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东迁西归”协作育高技能人才 产学研融合结共富硕果

——“共同富裕‘永’争先”融媒新闻行动⑧

  “东迁西归”协作育高技能人才 产学研融合结共富硕果

  ——“共同富裕‘永’争先”融媒新闻行动⑧

  {

  六月,绿草茵茵,生机盎然。

  连日来,市融媒体中心“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共同富裕‘永’争先”融媒新闻行动第八采访小组先后走进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和星月集团牟加义数控技师工作室,对这两家单位如何通过产教融合、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等,促进“才”“富”双收,赋能共同富裕进行了探寻。

  {

  共富大赛道

  “东迁西归”教育帮扶 绽放共富之花

  芒种时节,农民“忙”种。而在我市,同样很忙的还有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四川籍学生王鑫。近日,上完文化课的他,又步履匆匆地赶往五金数字化制造实训实习基地上课。2021年9月初,王鑫与60名同学一起从四川省平昌县职业中学来到永康就读。“和老家的学校相比,这里的设施设备更加齐全,实习实训的机会多了不少。”如今的王鑫,已经完全适应了在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

  王鑫是永康五金技师学院“东迁西归”项目的首批联合培养生。2021年以来,为推动共同富裕,扩大与中西部地区的合作规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积极推进职业教育东西部协作系统建设,打造了“东迁西归”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

  “东迁”,就是通过五年制中高职一体化培养等方式,让西部人力资源来到东部接受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职业教育,使西部人力资源变为东部人才资源。“西归”,就是通过西归返乡人才服务行动,鼓励一部分学到技术的人才返回家乡就业、创业,带动当地产业发展,助力实现共同富裕。

  “中西部学生来永康,掌握一到两门实用技术,有助于他们实现高质量就业。”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党政办副主任程欣荣介绍,近年来,学院全面打造“双元共育、三场共训、四能共生”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实施校企双元育人,创新设立“技术难题攻关、新品研制试验、技能人才训练”三大功能场,着力培养能操作、能设计、能创新、能协作的“四能型”高技能人才,并通过校企融合,打通产业工人“才富双收”的成长通道,把职业技能人才培养成为助推共同富裕的动力引擎。

  “‘东迁西归’的目标是助力更多中西部学生来永康接受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为永康的经济转型升级提供稳定的高素质技工资源的同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该校副校长夏其明告诉记者,目前,学院已与云南、贵州、四川、安徽、江西等5省职业院校联合办学。今后,学院还将与更多的中西部职业院校合作,以永康课程体系开展联合培养,打通技能型人才上升通道,5年内力争将合作规模扩大到每年培养全日制学生2000至3000人。

  如今,“东西协作”之花,在各方用心浇灌下美丽绽放,涌现出一批反哺家乡的学生:云南镇雄籍学生周冰,毕业后回云南自主创业,主营五金产品,目前公司年产值近2000万元;四川阿坝州理县籍学生孟钢,毕业后回到家乡的理县文化旅游公司负责旅游推广工作,同时还开始自主创业;已经毕业的云南籍学生刘承京,一边在企业上班,一边还在学校实训基地忙碌着,他把社会上学到的和课本里的知识结合起来,以“实训老师”的身份教授给学弟学妹。

  “我们鼓励学生毕业后先留在永康就业、创业,等成就自己后再西归发展反哺家乡,我们也会对此提供必要的帮助。”夏其明说,目前,学院正积极与西部多家企业对接,计划每年根据这些企业紧缺的技能人才需求,定向招收一定数量的学生。

  “在今后‘东迁西归’项目的推进过程中,这些企业将成为我们的重点合作对象,以此带动更多的毕业生回乡就业、创业,促进东西部地区均衡发展,助力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夏其明说。

  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全景图

  “师带徒”打造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

  近日,记者一行走进位于黄棠工业园区的星月高新园区。5万平方米的厂房里,一排排全自动高速插秧机整齐有序地摆放着,等着运往全国各地。在一台数控机床旁,全国劳动模范、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主任、牟加义数控技术工作室负责人牟加义正在和团队成员一起,研究如何攻克全自动高速插秧机变速箱的一道技术难题。

