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三农”工作成绩亮眼
为夺取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 |
![]() |
![]() |
![]() |
上半年我市“三农”工作成绩亮眼
为夺取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6月15日,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半年工作推进会暨党风廉政工作会议,总结上半年农业农村工作,并结合当前“三农”形势,部署下半年“三农”工作。今年上半年,该局围绕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总目标,对照年初工作部署,稳扎稳打夯基础,补齐短板扬优势,稳步推进各项事业的同时,乡村振兴、粮食稳产保供等工作频频“出圈”,交出了亮眼成绩单,为夺取全年红打下坚实基础。
“三农”工作亮点纷呈
勠力同心交出半年靓丽成绩单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水平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工作,获省政府督查激励;小麦和早稻播种面积创近年来新高,同比增长22.22%、10.2%;“田保姆+田长制”助力粮食稳产保供做法获评全省乡村振兴十佳案例……
市农业农村局晒出的亮眼成绩单背后,是我市全力抓稳百姓“饭碗”、夯实粮食安全基础的成果。
“目前我市大部分田块已进入孕穗期。这个时期水稻主要病虫害高发盛发,所以我们要及时做好早稻病虫防治,确保丰产增收。”这是近日农技专家夏声广在给早稻“把脉问诊”时,与农户说的。夏声广是我市出名的“田保姆”,每次接到病虫情报都会第一时间上门服务,指导农户做好病虫害识别和防治工作。
近年来,我市创新实践“田保姆+田长制”,通过政策先行、金融服务等措施,强化技术集成、数字赋能、长效跟踪等手段,让种粮大户留得下、种得好,切实解决“谁来种粮”“怎样种粮”的问题,探索建立市、镇、村、农户四级“田长制”,实现工农互促、协调发展的乡村振兴新模式。
粮食安全乃国之根本、民之命脉。面对复杂局面,市农业农村局扛稳压实粮食安全重任,以政策为引领、市场为导向,通过严格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做强粮食保供产业链、高标准打造农机制造集聚区等方式,在保障粮食安全上取得系列成绩:粮食安全工作考核位列金华第一,相关粮食生产经验在金华全市推广;编制完成了国家农机智造园产业规划,“机械强农”做法经验在全省推广;承办了金华市“战疫情抢发展双月攻坚”行动推进暨“机械强农”现场观摩会、金华市农资规范化经营推进会等。
“我们村围绕老街抓特色、留乡愁、引业态,一年内村集体经济收入增长10倍。”这是前仓镇世彰村在乡村振兴“一月一镇一主题”擂台赛上展示的实绩,该村获得奖金20万元。去年以来,我市以“项目化、清单化”举措,扎实开展“一月一镇一主题”乡村振兴擂台赛,以赛促能、以赛促美、以赛促富,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展现美丽乡村新风貌、打造共同富裕新名片。今年上半年,我市有序推进87个村创建新时代美丽乡村,3个未来乡村试点;举办乡村振兴班,培育高素质人才;4条乡村振兴示范带通过市级论证、4个未来乡村上线“浙里办·我的家园”等,助力各村高质量发展。此外,市农业农村局还推进“三清四整五提升”、“三整三美”两路两侧整治、迎亚运“三化一平”等工作,美化乡村环境。
“目前,村集体经济发展势头较好。今年前5个月,已经有126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81个村实现经营性收入100万元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党委书记、局长、农业行政执法队队长黄立华说。推进共同富裕,“三农”是主战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主抓手,提升村集体自我“造血”功能是主方向。今年,该局以党建为引领,成立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工作专班,制定支持村集体经济巩固提升十条意见,协调推进专项资金、土地保障、金融服务等政策落地,破解村集体发展融资难、用地难等问题,同时鼓励各村对准资源向资产转化、资产向资本转化两大跑道,让沉睡的资源醒过来、活起来。
“三条跑道”“三大目标”
持续推动“三农”工作快步向前
下半年,市农业农村局将继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三农”工作总抓手,强化“全轮驱动”,对焦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三条跑道”,锚定农业双强、乡村建设、农民共富“三大目标”,以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举措,持续推动“三农”工作快步向前。
重农抓粮不放松,稳中有进抓保供。该局将坚决完成粮食生产目标任务,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4.2万亩、总产量稳定在6100万公斤以上;坚持清理腾退和调整计划“两条腿”走路,力促耕地“非粮化”整治巩固提升;加快生猪养殖场建设,稳定生猪生产等。
落实农业“双强”,为“三农”高质量发展输血架桥。该局将加快建设4家高标准区域农机综合服务中心、2家高水平农艺农机融合示范基地、2家农机创新研究示范基地、2家高标准区域农机融合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完成“一县三基地”建设和省水稻产业农业“机器换人”高质量发展先行县创建;依托全国重要的农机生产基地,推进省农机鉴定检测中心和国家丘陵山区小型农机推广应用先导区(永康)落地;全力推进2022中国(永康)农林装备展览会筹备工作。
唱响产业兴旺曲,铺就乡村振兴致富路。该局将通过产村融合发展、引进产业新业态,推动乡村振兴“两带两圈”建设,规划特色旅游新路线,以“互联网+农业”推动乡村产业向高层次发展。针对特色农产品竞争力不强的问题,该局将通过打造农业区域公共品牌、推动地理标志农产品提升,打响品牌知名度,擦亮“三农”产业领域的“金名片”。
打好组合拳,推进乡村建设提档升级。“千万工程”是优美环境的“生态工程”、共富共享的“基础工程”。该局将在乡村振兴擂台赛基础上,以争创省新时代美丽乡村示范县为有效载体,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抓手,持续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擂台赛,夯实共同富裕基底。
找准数字化新跑道,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近年来,我市围绕数字化改革相关工作,抢抓数字化、生态化时代风口,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县域换道超越的战略抓手,各项工作多点开花。该局将以省级数字乡村试点县为契机,从农业、农村、农民三个维度出发,整合资源推进未来农村、系列场景建设,实现农业智能发展、农村智慧管理、农民数字生活,以数字化改革撬动数字乡村建设。
把强村富民时刻落在行动上。该局在如何壮大各村集体经济上进行深度思考,组建全域共富党建联盟,盘活闲置土地资源,拓宽致富渠道,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实现“共富路上一个不落下”。
抓好农村改革为乡村振兴添活力。该局将以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为抓手,稳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与改革、推进宅基地改革管理,完成全省首批新时代乡村集成改革试点县创建,并探索出一条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宅基地改革管理路径。 融媒记者 潘燕佳
会议现场
科技赋能
把脉问诊
乡村一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