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考之路
我的高考之路
□施朝腾
人到中年、四载寒窗苦读,“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于拿到了加盖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浙江教育学院双重大印的毕业证书,圆了我的大学梦。
夏初,风和日丽,气候宜人。看到十载寒窗的莘莘学子踌躇满志地走进考场的身影,又一次揭开了我那尘封多年的记忆。
难忘的1977年,初中毕业、青春年少的我已在小学民办教师的岗位上打拼了6年,而被选拔到初中任教。两个班的语文外加一个班主任的工作量,对于其他老师来说的确算不了什么。而对空有一张初中毕业文凭的我,确是一副不轻的担子。尤其是文言文教学,更是全新的课题,什么之乎者也……我不得不从头学起、边教边学。为了弥补特殊时期给我们这一代带来的先天不足,在做好繁忙日常工作的同时,我报考了金华教育学院的中文专科函授教育。虽有收获,但面对嗷嗷待哺的学生,总觉得有知识匮乏、捉襟见肘的痛楚。
我渴望有一个走进大学校园、继续求学的机会,但谈何容易!当时的大中专院校虽已恢复招生,但推行的是工农兵推荐上大学机制,在农村则由贫下中农推荐上大学。其先决条件必须是出身好、根子“正”,而我出身于一个历代自给自足的中农家庭,在当时贫农、下中农当家作主的年代,属贫农、下中农团结的对象。要想推荐上大学,根本无门。而要靠当民办教师转正,更是凤毛麟角,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也正是这一年,“恢复高考啦”犹如一声春雷响彻神州大地,它不知改变多少有志青年的人生命运啊!我在庆幸自己能赶上这难得的机遇而欣喜万分的同时,又暗自担忧:这次国考非同一般,那将是几代学子同堂,且多为实力雄厚的老三届高中毕业生,自己是他们的对手吗?观望了一年之后的我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懵懵懂懂地走进考场。
记得考试期间住宿在教育局招待所,气温已攀升到40℃。一架吊扇嘶鸣着,虽已转到满档,但吹出来的风是炙热的,竹席也变得烫人,一转身一汪汗水,实在是难已入眠。进入考场,语文、政治、历史、地理这几门课的试卷,考得都还算正常,英语就不行了,当年的初中除学过26个字母外,其他就一无所知了。好在试卷多为判断题和选择题,我全是瞎蒙的。
也许是我运气好,成绩揭晓时,竟比一位同时参加高考且任教英语的年兄还高出几分,不知情的一位校领导在班上以此为例,教育那些对学英语持畏难情绪的学生。数学考试我就只有望洋兴叹的份了,待坐足30分钟,就悄悄地离开了考场。好心的监考老师都没有留意,看到我这个考生前几科考得还可以,生怕出了什么意外而赶紧派人四处寻找,差点闹出乌龙。由于数学交了白卷,其他科目的分数估计也不会高,不抱任何希望的我赶紧回老家参加抢收抢种去了。
谁能料想,一个烈日当空的晌午,我正汗流浃背地在田里割稻,同村的一个小伙子气喘吁吁地在老远就喊道“施老师!考中了,考中了”,让我在第二天到县城参加体检。面对突如而来的喜讯,一家人都高兴得不知所措。体检倒是十分顺利,一路绿灯。来到主检,在仔细考量了所有的体检项目后,医生给我打上了“甲等”的红印,说:“祝贺你,没有限考的,可以报军校。”可他不知道,我是一个已有孩子的父亲了。
而后,亲朋好友纷纷前来祝贺为我高兴一番,有的还嚷嚷着让我请客或放场电影,新学期学校也不再给我排课了。可世事难料,望穿双眼等到的却是没有录取的消息。唉!命运之神真会捉弄人,它如同过山车,先将你推上高峰,瞬间又将你抛入谷底……后经熟悉内情人士透露:按当年的招生计划,我们这批考生只要上线且体检合格是可以全部录取的,但由于两个地区有关部门的扯皮而造成10多位考生与大学失之交臂。幸亏我早有心理准备,也不至于悲观失望至极。倒让我领悟到,考大学也不那么高不可攀嘛!悄悄咽下苦果,丢下幻想,再搏一搏吧!
至此,我别无选择,一切从头开始,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挤时间自学初、高中的全部课程,重点放在理科。每当夜深人静之际,我通常还在挑灯啃课本、做习题。第二年,招生政策有所调整。是年高考,命运之神再次眷顾了我,记得当年的政治、语文考得颇为顺手,均赢得了高分。数学试卷除基础题外偏难,而我在复习时恰好采取不钻难题争基础的策略,也就是说,对于基础分,人家能得,我也能得;而对于难题,我早已放弃,人家亦很少能做对。故我如愿以偿地考上义乌师范学校,结束了民办教师的生涯。毕业分配进了机关,这在常人看来,也算是不错的归宿了。
工作之余,总还有点淡淡的惆怅与少许的不甘。适逢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浙江教育学院联合举办中文教育(本科)自考班,不甘寂寞的我又毫不犹豫地报名了,同行的均为永一中、永二中或教研室语文骨干老师。让我倍感欣慰和幸福的是,每年两次的集中辅导均放在环境优美的浙师大,徜徉在古树参天、绿树成荫的校园幽径,如诗如梦之情油然而生;聆听着省内外知名教授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授课,总有一股久旱逢甘霖、相见恨晚的感觉。尽管课业负担繁重,考试制度森严,即使考了59分,也跟你没商量只有重考。有的同仁吃不下这般苦、打了退堂鼓,但我咬紧牙关挺过来了。看到我日渐稀疏的脑门,妻子和朋友都屡次好言相劝,让我别自找苦吃再逞能了。而怀揣多年夙愿的我依然我行我素,始终没有却步。
人到中年、四载寒窗苦读,“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终于拿到了加盖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与浙江教育学院双重大印的毕业证书,圆了我的大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