  每年5月至7月,是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产品服务季。在全国各地的田间地头,上万台该公司生产的全自动插秧机穿梭作业,秧苗被整齐有序地插入稻田里。“作业前,农户只需要把秧苗摆放在插秧机上,开动机器就能自动插秧,大大提高了秧苗的成活率和插秧的成功率,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基础。”作为公司服务组的重要一员,牟加义坚持24小时待命状态,只要电话铃声一响起,他就会打起一万分精神,认真处理好每一个难题。

  之前,国内的全自动高速插秧机被国外品牌垄断。为了降低农民的负担,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瞄准这一市场,短短5年时间,公司自主研发的全自动高速插秧机从无到有,在技术方面赶上国际老牌产品,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和劳动成本,提升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在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的全自动高速插秧机初步实现进口替代的过程中,关键环节的攻坚克难总少不了牟加义数控技师工作室团队成员的身影。

  一台全自动高速插秧机由2000多个组件、8000多个零部件组成,想要在关键零部件自主生产上实现突破,难度可想而知。关键时刻,牟加义牵头组建突击小队,夜以继日投身研发工作,终于成功研发出全自动高速插秧机的关键零部件。如今,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已实现80%零部件的自主生产,其中不乏业内领先的生产技术。“相比进口品牌,我们的产品物美价廉,更受用户欢迎。”牟加义说。

  多年来,在牟加义的带领下,牟加义数控技术工作室不断发挥以老带新的作用,工作室成员利用自身掌握的技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积极向同事传教,组建了一支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为公司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车间主力,为保质保量作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多年来,工作室参与研究攻克技术难关258项,完成技改项目28项,申请各类国家专利136项,其中101项投入生产,每年为国家节约外汇上亿美元。

  “现在,种粮离不开机械化,我们的目标是为农民制造出更好的插秧机。”牟加义数控技师工作室技术骨干楼春东说,他们希望通过不断提升产品科技含量,提高秧苗成活率和插秧成功率,真正实现让农业有竞争力、让农民有钱赚,为共同富裕作出贡献。

  牟加义(左二)与团队成员探讨技术难题

  共富小故事

  从同学到夫妻

  创业路上携手前行

  开启创业之路的周利和肖伟

  “我和妻子都是2016年从学校毕业的。当时,电子商务专业刚开设两年,如今已经发展得越来越好了。”谈及在市职技校的学习经历,肖伟直言,这是他们进入社会后的一笔宝贵财富。

  从学校毕业之后,肖伟和妻子周利入职过多家公司。最终,夫妻俩决定用所学到的知识开启创业之路。现在,夫妻俩共同经营一家售卖家居类、日用百货类产品的网店,今年是他们创业的第五年。

  “当时,学校安排我们进入企业实习的时候,我就积累了一定的人脉资源,再加上永康生产的产品无论是数量还是种类都十分齐全,可供选择的商品也多,所以我们决定留在永康,通过自主创业实现我们的理想。”肖伟说。

  事实证明,他们的选择是正确的。目前,他们在拼多多、淘宝经营的网店均有不错的销量,月收入稳定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下一步,他们打算继续增设产品类目,扩大经营范围,为更多有需要的学弟学妹实习、就业提供机会。

  在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的培育下,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拥有稳定的收入,逐步迈向共富之路。

  “云上五金职校”推动

  “订单式”精准培养

  共富数字化

  “目前,我们学院开设了一个‘云上五金职校’平台,融合了招生、培训、线上教学等多种功能。” 夏其明介绍。

  乘着数字化改革的东风,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的“云上五金职校”平台,围绕信息感知一网汇聚、平台招生一窗通办、互动培养一图智画、留才就业一码通城、西归发展一档跟踪“五个一”开发设置了五个子场景,实现自主感知行业企业用工缺口需求,利用数字化手段,破除东西部联合办学的空间壁垒。

  “通过同步课堂和远程技能交互式教学,东西部之间可以实现同步教学、车间实训、顶岗实习等功能。”夏其明说,“1+1+N”的网上实操培训平台,依托一条新型智能制造流水线,一个数字孪生虚拟仿真实践中心,N个线下实践平台,充分运用虚拟现实技术,让学生在西部就可以熟悉东部的新型设备,来到永康就业之后就可熟练上岗,大大缩短了实训时间,提升了人才培养效率。

