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社会·看点

走近黄文虎族亲学生,探寻他与永康的不解情缘

十龄负笈别桑梓 风雨百年赤子心

  走近黄文虎族亲学生,探寻他与永康的不解情缘

  十龄负笈别桑梓 风雨百年赤子心

  “

  1926年出生于上海,出生后不久被送回永康云靖乡(现舟山镇舟二村一带),由祖父母抚养,10岁外出求学,辗转多地后扎根东北。在黄文虎大放异彩的人生履历中,关于故乡永康的记录并不算多。这让家乡人在赞叹、仰慕其杰出成就之余,不免好奇:这个黄家少年是如何在舟山这片沃土长大,又是如何一步步走出永康这座小城。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黄文虎的族人、亲友、学生等,抽丝剥茧,探寻到了他与永康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舟山古民居、江南烟雨,和睦宗族、兄友弟恭……家乡种种,赋予了他的诗意柔情和浓浓的家国情怀。采访中,记者深切感受到,黄文虎对于“根”的清晰认同。他那抹自始至终化不开的浓浓乡愁耐人寻味,终其一生,他都在以赤子之心回望家乡。

  黄文虎简介:

  机械动力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1926年7月22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永康市。194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电机系。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曾兼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长、名誉理事长;黑龙江省科协主席、名誉主席。2022年5月19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哈尔滨逝世,享年96岁。

  长期致力于一般力学、动力学与控制学科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大容量汽轮机安全振动设计提供了汽轮机末级整圈连接长叶片振动设计的新方法和调频的“三重点”准则;在国内较早创导为降低电力及化工产业旋转机械维修率的设备故障诊断技术,并开发产品装备生产现场取得经济效益;开展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若干应用性基础研究。较早开展卫星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为飞船安全可靠性设计提供提高故障诊断效能技术支撑;提供改进星上力学环境的卫星整星减振隔振技术;开展潜水高速航行体关键基础理论研究等。

  著作有《振动与冲击手册》《一般力学(动力学、振动与控制)最新进展》《多柔性体系统动力学》等;曾获国家及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以上奖励13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0余篇,培养博士生70余人。

  机缘巧合

  15岁站上家乡讲台为人师

  5月20日一早,记者来到舟山镇,跟随该镇宣传干事方一位前往舟二村黄文虎故居,为“院士之家”挂牌。该牌匾由舟山乡贤会所赠,根雕大师黄宽宏制。

  如今的舟二村依然完整保存着清朝的大规模古建筑群。走在村里,记者的脑海中浮现出了黄文虎年幼时走街串巷的画面。到了才知道,黄文虎的祖宅就是该村代表性的古建筑——“南衡第”。

  “南衡第”屋前的鱼池老街在古时是通往壶镇的商道,热闹繁华。“黄家祖辈家境相对富裕,有条件供儿孙读书,甚至不惜斥资办学,出了不少文才武将。黄文虎的祖上奕悦公是清太学生;到他父亲黄洵范那代,多数离乡求学、谋职,脱离了耕田种地的生活;到黄文虎及其子的第四代、第五代,同样英才辈出,中高级职称以上的就有30多人。他们家家风好,以前就是乡里出了名的良善人家,现在一代代都在各个岗位上发光发热。”黄光荣是舟二村村民,比较熟悉村史,提起黄文虎的家族历史,他竖起了大拇指。

  “这间应该就是黄文虎幼时的住所。”在挂有“鱼池街北三弄26号”门牌的厢房前,黄文虎的族弟黄传后举着一张照片反复确认。该照片摄于1992年,白发苍苍的兄弟四人笑意盈盈,身后正是这间厢房。这间20平方米左右的老屋,承载着黄文虎儿时的珍贵回忆。

  1931年,年仅5岁的黄文虎被就近送入云靖乡小学上学。说是小学,其实就是设在祠堂里的简陋学堂。“祠堂建于山坡之上,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房舍。后进比前进房舍高出1米有余,师生进出之间,除石头阶梯之外,并没有设置护栏。”黄文虎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始接受启蒙教育。遗憾的是,他在回忆录中描述的校舍场景,如今已荡然无存。

