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历代名人事迹震撼人心
在三江广场,他们穿越千百年与你对话
永康历代名人事迹震撼人心
在三江广场,他们穿越千百年与你对话
□王云楠
去年11月,市政府在城区三江广场以雕塑柱的形式建设永康历代名人群雕,我有幸执笔撰写这些永康名人简介。在收集整理这些名人资料的过程中,我的心灵被永康先贤前辈的事迹所震撼,萌发了为这些先贤前辈创作诗联的想法。
胡则:为官一任 造福一方
诗:不是仙来不是神,济民忧国付终身。方岩顶上危然坐,袅袅香烟佑后人。
联:柱国安邦一世清名显,恤民救难千秋大帝灵。
胡则(公元963年~1039年):字子正,永康石门里大圣潭人。少果敢有才气。宋端拱二年进士,开有宋八婺科第先河。他逮事三朝,十握州府,六持使节,选曹计省,历践要途。他献边策、遣役夫、去虎患、治钱荒、抚夷舶、平冤狱、保庄田、治钱塘、改盐法、重教育、力仁政、敢担当。官至权三司使(代计相),以兵部侍郎致仕。明道元年大饥荒,他上奏请命,诏许永免衢、婺两州身丁钱,百姓感其大德,以“胡公大帝”立祠祀之,江南各地有庙三千。历代皇帝对其有十三次封赏。卒葬杭州龙井狮峰山麓。范仲淹为其作墓志铭:“进以功,退以寿,义可书,石不朽,百年之兮千载后。” 毛泽东赞其“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习近平总书记号召以此赞语为座右铭。
徐无党:修史五标准 影响后世史家
诗:非常笔力如泉涌,高中省元第一人。力践醉翁三不朽,注疏欧史五书真。
联:以平生之志功成一事,使后世其圭史范五书。
徐无党(公元1024年~1086年):初名徐光,北宋著名史学家和文学家,永康五岗塘村(今属经济开发区)人。北宋皇祐五年获礼部省试第一,赐进士出身。历任渑池县令、郡教授、著作郎、政和殿学士等职。他少年时跟随欧阳修学古文辞,因为天资聪颖,勤奋刻苦,深受欧阳修喜爱,赞他:“其文日进,如水涌山出,其驰骋之际,非常人笔力可到。” 有《内外集》存世。欧阳修曾作《送徐无党南归序》等多篇诗文以赠。他支持“元丰改制”,受到神宗皇帝嘉奖并赐予金帛。他最主要成就是为欧阳修《新五代史》作注,其提出的“大事则书,变故则书,非常则书,意有所示则书,后有所固则书”的修史五标准,对后世史家影响深远。
楼炤:进谏盐铁漕运改革 保证政权稳定
诗:生于两宋溃奔时,力主都吴意莫迟。若说偏安无是处,势收西夏应歌诗。
联:值靖康献策权都吴会,使西夏临危定国边陲。
楼炤(公元1089年~1164年):字仲晖,永康惊秋塘村(今属城西新区)人。宋政和五年进士。其为官纵跨两宋,曾知闽县、温州、绍兴等地,在朝中先后任右司员外郎、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等职。靖康之变高宗即位后,他从当时金强宋弱的现实出发,力主以长江之险“权都吴会,以养国力”,推动了南宋朝廷定都临安。针对南宋“暴师以久,财用匮乏”的情况,他进谏对盐铁漕运进行改革,保证了南宋偏安政权的稳定。在赴陕西宣旨固边期间,他使西夏李世辅前来归附南宋,消除了西陲边防的重大隐患。隆兴二年他为李文会所弹劾,除知宜州,后徙广州,未赴即卒,谥“襄靖”。
章服:敢于弹劾强权 追责玩忽职守者
诗:敢拒有司三万钱,弹参宰相藐强权。疏言力复中原志,陈亮豪情一脉连。
联:斗腥膻何惧去留进退,为民社岂忧荣辱安危。
章服(公元1106年~1173年):字德文,永康石柱下里溪村人。自幼颖悟,善为辞赋。绍兴二年进士。初任青田主薄,知建州、鄂州、池州、汀州等地。在提举两浙西路常平茶盐公事任上,铁面无私,追回前任漕司挪用的两万钱,并拒绝户部所借三万钱。任吏部郎中时上疏言“中原之故地未复,尝胆之志可少忘乎”,并支持主战派郑刚中等人,力主收复中原。在池州任上他敢于弹劾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对其玩忽职守致使集京检阅的各路厢、禁军逃离事件进行追责。后任吏部郎中、侍御史等职。由于得罪太监梁彦俊而遭报复,以奏章中有不逊之语为由而被远放汀州。逝后,陈亮感其对己慧眼识珠而为其亲撰行状。著作有《论语解》《孟子解》《易解》《古律诗》。
