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文化·五峰

端午的鸭蛋

  端午的鸭蛋

  □宋扬

  要说鸭蛋,高邮人定是轻视北京鸭蛋的。北京人也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地说,你看还有四川鸭蛋垫底。而我要说,家乡的鸭蛋,真的只是家乡才有的鸭蛋啊!

  高邮的鸭蛋经汪曾祺一描述,简直到了令人神往的境界,“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吱”诉诸听觉,“红”状以颜色,听得看得人口舌生津。汪老先生还慨叹:“我在北京吃的咸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这叫什么咸鸭蛋呢?”

  那么,我家乡的咸鸭蛋岂不更贻笑于高邮?

  鸭蛋作为待客上品在上世纪80年代并不常出现在餐桌上。朋友们可能会问,农村的鸭蛋还不多呀?答案是:鸡鸭鹅蛋可不是普通农家的日常食品。农村牲畜虽不少,鲜有自己消费的蛋类。上一批攒下来的鸭蛋可能刚卖出去换回一家人必需的盐巴、肥皂,又得盯着鸭子屁股指望孩子来年的学费了。

  印象中,过端午节,我家才犒劳自己一下。一枚圆圆的鸭蛋,被小心地从中间剖开。再剖,然后再剖,分成八瓣,像吃西瓜。相对最大的两瓣分别被夹进了三姥爷(我父亲的亲幺叔)和幺奶奶(照顾我长大的邻居,没有血缘关系)碗里,我家里吃点好东西总忘不了叫上他们。我的亲爷爷奶奶早已不在人世,他们就是最亲的长辈啦。

  如果境况好,比如鸭子争气,我家也有过吃二分之一枚鸭蛋的时候。若是家里来了亲戚,就奢侈到吃整整一个。

  邻居同姓四哥的爹在乡供销社工作,有工资收入,他们家吃鸭蛋从来不剖开。他们家有当时村里为数不多的电视机。我就一边蹭电视看,一边咽着口水看他们家吃整只鸭蛋。他们家人多,装在大瓷碗里的鸭蛋堆得跟小山似的,其实也就一人一枚。三姥爷和幺奶奶的儿媳妇们对他们并不好,他们每次在我家吃鸭蛋时,我都见到他们流泪。

  我相信能把鸭蛋泡出红油的技术是得靠大量的鸭蛋去练就的。我旧年在老家吃过的鸭蛋从没有高邮鸭蛋的润泽。端午节前再回乡,在亲戚家吃到鸭蛋时,鸭蛋在色香味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什么呢?鸭蛋多了呗。吃了一茬又去街上买来泡上。以前的鸭蛋泡到蛋白发青、蛋黄发黑也舍不得吃,但对在外打工或上学的娃儿而言,一瓣既无色相又无味道的鸭蛋照样吃出家的味道。

  要说鸭蛋,高邮人定是轻视北京鸭蛋的。北京人也可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地说,你看还有四川鸭蛋垫底。而我要说,家乡的鸭蛋,真的只是家乡才有的鸭蛋啊!


永康日报 文化·五峰 00006 端午的鸭蛋 2022-06-06 永康日报2022-06-0600006;永康日报2022-06-0600009;永康日报2022-06-0600008 2 2022年06月06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