  在黄光荣带路下,记者看到了原校址所在的彦彩祠堂。该祠堂多年前就已荒废,外墙被木莲遮蔽,只留一扇破旧木门虚掩着。

  黄文虎在祠堂读书的时光不过短短两年,随着父亲调任永康邮政局局长,他被接到了县城,在永康师范附小一直读到五年级。

  走访舟二村的过程中,记者联系上了黄文虎的族亲黄文通,他透露了一件令人意想不到的事:黄文虎一生在异乡教书育人,但他“为人师”的起点其实是老家舟山。1941年,黄文虎初中毕业后因病在家休养,为了攒学费,便到云靖乡小学应聘担任一名小学算术教师,初登讲台。

  1945年春,上海的一所私立学校——君毅中学搬到云靖乡办学。尝到甜头的黄文虎趁着高中毕业的学业间歇期,又谋了一个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后还被调任校长室秘书。可这次教期不到半年,他就收到了浙江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至此,黄文虎正式告别家乡,走上了新的人生道路。如今回望,这两段短暂的执教经历竟是黄文虎走上杏坛的起点,家乡人机缘巧合下成了他的第一批“桃李”。

  乡情深厚

  85岁高龄主动执笔重修家谱

  “二哥在我们家族里很有威望,很受爱戴。不光是因为他成就高,更重要的是,他有兄长的责任和担当。二哥参加工作后,省下工资资助我们这些弟弟妹妹上学,真的很感动。”谈起黄文虎,今年73岁的堂妹黄幼文精神头十足。黄家是个大家族,黄文虎为家中长子,下面还有三个弟弟和两个妹妹。黄幼文则是黄文虎小叔黄洵煜的女儿。

  纵使相隔遥远,难得见面,但黄幼文和黄文虎这两家人的感情笃深,一直保持联系。后随着黄幼文年事渐高,她的女婿施飙当起了与黄文虎保持联系的“桥梁”。逢年过节,黄文虎总会通过电子邮件发来贺卡和问候,请施飙代为转达。与此同时,家乡的山山水水、父老乡亲也牵动黄文虎的心。“文虎阿舅常常会问永康的发展情况,每每听到好消息,他就很兴奋地说,有机会一定要回家来看看。”施飙说。

  黄文虎钟爱诗词,并在80岁那年编成一本诗集《两文集》馈赠亲友。记者翻开这本厚厚的线装诗集,注意到其中有两首关于永康的诗作。诗情涌动的文字间,这位游子的思乡之切一览无余。

  1992年4月,阔别故乡数十年的黄文虎回到舟山老宅。举目四望,“少小离家老大回”的酸楚涌上心头,遂写下《四十五年后归访永康舟山旧宅》:

  梦阻关山路八千,归心四十五年前。

  乡音渐近情犹怯,旧境重来物半迁。

  小巷深庭人已查,长廊故宅泪泫然。

  多情最是门前水,仍记儿时笑语喧。

  黄文虎儿时记忆中的永康城面貌焕然一新,喜看家乡巨变,慨叹间他又赋诗一首《归访永康故里》:

  改革春风变故乡,回乡不辨旧沧桑。

  通衢拥堵车千辆,广厦绵延水一方。

  淳朴农民成老板,古香庭院设工场。

  小微企业井喷势,指日小康臻永康。

  光阴匆匆,19年一晃而过。黄文虎与故乡再度相逢已是2011年9月。那一年,他应邀参加第16届中国五金博览会。尽管,行程排得满满当当,但他还在工作之余专门预留了一天时间,在永康亲友的陪同下去看了看故土的风土人情。

  施飙回忆,吃到烤包子、豆腐丸、肉麦饼等永康小吃时,85岁的黄文虎开心得像个孩子,连声表示“想起了小时候,这些都是请客才吃得到的东西”。

  此行回东北后,黄文虎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昔日陬山鱼池街老屋熙熙攘攘,而今星移物换,盛筵难再。时有黄姓本家子弟在异地相聚,辄不相识,即是近亲也往往说不清是何亲属关系。”有感于旧版家谱信息不全,为便于各地亲友查找亲缘情况,黄文虎主动提出要重修家谱,并担下了编纂重任。半年多时间里,他马不停蹄地汇总各代情况,按各房辈分排列,编录成一本家谱。

