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信洗白”绝不可信
专业人士提醒:出现逾期后要及时还款,终止不良行为
![]() |
“征信洗白”绝不可信
专业人士提醒:出现逾期后要及时还款,终止不良行为
日前,人民网发的《征信修复?别信!》在微信朋友圈引发无数网友讨论。为此,3月15日,农行永康市支行专业人士丁笑笑和市民详细讲解征信那些事。
丁笑笑说,征信记录关乎每个公民的信誉,对此的关注度逐年攀升。一些不法分子乘机打着“征信修复、征信洗白”的旗号,教唆信息主体委托其办理征信投诉、举报等事项,以此牟取不正当利益,扰乱正常金融秩序。
据了解,目前关于“征信修复”主要有三种诈骗套路。一是收取高额费用后跑路。诈骗分子利用公众急于消除不良信用记录的迫切心理及对“征信修复”概念的误解,借机收取高额代理费用,在不良信息修改失败后不予退款或直接跑路失联。二是征信修复培训、加盟诈骗。诈骗分子谎称教授“征信修复”技巧开办培训班,通过伪造证据欺骗金融机构,试图达到删除逾期记录的目的。三是骗取个人敏感信息。诈骗分子在办理“征信修复”过程中,要求信息主体提供重要敏感信息,通过买卖个人信息获利。
丁笑笑提醒,在征信系统全面升级后,征信上体现的欠款逾期情况更透明,上传时间更快,日常记录更详细,征信更具震慑力、穿透力、影响力。因此,像此类“征信修复、洗白”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
征信出现逾期,莫恐慌。丁笑笑解释说,一方面,个人信用报告上的逾期记录自欠款和欠息还清后保留5年,不会伴随终生;另一方面,银行在做贷款审批时会综合研判,不会将信用报告作为唯一参考依据。此外,市民可通过发表个人声明的方式,阐述逾期原因,个人信用报告会如实记载。
“出现逾期后,要及时足额还款,终止不良行为。平时要注意量入而出、合理借贷、按时还款,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丁笑笑说,如果认为信用报告上的个人信息存在错误、遗漏,可以向金融机构或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提出异议。市民如果认为自己的征信合法权益被侵害,也可以到本地的中国人民银行各地分支机构投诉。
融媒记者 舒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