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动“炼”真心 用实践“暖”民心
市民政局扛旗争先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显成效
![]() |
![]() |
![]() |
用行动“炼”真心 用实践“暖”民心
市民政局扛旗争先持续推进殡葬改革显成效
殡葬改革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作为职能部门,近几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殡葬领域重点问题,做好“三篇文章”,即大力开展惠民殡葬、绿色殡葬、疫情防控工作。该局积极推行节地生态安葬,不断加强殡葬监督管理,用行动“炼”真心,用实践“暖”民心。在全市殡葬改革工作健康有序地推进下,一批具有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相继出台,推动我市殡葬改革迈上了新台阶。
永安居骨灰堂(省级首批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
生态殡葬:节地安葬新风尚 算好一笔“民生账”
日前,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我市逝者骨灰生态安葬早在2018年便已实现全覆盖。作为全国殡葬改革综合改革试点县市,经过数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市走出了一条以推行骨灰堂建设和安放为主体的节地生态殡葬改革之路。
为什么要建骨灰堂?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周秋旭告诉记者,我市是著名的“五金之都”“百工之乡”,企业林立,寸土寸金。数年前,“青山白化”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而骨灰堂的建设不仅为企业发展留出宝贵的土地资源,同时也为全市重点工程、重点项目、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坟墓迁移提供了安置地。
近年来,我市以市、镇(街道、区)、村三级为工作管理网,实行骨灰跟踪管理,疏堵结合,宣教并举,统筹推进,综合施策,建设覆盖全域的骨灰堂,打出一套殡改组合拳,实现殡葬改革新跨越。此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2015年至今,我市相继建设了市级生态公墓1个,镇(街道、区)联建骨灰堂7个、行政村单建骨灰堂286个,累计节约土地近万平方米,有效解决未来30年至50年骨灰安放的后顾之忧。
骨灰堂建设事关民生,在哪里建、怎么建,必须让村民民主决策。像芝英镇柿后村的“万年堂”,选址、设计、建设等问题都是村民代表大会上经过民主讨论的。它利用荒山坡地建起骨灰堂,打造优美的环境,深得广大群众肯定。也正因如此,我市各镇村建成的骨灰堂风格多样,有徽派庙宇式、福建土楼式,也有四合院式、现代体育馆式等,各具匠心。
骨灰堂的建设,使骨灰安葬由“入土”转变为“入室”,改革带来的“新”与观念中的“旧”难免发生冲击,然而一笔“民生账”让百姓的观念迅速转变。“以前村民去山里自建坟位,单个至少花费两三万元,而在骨灰堂存放穴位,单个一般才2000元,不仅省钱,也消除了以往丧葬攀比的现象。”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骨灰堂建设,短短几年时间,我市已累计减少百姓丧葬费用支出上亿元。
民生工程就是重点工程。去年11月底,为助推我市城市品质提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市正式启动大福山陵园一期搬迁工作。在50天内,市民政局会同有关部门、各镇(街道、区)共完成970户坟墓搬迁任务,蹄急步稳地打赢了大福山陵园搬迁攻坚战,为我市构建“一环三横三纵”快速化路网体系、打造生态宜居的城市花园和未来生活示范区提供强有力保障。
今年,市民政局将继续深化生态殡葬改革,力争完成殡仪馆迁建工程量50%和千金山陵园二期工程量90%。持续大力推行节地生态安葬,创建1个省级公益性节地生态安葬示范点。同时,深入开展殡葬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回头看”,积极倡导移风易俗、绿色文明殡葬新风尚。
惠民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 全面推进惠民政策
减免普通火化炉遗体火化费、减免普通殡葬专用车遗体接运费、减免3天殡仪馆遗体冷藏存放费、减免一年殡仪馆骨灰寄存费……一项项殡葬惠民政策的出台,与我市积极促进殡葬惠民政策落地密不可分。近年来,我市聚焦群众“身后事”,坚持殡葬服务公益属性,积极开展全市惠民殡葬专项治理和提标增项扩面工作,有效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
