文思维品质。对题目二“走进”和“走出”的辩证思考,这是强调深度且是多维度的一种思考,这与语文核心素养强调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是不谋而合的。核心素养讲求解决真实问题,强调深度思考的“质”,以助于激发思考和引导探究。题二以分析、评价、创造等为主的高阶认知能力,考生在思考、判断、表达等写作交流过程中得以训练和提升。
永康中学高级教师 胡耀珍
用好教材 走进教材 立足教材 活化教材
关于2022年金华市中考语文作文,我从一线语文教师视角,谈一点浅见:
两题考查各有侧重,关注不同考生的写作需求。2022年金华市中考语文作文试题以二选一的形式呈现,两道题的考查各有侧重。题目一考查学生的叙事能力,突出考生逐步“走进”语文的经历与体验;题目二侧重说理,考查考生辩证思考、论述说理的能力。二选一的题目设置,对不同思想、不同文体偏好、不同语言风格的考生发挥其写作水平有较好的包容度和开放性,考生可自由选择,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密切关联语文教材,贴近考生的语文生活。作文题目一以经典名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为引导语,启发考生思考。名句出自《论语》,出自教材,是考生熟悉的名言警句。“语文学习”这一写作话题,也是学生熟悉的。初中三年,考生是语文学习的亲历者,教材也安排了多处语文学习活动。考生的学习体验多,写作素材也不少。试题立足考生生活,融入考生生活。
积极回应课程标准,关注学生的思维发展。作文题目二是关于“走进”“走出”的思考,话题具有思辨性。“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新课标“发展型学习任务群”中的具体内容之一。思辨型写作不仅考查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考生多角度看问题的意识,还让考生学会用多元、理性的态度看待生活的思维方式。
发挥考试评价的导向功能,提醒踏踏实实用教材。促进教与学,是考试评价除选拔之外的另一功能。2022年金华市中考语文作文试题有较好的导向作用,提醒初中语文教师要踏踏实实用好教材。现用统编教材写作知识丰富全面,编排了36个写作训练点,有较明晰的写作体系。在当下“教—学—评”一致的理念下,语文教师更要有用好教材的自觉,带领学生走进教材、立足教材、活化教材,稳扎稳打夯实学生写作基础,提升他们的写作能力,并能“走出”教材,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能力。
永康外国语学校中学高级教师
胡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