林大中:勤政廉洁 政声卓著
诗:直面偏安气短穷,世艰政弊忌奸雄。纵观南宋真斗士,正气浩然林大中。
联:甘挂官请命政声卓著,敢舍职劾奸史册昭彰。
林大中(公元1131年~1208年):永康塔海村(今属东城街道)人,字和叔。绍兴三十年进士。知抚州金溪,为民宽限田赋而挂冠请命。知长兴,着力深究诉案曲直,自认为“此乃所以省事也”,其后果然诉事日稀。后又历知潭州、宁国府、赣州、庆元府等地,任上体恤百姓疾苦,勤政廉洁,政声卓著。入朝为官,曾任太常寺主簿、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给事中等职。在御史台任上他正气凛然,刚直敢言,曾被朱熹赞为“风义凛然,当于古人中求之。”他因多次弹劾韩侂胄而被报复削职,罢归屏居十二年。有人劝其通书侂胄求福免祸,他毅然回答:“福不可求而得,祸可惧而免乎?”及侂胄死,召试吏部尚书,升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卒谥“正惠”。
应材:潜心钻研理学 造诣甚深
诗:饱学授经太子宫,沙场驰骋建边功。老成持重名朝野,文武奇才安国公。
联:援笔赋文可立三千论,领军跃马能驱百万兵。
应材(公元1136年~1180年) :字伯良,永康方岩岩后村人。南宋抗金名臣、理学家、翰林大学士。少年时博闻强记,过目不忘,行文思如涌泉。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初任衢州教授。后潜心钻研理学,造诣甚深。孝宗隆兴元年任兵部架阁文字,任职期间虽遭群臣嫉妒而久未升迁,但因老成持重,端庄谨严,被帝选为太子春坊,总管东宫内外庶务,与任太子侍读的大诗人杨万里一道同心辅导太子。淳熙初年,他上疏力陈北伐收复中原失地。淳熙四年任阁门舍人兼同主管左右春坊,而后孝宗命其往荆襄参谋军事,因其战守部署得宜,在任几年力保边境平静安定。淳熙七年病故于军中,谥“安国公”。
应孟明:宁受一己之罪 以全一方之命
诗:官微岂避谏民言,敢为忠良洗宿冤。进士满门非取巧,少师风范是渊源。
联:全一方宁受己身之罪,历百折难移其性斯情。
应孟明(公元1138年~1219年):字仲实,永康方岩可投应人。宋隆兴元年进士,累官至太府卿兼吏部侍郎。任乐平县丞时,面对严苛的赋税,他曾致书郡守谏言改进,但郡守置若罔闻,不料此事被上察知,上传圣旨将两人职务互相对调,一方百姓得以安宁。任大理寺丞时,为已故抗金名将李显忠之子家童溺死一案洗冤,还被诬入狱的近300家忠烈之后以清白,此案一时声震朝野。任按察使时,辖区大闹饥荒,他“宁受一己之罪,以全一方之命”,先开仓散粮赈饥,事后再行具奏。在任广西经略安抚使时,对广西官盐制度进行改革,解决多年积弊。他为人刚介,拒不接受奸相韩侂胄拉拢,请辞归隐。他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六子皆进士,为世人所称道。卒赠“少师”。
陈亮:倡导“事功之学” 创立永康学派
诗:经学事功千古留,中兴五论志难酬。人龙文虎身先去,方略千秋谁共谋。
联:负才华下笔千言立就,驳性理开宗一派永传。
陈亮(公元1143年~1194年):原名陈汝能,字同甫,号龙川,世称龙川先生,永康龙窟(今属龙山镇)人。南宋杰出爱国者、思想家、文学家。下笔千言立就,才气超迈,喜谈兵事。极论时事,反对议和,五次上书,力主抗金。遭人嫉恨,曾三度下狱。绍熙四年被光宗亲擢为状元,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及就任而逝。宋理宗追谥“文毅”。他指摘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倡导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创立了永康学派。其所作政论气势纵横,笔锋犀利,有《中兴五论》等文。与吕祖谦、朱熹交往密切,与朱熹进行过多次“王霸义利之辩”。词作感情激越,风格豪放,显示其政治抱负,其与辛弃疾往来唱和,成一时绝唱。著作有《龙川文集》《龙川词》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