“惠民政策出台后,填写完‘身后一件事’联办表,市殡仪馆直接就帮我们申办了费用减免,为我们省下了近千元费用,还少跑了好几个部门。党委政府为老百姓办了件大实事啊。”3月22日,在市殡仪馆服务大厅,市民张先生为他亡故的父亲办理遗体火化业务时说。
殡葬关乎群众切身利益,做好殡葬工作是一件惠及全民的实事。“我市自2014年1月1日起实行全市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政策,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实现了基本殡葬惠民政策覆盖全体城乡居民的目标,切实减轻了群众的治丧负担。”市殡仪馆工作人员介绍,凡是永康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在永全日制学校就读非永康市户籍的学生;驻永部队现役军人;在永康市居住,与在永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履行期内),并按规定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1年以上的外来务工人员;在永康市境内发现,经市公安部门确认并火化的无名、无主遗体,以及永康市户籍的城乡居民在外地死亡并在死亡地办理火化事宜,但未享受死亡地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政策的对象,均可向市殡仪馆申请,享受市内殡葬基本服务项目免费政策。
此外,在免除殡葬基本服务项目费用的基础上,市殡仪馆对永政办发〔2013〕218号文件规定的城乡低保、五保困难家庭成员;持有效期内《重度残疾人救助证》的残疾人;持有效期内《浙江省抚恤优待证》和《革命军人残疾证》的优抚对象;经市委组织部、市民政局认定的“三老”人员(老党员、老游击队员、老交通员);经公安部门确认的无名、无主遗体,还将免费提供一只价值300元以内的骨灰盒,让特殊群众与困难群众不用花一分钱就能办完丧事。
“惠民殡葬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希望在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殡葬服务需求的基础上,推动殡葬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广大群众,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根本利益,达到环境保护、移风易俗、逝有所安、社会满意的殡葬改革目标。”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疫情防控:
即日起大福山、千金山
陵园需预约祭扫
清明是祭奠先人、追思故人的传统节日。记者从市民政局了解到,当前全市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为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倡导移风易俗,确保清明期间祭扫工作安全、文明、有序,即日起,大福山、千金山陵园实行“预约、限流、错峰、分时”祭扫。
据介绍,预计3月26日、27日,4月3日、4日、5日为我市祭扫高峰日。对于确实需要到现场进行祭扫的市民,可关注“永康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祭扫服务”,选择“公墓祭扫预约”,即可提前预约祭扫日期和时段。也可直接扫描小程序码预约祭扫,或打电话(大福山公墓预约电话:87171413,千金山陵园预约电话:89281662)预约。此外,市民政局还推出线上祭扫服务,同样关注“永康民政”微信公众号,点击“祭扫服务”,选择“网上祭扫”,即可免费创建纪念馆,祭奠先人。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祭扫的工作重点是强化疫情防控和确保安全无事故。根据我市发布的《关于做好清明节期间祭扫有关事项的通告》,市大福山陵园和千金山陵园实行预约祭扫;骨灰堂等室内封闭性场所暂停入内祭扫,由工作人员代祭,镇(街道、区)管理的公墓,由镇(街道、区)按照各村入葬数、村民小组数,分时分流祭扫,开放式的乡村公墓、散坟,市民向村(社区)预约报备,由村(社区)按照村民小组、各家庭户数,轮流分开祭扫,倡导不聚集;加快祭扫流量监测预警,坚持从简从快祭扫,避免人员扎堆聚集;严格落实祭扫场所清洁消毒,祭扫人员测温、亮码通行、佩戴口罩以及员工健康监测、疫苗接种和定期核酸检测等防控措施;倡导不跨省域、不跨地区祭扫,中高风险地区人员一律不得进入祭扫现场,市民朋友主动引导外地亲友不来永祭扫。
同时,市民政局希望祭扫市民选择文明、绿色、安全的祭扫方式,摒弃焚香、点烛、烧纸钱冥器等上坟旧习。倡导用鲜花祭奠先人,不乱扔垃圾杂物,杜绝各类安全隐患,培育绿色文明新风尚。
千金山陵园一期
大福山、千金山陵园扫墓预约
融媒记者 何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