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时政·重点

聚焦主业 深耕实业 扛旗争先 勇毅前行

八大战役谱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聚焦主业 深耕实业 扛旗争先 勇毅前行

  八大战役谱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工业强则永康强,实业兴则永康兴。

  3月11日,全市民营经济暨先进制造业发展大会召开,动员全市上下直面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把市委、市政府的期待转化为前进的动力,继续聚焦主业、深耕实业,扛旗争先、勇毅前行,谱写永康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经济开发区一隅

  2021:做好四篇文章

  做好“老树新枝”文章

  发展空间持续拓展。中国五金物流港加快谋划,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落地建设,特色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

  品牌建设亮点纷呈。举办首届世界五金发展大会,主导发布国家标准5项。

  制造方式加速升级。五金产业区块链综合服务平台获评省数字经济“五新”优秀案例;健康休闲、电器厨具等6个行业完成“一企一线”试点项目改造。

  做好“招大育强”文章

  项目招引硕果累累。组建驻外招商引才部;创新基金招商、产业链招商等“零增地”模式,全年招引强链补链项目20个,签约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

  项目落地提质提速。健全“四马攻坚”项目推进机制,获批省重大产业项目3个。

  要素配置持续优化。加快供地节奏,全年累计供应工业用地853亩。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整治“低散乱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企业,全市规上工业亩均税收达到23.5万元。

  做好“育种蹲苗”文章

  创新主体蓬勃生长。坚持梯队精准培育,新增规上企业114家、上市企业1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家。实施科技型企业“双倍增”行动,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3家。

  平台布局更加完善。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通过省级验收,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投入运行,健康医疗器械、工业设计等产业技术研究院基本建成。

  创新人才加速集聚。引进高端领军人才13名,培育高技能人才3232人,攻克企业技术难题17项。举办MBA品牌研讨班6期。

  做好“培基护壤”文章

  助企服务有力有效。多渠道解决企业难题660余个;累计减免企业税费34.84亿元。

  金融生态逐步恢复。建立10亿元“千帆计划”基金;持续推进“两链”风险化解,贷款不良率降低至0.67%。

  开放水平继续提升。推进省首批双循环国际集装箱“一件事”改革应用场景试点,开通“永康号”中欧班列、宁波舟山港“海铁联运”,实现外贸进出口额467.1亿元。网络零售额突破千亿大关。

  2022:打响八大战役

  全面打响平台集聚攻坚战

  打造产业空间平台。国家林草智能装备研究院结顶;建成国家林草智能装备检测中心、产业创新联盟;完成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一期建设,新引进林草装备产业类项目8个;启动永康—武义山海协作“产业飞地”共建。

  打造生产服务平台。加快建设数字五金特色小镇,确保全年新增投资7亿元。

  打造物流枢纽平台。开工建设中国五金物流港大宗五金原材料交易中心、智慧物流园等项目以及配套道路一期工程,启动生产资料市场搬迁。

  打造特色平台。整合提升“三类园区”,建成小微企业园5个;开工建设健康医疗器械、高端模具、智能门(锁)等重点细分行业集聚产业园。

  全面打响低效企业整治攻坚战

  加快出台整治政策。科学制定五金产业转型升级行动方案,出台《城区工业用地收储暂行规定》《工业用地划定专项规划》《工业用地出租管理办法》。

  深入推进整治行动。加大低效用地腾退改造、低效用地收储、兼并重组力度,整治提升低效用地4000亩以上。

  构建反向倒逼机制。加大“低散乱污”企业整治力度,全年淘汰整治落后企业1300家以上,规上企业亩均税收达到30万元。

  全面打响创新强工攻坚战

  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开工建设长三角五金产业研究院,正式运行工业设计、健康医疗器械产业技术研究院,挂牌成立新材料、电子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投用五金技师学院一期。

