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5版:文化·西津

《永康历代名人事迹震撼人心》后续一

名人故事是教育子女的好材料

  《永康历代名人事迹震撼人心》后续一

  名人故事是教育子女的好材料

  □王云楠

  本报5月16日第6版刊出《永康历代名人事迹震撼人心》一文,引起读者广泛关注。有些年轻读者说,以前只知道胡则、陈亮的故事,没想到我们永康还有这么多历史名人。有的读者还把版面特意收藏起来,说这些名人事迹是教育子女的好材料。的确,永康人杰地灵,从古至今名人辈出,孕育了一大批栋梁之材。据作者介绍,去年11月,市政府准备在三江广场建设永康历代名人群雕时,他以年代为顺序执笔撰写了30位永康名人简介及诗联。即日起,本报继续刊出其他名人事迹,以飨读者。

  应纯之:为官简易廉明,屡著政声

  诗:学于朱子长名门,坐镇楚州惊敌魂。收复中原虽未愿,头颅抛却撼昆仑。

  联:劳心忧百姓修文兴武,誓死守孤城为国捐躯。

  应纯之(公元1175年~1224年):字纯甫,永康方岩可投应人,宋少师应孟明第五子,南宋抗金名将。年少时,与大哥谦之、四哥懋之拜大儒朱熹门下,嘉泰三年进士。初任洪州新建主簿,官至兵部侍郎兼经略按抚使。为官简易廉明,屡著政声。坐镇楚州,兴学育才,修治城墙,选卒练战,随时出击,金兵探知有备,终不敢冒犯,遂确保淮楚一带无虞。赴任京东(今山东一带),此时金与辽交战节节败退,他在设计招抚李全反金的同时,密奏朝廷北伐,无奈未被采纳,南宋由此丧失了收复中原的最佳时机。后调任东广(今川东广元一带),破贼擒首,胁从者不问,所治秩序井然,受朝廷奖掖。嘉定十七年,他率部与金人决战中阵亡,头颅被刈。朝廷嘉其忠勇,铸金头以葬之。

  胡长孺:为官清正,不畏强权

  诗:南中八士卷文澜,不畏强权屡降官。精理修心传后学,诗文笔墨世齐观。

  联:化育清风为诸方廉吏,讲修经义成一代大儒。

  胡长孺(公元1240年~1314年):字汲仲,号石塘,永康适游(今西城街道山下)人。铨试第一,南宋淳祐七年进士。在云贵川为官时是“南中八士”之一。入元后被召任集贤修撰。后又在建昌(江西南城)、宁海、台州等多地任职。他尤善判决,为官清正,不畏强权,故屡被降职,不为官场所容。谢官归隐居杭州虎林山,以病终。精于理学,注重克己修心,乐于栽培青年,从者甚众。曾被聘致庠序,敷绎经义,环听者数百人。一生著述宏丰,为辞章有精魄,海内购之如获拱璧。至元年间,与兰溪金履祥并以学术为学者尊仰。门人私谥为纯节先生。著作有《瓦缶编》《建昌集》《宁海漫钞》《颜乐斋稿》等。精于书法,其作品收录于文征明编纂的《停云馆帖》。

  谢忱:遇事敢言,不避权贵

  诗:禁暴诘奸严若霜,人称巡按谢阎王。贬川笃志身先死,归葬家乡祀庙堂。

  联:巡百官努眼难揉沙子,治一地舍身敢立涛头。

  谢忱(公元1378年~1445年):字惟寿,号靖斋,永康下谢(今属城西新区)人。天赋特异,聪慧过人,淹贯经史,未冠即为郡邑庠生。永乐十年进士,得明成祖赏识,初授监察御史。后以九省巡按之职奉敕巡访九省,遇事敢言,不避权贵,诘奸禁暴,令贪官猾吏闻之胆寒,人称谢阎王。但他因此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和权臣,吏部尚书蹇义以其奏章中的片言只语构陷其罪,降为四川按察司佥事。在川时正逢岁歉,民多抵法,忱悯之,适地方多虎患,乃命得虎皮三张,可免一命,人争捕之,于是虎患息而民抵刑者亦得稍减。后因积劳成疾逝于四川任上,归葬日,行李萧然。乡人怀其功绩,尊其为城隍,并建庙祀之。他善文工诗,著作有《奏议》若干卷,今不存。

  应典:创学五峰,切磨讲学

  诗:为官兵部有殊功,宁孝辞归学渐丰。承旨姚江创书院,首当盟长五峰中。

  联:官辞双阙一心求学问,经讲五峰半世著风流。

  应典(公元1481年~1547年):字天彝,号石门,永康芝英人。少即淳朴深沉,操尚不群,喜读书,不释卷,潜心经史。正德九年进士。他历任兵部职方司主事、车驾司主事、四司奏事等职,受兵部尚书王琼器重,在平定宁藩之乱中,建功甚大。后因母双目失明而引退回籍。他利用在家孝敬母亲的闲暇时间,登兰溪受教于章枫山,翻越苍岭前往仙居与应良和黄绾论学,后又拜王守仁门下讲致良知之旨。

  之后,应典与卢可久、程梓等创学于五峰,并任盟长,集诸生切磨讲学,从游者常百余人。母逝后他更无意官场,一心做起学问。从此,他的一生与五峰书院再不分离,既是五峰书院的主要创建者,又是阳明心学五峰学派的领军人物。其著《诚意章讲义》现存于《五峰书院志》中。

