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墓前67年鲜花绽放
吴振东救人壮举激励金职院学子砥砺前行
![]() |
英雄墓前67年鲜花绽放
吴振东救人壮举激励金职院学子砥砺前行
英雄浩气千秋在,烈士忠魂万古存。在清明节即将来临之际,几位金华客人来到方岩刘英烈士陵园祭扫吴振东烈士陵墓。当日,在吴振东妹妹吴月芳的陪伴下,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在此开展“学党史·祭英烈”专题教育活动,大家向吴振东烈士陵墓敬献鲜花,借扫墓之际回顾历史,学习革命烈士英勇无畏的奉献精神。
吴月芳夫妇展示收藏几十年的锦旗
纵身入水救学生 英雄事迹永相传
在现场,师生代表重温了吴振东烈士的生平事迹,并为烈士献上鲜花,深刻缅怀为中国革命事业而英勇牺牲的先烈们。
吴振东(1936年-1955年),古山镇后塘弄一村人。1952年8月,他考入金华师范学校(现已并入金职院)。在金师附小实习期间,吴振东曾写信给一位老师,表达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爱儿童,更爱小学教育工作。”
1955年4月5日,吴振东在附小第一阶段教育实习结束后,和其他实习生一起,到离城3公里的湖海塘水库附近的大黄山,参加附小高年级学生的行军野餐活动。当日下午3时许,一名六年级学生到水渠取水时失足落水。距离出事地点50米外的吴振东听到呼救声,立即跑向渠道。他来不及脱毛衣、解手表,从两三米高的岸上,纵身跳入五六米深的水中。久雨初晴,水深岸陡、水冷刺骨,在水中救起落水学生后,吴振东不幸牺牲。
金职院老师杨跃飞说:“为了缅怀吴振东烈士,我们学院每年都会组织学生来永康方岩祭扫陵墓。他的精神闪耀在金华师范的历史深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和动力,激励着一代代师范学子砥砺前行。”
67年不忘恩情 两家人变一家人
67年过去,当年被救的学生邵世民,如今已是白发苍苍的八旬老人。每年清明,邵世民都会来到陵园为吴振东扫墓。回忆起当时被救的场景,邵世民依然历历在目。“吴老师其实是隔壁班的老师,听到我的呼救声,他立即赶了过来。如果当时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邵世民满怀感激地说。
邵世民被救时,年仅13岁。吴振东父母非常通情达理,强忍丧子之痛。当了多年老师的吴振东父亲在给吴振东生前好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振东的死,死得有价值、很光荣……古语说‘人生自古谁无死’‘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他的死重于泰山,所以我们化悲哀以自慰……”
邵世民也不忘恩情,每年春节,他都会从金华携家带口来到吴振东家给两位老人拜年,还亲热地叫吴振东父母“爸爸,妈妈”。每次见到邵世民,吴振东父母都格外高兴,仿佛看见了自己的亲儿子。
成年后的邵世民成了一名摄影师,日常工作便是到各所学校帮忙拍摄毕业照。而每每来到学校,邵世民就更能深切地感受到老师的伟大之处。
这几十年来,邵世民和吴振东的父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联系,邵世民和两位老人之间的感情日渐深厚,两家人已完全融为一家。“是吴老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虽然他的父母已于多年前离世,但我们两家的情义永远断不了。”邵世民说。
烈士不孤单 零散烈士集中“安家”
吴振东牺牲后,他的家属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慰问信。《中国青年报》《文汇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纷纷刊发了吴振东舍己救人的英雄事迹。省教育厅下发《关于金华师范学校吴振东同学因抢救失足落水儿童而光荣牺牲的通报》,号召全省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吴振东学习。共青团浙江省委作出《关于奖励吴振东同志并追认其为模范团员的决定》,号召全省共青团员和青年学习吴振东的高贵品质。后省人民政府批准吴振东为烈士。
2019年12月24日,我市在刘英烈士陵园举行零散烈士集中安葬仪式,将47位烈士骨灰安葬在陵园内。金职院师生代表一行16人也前往方岩刘英烈士陵园,参加我市组织开展的零散烈士集中安葬仪式,送原金华师范学院学生吴振东烈士回归故里。目前,刘英烈士陵园共安葬了55位零散烈士。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零散烈士遗骸迁葬至方岩刘英烈士陵园,是为了让烈士安息,让红色基因凝聚,让烈士陵园成为我们的精神家园、力量源泉。此举为进一步做好零散烈士墓的保护管理工作,也为建立零散烈士墓长效管理机制奠定了基础,体现了对烈士的崇敬之情,以激发广大群众的爱国热情。
该负责人说,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扎实做好各项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和烈士精神宣传褒扬工作,让烈士精神继续教育和鼓舞新一代永康人奋勇前行。各镇(街道、区)也要切实做好其他零散烈士纪念设施的保护工作,保障好烈士及其遗(亲)属的合法权益。
融媒记者 王佳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