  营造良好创新生态。落地上海、杭州、深圳科创飞地,大力引进新型研发机构;深入实施行业“揭榜挂帅”行动;建成中国永康(五金)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加大实用性人才培养力度。

  打造高标准创新支撑体系。启动研究生培养基地、五金产业数据中心等“一基地五中心”建设;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

  加速低碳绿色转型。扎实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确保规上企业100%进场交易;加快构建低碳工业体系,支持经济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倒逼相结合,分行业明确落后设备落后产能淘汰标准。

  全面打响招大引强攻坚战

  创新项目招引。力争组建产业基金50亿元,招引强链补链项目10个以上,招引3亿元以上项目20个,新增省重大产业项目4个、省重点建设项目3个。

  强化项目落地。全年落地50亿元产业项目1个、10亿元制造业项目4个。力争到位外资6000万美元以上。

  强化项目推进。强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破解14个在建工业项目难点问题。

  全面打响数字化转型攻坚战

  建设“数字五金”综合应用。构建产业云脑核心框架,贯通产业链“一键通”、智造荟等重大应用;创新打造五金区块链金融服务平台。

  培育电子信息产业。着力推动“芯屏器核”等新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全年落地电子信息产业项目10个,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70亿元

  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全年新增工信部“两化”融合认证企业10家、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个。

  发力企业数字化改造。建成“未来工厂”1家,新增智能工厂5家以上;全年实施数字化产线项目30个以上、轻量化改造项目100个以上。

  优化电商生态。培育电商服务机构5家、省级电商专业村150个,引进电商主体3000家以上,实现网络零售额1050亿元。

  全面打响质量品牌攻坚战

  推动品牌兴市。开展“世界五金之都”形象塑造,争创“世界级五金产业集群”,打造“永康五金”展示平台。

  推动质量强市。建成省级电动工具重点实验室,新增“品字标”企业8家以上、国家行业标准6项以上、“浙江制造”标准8项以上,力争培育浙江省跨境电商知名品牌2个。

  推动会展旺市。持续办好中国五金博览会、中国门业博览会等重要展会;谋划举办中国智能锁产业链博览会、中国(浙江)国际农林草装备进出口博览会。

  全面打响企业梯队培育攻坚战

  大力实施凤凰行动。力争新增收入超10亿元企业3家、上市公司1家、股份制企业34家。

  大力实施青春期企业培育。聚焦具有关键技术、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实施“千帆计划”“放水养鱼”行动,力争入库培育100家。

  大力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家、省“专精特新”培育企业4家,争办金华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现场会。

  大力实施企业家青蓝接力工程。扩容提档MBA品牌研讨班,筹建永商学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

  全面打响服务提升攻坚战

  强化政策赋能。强化企业主体运行、大宗原材料价格波动等监测调度;全面落实国家、省减税降费政策,制定稳企助企有效举措,力争全年为企业减负15亿元以上。

  突出金融支撑。扎实开展金融服务“增氧”“滴灌”“放水养鱼”行动;持续开展企业“化圈解链”,构建良好金融生态。

  优化营商环境。出台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指南2.0版,建立“单月抓指标优化、双月抓改革提升”机制;出台涉企人才、项目投资审批等专项改革方案;实施基层政务服务优化提升。

  提升服务能力。加快构建数字贸易支撑体系,制定永康东站保税仓、海关监管场所、大宗原材料交割仓库建设方案,建成跨境电商生态园和2个永康五金海外品牌基地;持续推广集装箱“一件事”、海外智慧物流、“订单+清单”系统,力争海铁联运班列运输1万标箱、中欧班列运输200标箱,进出口额增长8%以上。

  融媒记者 应柳依


永康日报 时政·重点 00003 八大战役谱写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2022-03-12 永康日报2022-03-1200006;永康日报2022-03-1200008;永康日报2022-03-1200007;永康日报2022-03-1200009;永康日报2022-03-1200010;5718673;永康日报2022-03-1200011;永康日报2022-03-1200012 2 2022年03月12日 星期六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