  由于编写仓促,黄文虎担心存在谬误疏漏,又特意将定稿发给施飙,拜托其交由岳母帮忙补充修正。最终,这份饱含心意的“家族通讯录”于2012年6月完成。

  “文虎阿舅虽早年离乡,乡音却没变化,平时通话,我们都是用永康话交流,他说得十分流利正宗。”施飙说。他至今不忘黄文虎跟他说的话:黄氏后代分布全国各地,至第四代已有300余人,建此通讯录是为方便大家联系,希望在外的亲友多回永康老家看看,千万不能忘了根。

  就在记者采访期间,施飙拿出了一张黄文虎赠予他的题字:“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通过苍劲有力的字迹,‘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呼之欲出。”

  黄文虎成长于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重大转折时代,亲眼目睹、亲身经历了国土沦丧、民不聊生的困境与惨状。“所以,文虎阿舅每次回来就要告诫小辈要常念党恩,珍惜学习的机会,努力学好本领,将来为祖国、家乡出力。”施飙告诉记者,这位为祖国教育与科学事业奋斗终生的赤子,心心念念着后辈能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勇攀科技高峰。

  友待同乡

  身后墓碑刻有“祖籍浙江永康”

  “我大哥是个重感情的人。那些年,他经常去外地出差,每到一个地方,他都要去看看同乡的老同学。有些同学境遇不太好,比如他的一位永康同乡、初中老同学在青岛,比他略年长,在青岛纺织厂主任位置上退休,经济上比较困难。我大哥到青岛时看望他,给了他不少资助。”黄文虎的四弟黄文凤曾向家人讲起道。

  黄文虎还有一位金华中学初中部(现金华一中)的同班挚友胡廷洪,也是永康同乡。因着这层身份,两人数十年来书信不断,联系密切。“我的二姑父年高耳背,黄老有时打电话过来,我曾代劳接听过几次,也有幸与他在电话里长聊过几回。”胡廷洪的侄子吕飞航印象深刻,“黄老语气不紧不慢、温和有礼、谈吐很有风度。话语中听得出来,他是个有情有义的长辈。”

  黄文虎不仅顾念同窗情,对待永康籍学子也很关爱。那时,填报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的永康考生并不多。我市钉秤工匠朱子岩的儿子朱海浪是90级学生,曾在校园中偶遇过黄文虎几次。“碰到时,我就上前自报家门。一听说我是永康人,黄校长就笑着说‘老乡好’,还关切地问我学习上、生活上的情况。这让我们这些远在哈工大求学的学子感到温暖、安心。”朱海浪说。尽管当时黄文虎已经鼎鼎有名,但他衣着朴素、为人随和,给人的感觉就是一位慈祥的老伯,交谈时可以感受到他对老乡发自内心的亲切。

  在校期间,哈工大88级学生陈设强曾陪同舟山好友去黄文虎家做客,与黄文虎有过一面之缘。这一面之缘却让他难忘其风骨:“黄校长身上有着科学家特有的品质。”陈设强回忆,“面对几位老家来的年轻人,饭桌上的黄校长一改在校园里的严肃,就像邻家的叔伯,一直鼓励我们要用功读书,讲话坦诚幽默,和他面对面坐着,我们也不会觉得紧张。”

  黄文虎虚怀若谷,因为他一心奔着科研去,完成某个项目、取得某点突破就是他眼里最大的幸福。他的长子黄庆新负责照顾父亲生前的生活起居。在黄庆新眼中,父亲生活很简朴,不搓麻将,不打扑克,不抽烟不喝酒,唯爱写诗和看武侠小说,粗茶淡饭甘之如饴。

  此前,黄文虎还拒绝了众人为他庆贺90周岁寿诞的好意,坚决不摆宴席。去世当天,黄幼文一家接到黄庆新的来电,向永康亲属转达父亲遗言:丧事从简,切勿大费周章大老远赶去吊唁。

  经历过激流险滩,见识过潮平江阔,永康始终是黄文虎魂牵梦萦的地方。“近些年,父亲总想再回舟山老家看一眼,却因腿脚不便屡屡未能成行。”最终,儿子们在其墓碑刻上“祖籍浙江永康”六字,以慰亡父之憾。