  吴思齐:得罪权贵,愤而辞官

  诗:守任县丞平狱屈,敢搂贵戚傲胡须。钓台恸吊文丞相,田园杂兴世惊吁。

  联:愤辞官策杖敝衣归隐,叹亡宋征诗故国遗风。

  吴思齐(公元1238年~1301年):字子善,号全归子,永康前吴(古山后塘弄邻村,今不存)人。少颖悟,工诗律,善吟咏,尤以文章知名一时,为人慷慨多奇节。宋末袭父荫补任监临安新城税,后调嘉兴县丞。于嘉兴上任伊始,便亲坐监狱门口,逐一审问案件,使许多冤案得以昭雪平反。几年后调镇江幕府,因多次上书揭露权相贾似道和贵戚谢堂,得罪了权贵,愤而辞官隐居桐庐。宋亡后,他常身披麻衣,足穿芒鞋,仰天长啸。至元二年,他与爱国诗人谢翱同登严子陵钓台凭吊文天祥,并作诗以记其事。后又与谢翱、方凤、吴渭在浦江组织月泉吟社,编印了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诗社总集《月泉吟社诗》。著作有《左氏传阙疑》《全归集》《陈亮叶适二家文选》。

  李晔:设帐授徒,著书讲学

  诗:魁山危耸高贤在,避乱乡隅数十年。设帐授徒彰后世,赋诗永邑有其篇。

  联:客他乡不失先生奇节,吟此地遂成高士名诗。

  李晔(公元1314年~1381年):字宗表,原籍河南洛阳,寄籍钱塘,结草阁于杭州北关(即武林门)外,故号草阁,世称草阁先生。元末避战乱,常来往于永康及邻县,后与闻人梦吉、唐以仁流寓永康,卜居魁山岩,设帐授徒,著书讲学,门人归之。门人称其三人为“三贤”,并在魁山岩讲学处建“三贤祠”奉祀。曾寄寓寿山、灵岩、洪州(今俞溪头)、卧云楼、双桂轩等处,优游永康山水数十年。明初补国子监助教。他是元末明初著名教育家、诗人。其诗古朴清逸,才华横溢,想象丰富,写有不少吟咏永康的诗作,如《寿山》《方岩喜雨》《大通寺》等。著有《草阁诗集》六卷、《草阁文集》一卷行世。

  朱方:勤政以安民,廉政以惠民

  诗:宦海沉浮任四方,廉名垂史自流芳。退乡归隐不观世,华釜山中种菊忙。

  联:出做官但使问心无愧,归为隐只求养性遣闲。

  朱方(公元1476年~1556年):字良矩,号华溪、适斋,永康古山坑里人。自幼聪慧,迥异常儿,弱冠即以能诗闻。正德九年进士。他宦游冀、豫、苏、皖、滇数省,长期担任地方官员,深知民间疾苦、吏政弊端。每到一地,他勤政以安民,廉政以惠民,轻徭赋革陈规。在泌阳县令任上,于官道旁种枣树获利丰厚而分文不取;在淮安同知任上,代郡守赴京朝觐时,婉拒各县馈赠,甚至连郡守亲送的鞋袜都原物奉还;在云南为官八年,身边只有一个侄儿和两个仆人,其清廉之节令人叹服。他为官30余年,以“一代廉吏”之名而载史册。官至云南布政司右参政,因年迈请求致仕。还乡后十五年内,足不履城,坚守在离家不远的华釜山黄花涧,种菊吟诗,优游岁月。

  程文德:襟怀坦荡,看淡荣辱得失

  诗:师学枫山与守仁,高登榜眼做朝臣。储才引士声名著,削职还乡育后人。

  联:襟怀坦荡本去留无意,心学精深早荣辱自知。

  程文德(公元1497年~1559年):字舜敷,号松溪,永康方岩独松人。少时立志于学,初受业章懋,后师事王守仁,得心学要旨。嘉靖八年以榜眼及第,授翰林编修。因同科探花杨名弹劾权奸汪鋐案,受牵连而黜为广东信宜典史。他为官27年,历任江西、广东、兵部、国子监、吏部等众多职务,后加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他在整顿国子监、诏知贡举、为国储才等方面政绩卓著。因辞礼部尚书一职而惹怒嘉靖皇帝,被削职为民。丢官失禄后,他归乡以著书为事,赴五峰讲致良知之学,盛极一时。有《松溪集》《程文恭遗稿》存世。他襟怀坦荡,不设城府,看淡荣辱得失,一生追求唯作真君子。卒后竟因贫五年不能殓。万历初年,赠礼部尚书,谥文恭。

  【

  】


永康日报 文化·西津 00005 名人故事是教育子女的好材料 2022-05-25 永康日报2022-05-2500006;永康日报2022-05-2500007;永康日报2022-05-2500010;永康日报2022-05-2500011;永康日报2022-05-2500013;永康日报2022-05-2500016;永康日报2022-05-2500018;永康日报2022-05-2500020;永康日报2022-05-2500022;永康日报2022-05-2500023;永康日报2022-05-2500025;永康日报2022-05-2500012;永康日报2022-05-2500014;永康日报2022-05-2500015;永康日报2022-05-2500017;永康日报2022-05-2500019;永康日报2022-05-2500021;永康日报2022-05-2500024;永康日报2022-05-2500026;永康日报2022-05-2500008;永康日报2022-05-2500009 2 2022年05月25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