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出手稳预期 人民币汇率长期有支撑
央行出手稳预期 人民币汇率长期有支撑
《经济参考报》4月26日刊发记者向家莹、张莫采写的文章《央行出手稳预期 人民币汇率长期有支撑》。文章称,人民币汇率连日回调。中国外汇交易中心4月25日公布数据显示,人民币中间价报6.4909,较前一交易日下调313个基点。在同一日晚间,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5月1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即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释放出强烈的稳定汇率预期的信号。
相关业内人士表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回调主要是受美联储释放持续加息信号、美元指数走强等因素影响。伴随货币当局出手,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可能性较小,经济基本面稳固也将给予人民币更多支撑,我国跨境资金流动将呈现合理均衡发展格局。
汇率阶段承压
央行下调外汇存准率
受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影响,近期人民币汇率一改年初强势态势,中间价连续四个交易日走低,跌幅达1189基点。同时,Wind数据显示,4月18日至25日的5个交易日内,在岸、离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走低,其中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短短5个交易日贬值超过3%。
在此背景下,央行快速出手,将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由现行的9%下调至8%。对此,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任涛表示,央行下调外汇存款准备金率,相当于向市场释放出更多的美元流动性,不仅有助于提升金融机构外汇资金运用能力,也有助于缓解近期不断超调的人民币汇率,向市场传递出稳预期的强烈纠偏信号。
今年以来,人民币走势依然稳健。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4月21日,美元指数上涨4.2%,欧元、英镑、日元对美元贬值幅度都在4%—1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交易价略贬1.2%。从多边汇率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的人民币汇率指数上涨了2.4%。因此可见,人民币稳健性仍然较好。
不会持续单边回调
汇率长期有支撑
虽然人民币汇率阶段性承压,但展望未来,分析人士普遍预计,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出现持续性单边回调的概率不大,随着政策逐渐主动发力、靠前发力,预计经济增速将逐渐企稳回升,经济基本面稳固将给予人民币更多支撑。
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说,中国经济韧性比较强,长期向好的发展态势没有改变,国际收支结构稳健,经常账户保持合理规模顺差,人民币资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这些都会为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提供根本支撑。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王有鑫也表示,目前汇率的快速回调很大程度上受市场悲观情绪影响,预计随着市场压力的集中释放,市场情绪将逐渐平稳,人民币将回归有序、平稳波动。
“应该客观看待人民币汇率的近期走势,这是多重因素作用下的市场化结果和复杂经济金融形势下的自然反应,总体反映出中美两大经济体经济与政策层面的周期性差异,亦说明人民币汇率的自动调节器功能在内外均衡中得到了更为有效的发挥。”任涛表示。
市场有韧性
跨境资金流动将合理均衡
业内人士认为,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会在短期内加剧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不过长期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动也将呈现合理均衡发展格局。
“对于一个经济体的国际收支和跨境资本流动来说,美联储加息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外部影响变量,但是根本因素还是自身宏观基本面和市场基础。对中国来讲,近年来中国外汇市场韧性不断增强,有基础和有条件适应本轮美联储政策调整。”王春英说。
在任涛看来,人民币汇率阶段性走弱会在短期内加剧跨境资本流出压力,但人民币汇率的双向波动以及丰富的政策工具箱则有助于跨境资本流动中长期内保持在可控范围内。因此,虽然短期内未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与跨境资本双向流动的均衡可能会被打破,但中长期内保持平衡仍将是主流。
王有鑫说,对于直接投资和贸易顺差等长期跨境资金来说,受汇率影响较小,人民币汇率的适度回调有利于提高出口企业竞争力,发挥汇率的国际收支自动稳定器和调节器功能。因此,目前市场需要更多耐心、需要更加稳定的预期,在短期波动之后,跨境资本流动仍将维持流入态势。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