  该校还根据创新专业动态调整教学机制,通过线上抓取+线下调查,分析对比我市每家企业以及不同行业用工需求、技能人才就业创业变化趋势,实行大数据分析研判,推算我市企业3年至5年内的用工需求,以推动“订单式”精准培养,努力实现“东西平台招生+协作互动培养+就业发展西归”这一目标。

  多元发展

  答好共同富裕必答题

  共富小圆桌

  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党政办副主任 金涛:

  作为曾经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援教的教师,我把“产教融合”的教学理念带到西部,帮助当地教师提高专业教学能力,让学生更好地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永康五金技师学院汽修202班学生 杨先乐:

  我是一名来自云南梁河的学生,目前在永康学习自己喜欢的汽修技术。今年,我将代表学校去参加汽修专业大赛,对此,我信心满满。毕业后,我准备回到家乡,把我在永康学到的技能带回去,带动老家年轻人一起学习汽修技术,大家共奔富裕路。

  浙江星莱和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机加工车间主任 牟加义:

  对于如何解放劳动力,降低农民种地成本,我们下足了功夫。目前,全自动高速插秧机的价格已经下降了五成。把粮食产量提上去,让农民收入涨上去,这是我们一直以来努力的方向,也是我们今后的工作目标。

  牟加义数控技师工作室技术骨干 楼春东:

  今年以来,我们夜以继日地奋战在研发新型多功能插秧机的一线。目前,公司研制的新款多功能插秧机已经处于下田试验阶段,预计下半年可推向市场。现在,我觉得干劲满满,希望可以研制出更加实用的插秧机,共同谱写富裕之歌。

  培养更多实用型技能人才

  为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共富新征程

  “东迁西归”模式培养技能人才

  “师带徒”方式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近年来,市职技校(永康五金技师学院)围绕“东迁西归”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数字化改革破题,实现“东西平台招生+协作互动培养+就业发展西归”,打造东西部协作技能人才培养,以东西部协作推动职业教育水平整体提升。为了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人才需求,下一步,该校计划每年培训7000名至8000名技能人才,进一步优化永康产业结构,让更多技能人才成为助力共同富裕的“领头雁”。

  高技能人才是共同富裕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星月牟加义数控技师工作室以“师带徒”的方式,培养出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打破了全自动高速插秧机被国外品牌垄断的历史,大大减轻了农民的作业成本。接下来,星月牟加义数控技师工作室将继续发挥人才孵化的作用,不断研发新产品,推出价格更优惠、功能更齐全的插秧机,造福更多农民,为共同富裕贡献力量。

  融媒记者 蒋中意 陈李新 吴航鑫 胡美樱子

  王昊 俞舒梦 姜任飞 胡珈铖 卢斌


永康日报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00004 “东迁西归”协作育高技能人才 产学研融合结共富硕果 2022-06-10 永康日报2022-06-1000008;永康日报2022-06-1000007;永康日报2022-06-1000010;永康日报2022-06-1000012;永康日报2022-06-1000011;永康日报2022-06-1000009;永康日报2022-06-1000016;永康日报2022-06-1000015;永康日报2022-06-1000019;6243224;永康日报2022-06-1000025;永康日报2022-06-1000027;永康日报2022-06-1000030;6243386;永康日报2022-06-1000037;永康日报2022-06-1000017;永康日报2022-06-1000013;6243218;永康日报2022-06-1000023;永康日报2022-06-1000024;永康日报2022-06-1000029;永康日报2022-06-1000031;永康日报2022-06-1000033;永康日报2022-06-1000014;永康日报2022-06-1000018;6243222;永康日报2022-06-1000020;6243219;永康日报2022-06-1000021;6243388;永康日报2022-06-1000022;6243390;永康日报2022-06-1000026;永康日报2022-06-1000028;永康日报2022-06-1000032;6243220;永康日报2022-06-1000035;6243387;永康日报2022-06-1000034;永康日报2022-06-1000036;永康日报2022-06-1000038 2 2022年06月10日 星期五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