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堂菜单定期换 饭菜可口营养足
寨口新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幸福味“食”足
食堂菜单定期换 饭菜可口营养足
寨口新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幸福味“食”足
“今天肯定有红烧肉,我在门口就闻到香味了。”4月25日11时许,在西溪镇寨口新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门口,88岁的村民胡阿婆提着保温饭盒来打包午饭,刚好遇到已打包好饭菜出来的邻居应大爷,便开起了玩笑。
“你鼻子真灵,不仅有红烧肉,还有鸡蛋羹和豆腐,今天可得多吃点啊。”应大爷笑呵呵地回答。听到都是自己喜欢吃的菜后,胡阿婆情不自禁地嘴角上扬,朝着该中心食堂窗口走去。
此时食堂已逐渐热闹起来。村里的老年人各自提着保温饭盒正在排队,大家说笑着、谦让着开始了当天的幸福饭点时光。“这里的幸福味‘食’足,餐餐新鲜,顿顿有营养,亲友们都说我的气色变好了。”胡阿婆说。
“以前每到饭点,这里就很热闹。老人们在一起不仅能吃到热腾腾的健康饭菜,还能坐在一起聊聊天,增进邻里感情。近两年考虑到疫情防控,我们提倡老人打包带回家吃,减少人员集聚。现在除了行动不便和路途较远的几位老人隔坐堂食外,其余老人都自觉打包带回家吃。”寨口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永德说。
据介绍,该村老年人多,90岁以上的就有20来位。不少老年人的子女外出工作生活,老年人吃饭成了大问题。特别是空巢老人,一方面没有能力做饭,另一方面因为人少,自做饭菜量不好掌控,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2018年5月底,在乡贤黄龙新引荐下,浙江雅莹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华明来到该村。热心公益事业的他了解到很多留守老年人“吃饭愁”的情况后,当即决定捐款98万元,专项助力该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建设。
得益于这笔启动资金,仅花了两个多月,寨口新村的一处老祠堂就被改造成居家养老照料中心,并赶在当年重阳节正式开张。该中心开张后,主要为村里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午餐和晚餐,对60岁至70岁、70岁至80岁、80岁至90岁的老年人分别按每餐4元、2元、1元标准收取伙食费,对9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享受免费餐。
“食堂定期更换菜单,虽是家常菜,但考虑到老年人的口味和健康,饭菜都是特别定制的,少油少盐,口感偏软,在保证营养足够的前提下,符合老年人的饮食习惯。”黄永德说。因饭菜可口、收费合理,目前该村有90多位老年人在该中心用餐。考虑到村里餐饮店较少,该中心还按每份10元的标准为村民提供“外卖”服务,“外卖”需提前预订,收入全部用于中心运营。
黄永德坦言,该村属于我市偏远山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不高,老年人每天支出的费用远不够支撑该中心的运营,不少人曾有过会“吃穷”的顾虑。
不过一晃3年多过去了,该中心通过政府补一点、老年人出一点、社会捐一点、村集体经济支持一点的方式,不仅确保了长效运营,而且专项资金总额还实现不降反增的良性循环。在黄永德看来,社会力量的参与是该村居家养老照料中心能够长效运营的关键。自该中心开张以来,就一直有人人向善、孝亲敬老的正向引导,到现在仍时常有社会爱心人士捐款奉献爱心,还有热心村民会自发送来一些蔬菜等物资。
记者在该中心门口公示栏看到,平时不管有谁捐钱捐物,捐了多少,都会详细记在上面。“这样一方面可以让村民看清资金来源,另一方面也表达对爱心人士、热心村民的感谢。”黄永德说,让老人安享晚年,没有后顾之忧,这也是追求共同富裕的一种方式。
融媒记者 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