  无论对待教育、科研事业,还是对待永康族亲同乡,黄文虎的内心始终如赤子一样纯真清澈,终此一生勤劳奉公,清廉自守,待人谦和,胸襟坦荡。正如孟子所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黄文虎离世,宣告着一颗永康籍巨星陨落,父老乡亲为之哀恸,但其高风亮节的精神永存,其为国家民族而奋发进取的赤子之心,将长久照亮永康后辈的前行路。

  黄文虎一生大事记

  1926年7月,出生于上海市,出生不久即被送回老家舟山由祖父母抚养。

  1931年7月,进入云靖乡小学(彦彩祠堂校址)学习。

  1933年10月,转永康师范学校附小学习。

  1936年,进入金华师范附属小学学习。

  1937年10月,“七七事变”后,日本飞机轰炸金华,未及毕业逃难回家。

  1938年1月,考入金华中学初中部(现金一中)。

  1941年春,初中毕业。回到舟山在母校云靖乡小学任小学算术教师。

  1942年1月,考入金华中学高中部。

  1945年春,高中毕业。应聘到因避战乱由上海迁至云靖乡办学的君毅中学,任初中代数教师,后任校长室秘书。

  1945年10月,考入浙江大学电机系电讯组。

  1949年4月,杭州解放。加入解放军,参加杭州市电信局资产接管工作。

  1949年9月,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委员会通讯总部中央电工器材第二制造厂(天津中央电工二厂)工作。

  1950年9月,进入哈工大研究生班。

  1952年,改学理论力学。

  1953年8月,完成机械振动方向的研究生结业论文,从此确立了终生的振动研究方向。

  1957年,任力学专业委员会主任。

  1959年1月,任工程数理力学系副主任,分管教学、科研。

  1962年10月,被评为副教授。

  1971年,加入我国首台自行设计最大容量的60万千瓦汽轮机攻关小组,提出“长叶片组振动设计”的创新方法及“三重点”调频准则,取得重大科研成果。

  1977年,组建飞行动力学研究室。

  1979年3月,被评为教授。

  1981年5月7日,被任命为哈工大副校长,任期4年。在校长空缺期间指定黄文虎主持学校工作。

  1983年1月21日,国务院任命黄文虎为哈工大校长。

  1983年7月,当选中国共产党黑龙江省委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前后5年间陆续参加9次全委会,参政议事。

  1983年9月,哈工大研究生院成立,黄文虎兼任研究生院院长。

  1985年2月9日,卸任校长职务,回归教学科研工作。

  1991年5月,黑龙江省科协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当选省科协主席;被授予“航空航天工业部有突出贡献的老科学家”光荣称号;被列入美国《马尔奎斯科学与工程名人录》。

  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转为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

  2012年,列入中国工程院“老科学家学术成长资料采集工程”项目;受聘为上海航天八院803所首席科学家。

  黄传后带记者寻访黄文虎故居

  黄文虎(后排左二)年轻时与家人的合影

  1988年黄文虎(左一)与钱学森夫妇在镜泊湖

  舟山乡贤会赠送“院士之家”牌匾

  融媒记者 马忆玲 王洁航

  黄文虎在指导学生对“红旗”二号导弹做振动测试


永康日报 社会·看点 00004 十龄负笈别桑梓 风雨百年赤子心 2022-05-23 永康日报2022-05-2300007;永康日报2022-05-2300011;永康日报2022-05-2300012;永康日报2022-05-2300016;永康日报2022-05-2300025;永康日报2022-05-2300017;永康日报2022-05-2300022;永康日报2022-05-2300018;永康日报2022-05-2300023;永康日报2022-05-2300019;永康日报2022-05-2300024;永康日报2022-05-2300020;永康日报2022-05-2300021;永康日报2022-05-2300026;永康日报2022-05-2300028;永康日报2022-05-2300008;永康日报2022-05-2300015;永康日报2022-05-2300009;永康日报2022-05-2300014;永康日报2022-05-2300010;永康日报2022-05-2300013;永康日报2022-05-2300030;永康日报2022-05-2300027;永康日报2022-05-2300029 2 2022年05月23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