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科技·教育

回归教材 认清核心知识背后本质

——高考技术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回归教材 认清核心知识背后本质

  ——高考技术冲刺阶段复习策略

  高中技术课程包括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立足于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是国家规定的普通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技术课程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强调各学科、各方面知识的联系与综合运用。今日,永康市第一中学技术教师徐雷达、永康外国语学校技术教师徐斐做客“师长说”,与学生分享如何在高考冲刺阶段系统地复习。

  徐雷达:着眼核心素养,重视基本技能训练

  信息技术考查分三个层次

  1.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信息与信息技术概念、协议、人工智能、进制与编码、多媒体数字化及VB表达式、流程图、排序算法效率、解析算法。

  2.考查解决现实问题能力

  数据管理意识和数据分析、多媒体制作。

  3.考查计算思维

  基础薄弱考生注意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通过全面扫描教材,做到复习时不留疑点。特别是针对核心知识,除了记忆更应通过类比推理重新归纳概念,通过案例分析加深对知识运用。如:Photoshop操作细节多,知识点零碎,死记硬背效果不佳。我们可以从软件设计者思路,把各类工具与人的化妆、整容做对比、归类,就比较容易掌握知识。对于“冒泡”和“选择排序”要注重算法思想落实。

  对于选择题第10、11、12题薄弱的考生,要加强通过程序运行进行迭代思想的基础训练,理清解析算法,字符串枚举算法的程序设计规律;对分查找二叉树应用及退出条件的灵活应用。

  选择题第15、16题,考生通过数据存储和排序,查找相关问题。结合数组定义,了解数据存储,加强针对局部数据排序算法训练,对查找算法要对功能关键词所对应的算法进行梳理。

  通用技术考查分四个方面

  1.技术理解:人机关系、尺寸标注、电子元器件

  回归基本概念,理清概念的内涵。如尺寸标注,我们可以从技术语言,到语言表达的要求,总结三视图的表达的规范及尺寸为什么要这样标注。

  2.技术实践:金工、木工、电子实践

  让考生实践操作能强化记忆,但最好把操作与流程的作用和人机关系结合,让考生明白为什么要这样操作。

  3.技术应用和思维能力

  控制系统,主要是加强对控制现象、反馈的判断。

  方案构思是考生最难掌握的内容,目前出题的方向基本围绕结构的强度和稳定性。要针对实际产品多做稳定性和强度三要素的分析,建立方案构思的基本框架。

  电控三极管和555综合电路分析两道选择题要培养从元器件的功能出发的意识。如555电路一定围绕2脚、6脚与5脚的关系,三极管的调整一定围绕基极电流变化来实现控制。

  4.技术设计

  加强传动机构的表达训练,训练提取实现功能所需的运动形式能力,再选用合适的传动机构。如今年首考蔬菜大棚翻薄膜装置,我们可以通过以下设问方法来提取运动形式:

  ①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翻的方式?(如百叶窗、卷帘门等)

  ②各种翻的方式有何利弊?

  ③它们的运动形式是什么?

  ④选择什么传动机构?

  徐斐: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聚焦算法

  算法设计是很多考生的薄弱环节。如何提高算法的设计与分析能力?只有加强基本程序设计训练。信息技术选考第15题和第16题是VB综合试题,对于VB综合题的解题,可以分为两个步骤,从粗到细:第一步是大纲式的算法分析,称为一级算法分析;第二步是对一级算法进行细化,称为二级算法求精分析。算法分析清楚后,再分析、理解程序中各个变量的含义及变化情况,结合题意与程序代码,最后完成程序填空。

  以2020年1月浙江省信息技术选考试题第15题为例,该试题是关于统计球类比赛比分问题,算法模块分区后的分析见右上图。

  根据算法与程序分析,考生需要理解程序中各个变量所表示的意义,这里要求考生学会追踪变量。变量通常可以分成以下四类:第一类属于输入输出型变量,考生根据输入输出型语句,即可推测出变量的含义;第二类属于循环变量,在循环语句中承担着判断是否再次循环的作用,大多数的双层嵌套循环中,考生一定要搞清楚循环变量的作用,才能理解算法的各个模块完成了什么任务,以及双指针类循环题型中,考生也要辨析两个指针分别的作用,切记不可模棱两可;第三类属于位置型变量,记录起始位置、结束位置、出圈位置等,这种类型的变量,考生要追踪它是在何处发生的值的变化,以及产生该种变化时应该要满足的条件,通过联系上下文去推测出该变量具体的意义;第四类是数组变量,随着索引数组和链表等元素不断出现在各类模拟卷中,数组的地位在不断加强,考生需要不断去更新自己的“算法模型库”,多看、多做、多思、多总结这类算法,掌握这些数组变量在程序中的作用。

  注重核心融会贯通

  信息技术选考试卷涵盖高中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全面评价学生信息技术学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复习时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复习,重视教材,夯实基础。只有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才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如选择题的前6题、第13、14题和第15题的第一小问,这些题目是高考的基本保障分,是取得高分的前提和保障,相对来说,这些题目的得分比较程序阅读和程序填空来说,要简单得多。基础不好的考生,可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解答前面的基础题上,确保这些试题不失分或少失分。建议考生可以找出每个模块或章节的核心概念,从这个核心概念出发,可以联想到哪些知识点,知识点之间是怎样进行关联,并用概念图或思维导图构画出来。在图表中,重点关注比较难或易混淆的知识点,注重学科核心知识融会贯通。然后在图表的下方,从自己的讲义、试卷中整理出相关的错题,并加以归类和考点说明。构画图表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零散知识点的记忆,同时也为了梳理出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薄弱,并在复习过程进行针对性复习。

  融媒记者 舒姿 整理


永康日报 科技·教育 00004 回归教材 认清核心知识背后本质 2022-03-30 永康日报2022-03-3000006;永康日报2022-03-3000008;永康日报2022-03-3000009;永康日报2022-03-3000010;永康日报2022-03-3000012;永康日报2022-03-3000014;永康日报2022-03-3000013;永康日报2022-03-3000016 2 2022年03月30日 星期三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