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警界

刷单返利 冒充客服 冒充军警采购 冒充子女

民警揭秘四大多发诈骗套路

  刷单返利 冒充客服 冒充军警采购 冒充子女

  民警揭秘四大多发诈骗套路

  今年以来,在我市发生的各类电信网络诈骗案中,“刷单返利类诈骗”占全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的三分之一,位居第一,而位居第二的是“冒充客服类诈骗”。不仅如此,值得市民警惕的诈骗类型还有“冒充军警采购诈骗”以及“冒充子女诈骗”。

  虽然诈骗手段千千万,但万变不离其宗,只要市民认清这个“宗”,那识破骗局的“功力”就会大幅度提升。为此,民警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剖析,揭秘四大多发诈骗背后的套路。

  网络刷单10笔 损失84.5万元

  3月中旬的一天,市民马女士在短视频平台上认识一个人,对方把她拉进一个群。马女士在群里看到“给指定的短视频账号点赞就能赚钱”的信息,于是根据指示操作,果然赚了几十元。后来,群里发布消息说,下载“美达”App能赚更多钱,马女士信以为真,扫描群里的二维码下载了该软件。联系上客服后,客服向马女士发了一个网址,要求她在该网站内注册账号并充值5000元。马女士充值后,根据指示押“大小单双”。当她想要提现时,客服称账户内需达到指定金额才可以。于是,马女士先后向客服提供的银行卡账户里转了10笔钱。最终,她损失了84.5万元。

  民警分析:上述案件中,犯罪分子让你先赚一两笔刷单获利的小钱,是为了套近乎,得到你的信任后,拉你去博彩平台、投资平台投资。而那些平台都是事先做好手脚,账户上的钱只是数字,他们通过操作后台数据制造出盈利假象。当你想提现时,才会发现钱是根本不能提出来的。

  在现在的刷单诈骗中,最常见的是以给“某音”“某手”等短视频号点赞为诱饵,受害人先是在手机上收到“相册共享”传来的有关刷单赚钱的信息,后被诱导做“点赞”类型的刷单任务。

  警方提醒:先付后返全是坑,网络刷单是诈骗。刷单本身就是违法行为,切不可参与。

  遭遇客服理赔诈骗 98万余元打水漂

  4月初的一天,市民胡女士在家中接到了一个陌生来电,显示是厦门打来的。对方自称客服,说胡女士买的海鲜有质量问题,可以办理理赔。对方让胡女士从支付宝备用金里提出400元作为理赔,胡女士按照操作提了500元备用金。“客服”说她操作失误,要关闭备用金通道,否则因为系统问题,一年需还款30万元。“客服”还称,需跟第三方合作平台认证才可关闭,然后发了一个银行账户过来,要求胡女士转账并输入代码,胡女士没多想就将钱转了过去。“客服”又称,胡女士信用不足,需要刷资金流水验证,让她在小米金融、美团、微粒贷等借贷平台贷款,再转入对方账户。就这样,胡女士在三天时间内借贷了90万余元转给对方,总共被骗98万余元。

  民警分析:在2020年到现在冒充客服理赔诈骗的案件中,往往会涉及“备用金”的环节,这与有些人不了解“备用金”这个功能有关。其实,备用金的额度就是500元,是一次性提取,且超过7天不归还,就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警方提醒:备用金不是所谓的理赔金,不是什么理赔通道。电商平台的官方客服也不会通过线下方式进行退款,更不会让你进行转账或支付额外费用。

  贪图回扣 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5月底的一天,我市某商店店主施先生接到一个自称是消防队采购员的电话。对方告诉施先生,他们要采购大量的冷冻食品。因担心店铺食品种类不够丰富,采购员还向施先生推荐了代理商。果然,施先生因店铺缺少某些冷冻食品,便联系了采购员推荐的代理商,并添加了对方微信。双方商定好价格,施先生就将钱转到了对方提供的银行卡上。后来,该采购员又说他们的兄弟单位也需要冷冻食品,让施先生帮忙订购。于是,施先生又给代理商转账。最终,施先生共损失20万余元。

  民警分析:犯罪分子冒充部队采购人员,谎称要购买某种指定商品,需要受害人帮忙订货共同赚取差价。当被害人联系好犯罪分子指定的“商家”并垫付货款后,犯罪分子随即消失,被害人上当受骗。

  警方提醒:部队采购物资有规定的流程,不会通过打电话的形式采购,请广大商户不要贪图回扣落入犯罪分子的圈套。

  为“儿子”缴纳培训费 向“老师”转账4万余元

  5月初的一天,家住城区的黄先生收到一QQ好友申请。因对方的昵称和他的儿子平时使用的QQ昵称一样,黄先生就通过了申请。“儿子”说,他打算学习“清华大学”的培训课程,需要缴纳2门课程共4.92万元费用。“儿子”向黄先生推荐了一个培训课程的教师,让他添加了对方QQ。随后,黄先生通过银行卡向对方转账全额缴纳课程费用。后来,黄先生越想越不对劲,遂与儿子核实信息,发现并无缴纳培训费用事宜,随即报警。黄先生最终损失4万余元。

  民警分析:冒充子女的犯罪分子,主要是利用了家长对孩子的关爱,通过“盗取学生账号”“以现在正在上课为借口”“叫家长联系培训老师确认”“以名额有限、限期报名为由催缴费”这四步骤,向家长骗取培训费、资料费等费用。

  警方提醒:凡是孩子通过陌生手机短信、QQ等联系要求转账汇款的,务必与本人或学校老师联系再三核实。

  不管犯罪分子玩的是什么花样,最终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骗钱。所以,一旦有人向你提到与钱有关的事,大家都要三思而后行,多方斟酌,关键时刻多问问旁人。如发现被骗,请第一时间拨打全国反诈专线96110报警,越早发现被骗,挽回损失的可能性越大。

  通讯员 王紫微


永康日报 警界 00006 民警揭秘四大多发诈骗套路 2022-06-08 永康日报2022-06-0800008;永康日报2022-06-0800010;永康日报2022-06-0800011;永康日报2022-06-0800012;永康日报2022-06-0800013;永康日报2022-06-0800014;永康日报2022-06-0800016;永康日报2022-06-0800018;永康日报2022-06-0800019;永康日报2022-06-0800020 2 2022年06月08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