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2版:时政·要闻

两口子有矛盾 上“夫妻夜校”学习去

我市出妙招化解婚恋感情纠纷,去年化解率达98%

  两口子有矛盾 上“夫妻夜校”学习去

  我市出妙招化解婚恋感情纠纷,去年化解率达98%

  本报讯(融媒记者 颜元滔) 昨日,租住在象珠镇某村的陈女士来到市公安局象珠派出所,向民警应帅道谢:“自从上次和老公来过‘夫妻夜校’,我们再没发生过大矛盾,家庭也变和睦了。”

  事情得从3月6日说起。陈女士与丈夫因生活琐事发生争吵,并引发肢体冲突,邻居听到后报了警。

  应帅接警后赶到现场,将两人带回派出所的“夫妻夜校”,为其播放了家暴警示教育视频,并请心理咨询师为他们上课。经过两个多小时学习,陈女士夫妇各自认识到错误,互相道歉并承诺不再冲动。

  据悉,“夫妻夜校”是象珠派出所为化解夫妻(情侣)矛盾专门设立的,由心理咨询师、乡贤等组成“讲师团”,对暴力侵害、重复报警等情形人员明确要求入校学习。经过观看宣传片、一对一交流、专业心理咨询评估后,当事人才能毕业。

  象珠派出所所长吕津介绍,自设立以来,已有163对夫妻(情侣)从“夫妻夜校”毕业。该派出所会对每对毕业夫妻进行回访,确保进入“夫妻夜校”学习过的矛盾双方重复报警率为零,不发生因感情纠纷引发的“民转刑”或“刑转命”案件。

  当前社会婚恋情感类纠纷多发,且存在发现难、化解难问题,如处置不及时,容易激化升级为治安案件甚至命案。这是“民转刑”案件一大风险点。

  近年来,我市不断健全以“一警情三推送”为核心的联动化解机制,整合各镇(街道、区)的矛调中心、妇联、乡贤等力量,推出调解员随车处警、纠纷处置引导卡等举措,打造了一批如“娘家人”调解室、“夫妻夜校”等专攻婚恋情感纠纷的调解品牌。目前,全市已有此类品牌调解室12个,调解员53人。

  针对婚恋情感纠纷较为隐蔽的特点,市公安局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在线上搭建婚恋情感纠纷风险预警应用场景平台,汇集法院、民政、妇联等部门在内的29项跨部门数据,设置机器算法,实现对因婚恋情感纠纷而引发的“民转刑”风险的精准感知和闭环管控。

  去年10月3日,预警应用场景平台根据算法发现,龙山镇一女子因情感纠纷多次报警,存在纠纷进一步激化的可能。该平台自动将预警信息推送到辖区派出所,民警即刻到场核查。经查,该女子与男友之前调解后决定分手,结果双方因各类问题又吵架多日。男友还扬言要将该女子强行带回老家。经民警和妇联工作人员调解,双方和平分手。

  “这个平台通过线上预警、线下化解,推动情感类纠纷全量排查、全量化解,切实提升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市平安办相关负责人说。去年,我市情感纠纷类警情同比下降11.7%,“民转刑”案件同比下降81%,婚恋感情纠纷化解率达98%。


永康日报 时政·要闻 00002 两口子有矛盾 上“夫妻夜校”学习去 2022-03-21 永康日报2022-03-2100006;5762535 2 2022年03月21日 星期一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