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助力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数字赋能固废处置规范智慧化
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助力打造世界五金之都
数字赋能固废处置规范智慧化
T
推动数字化改革 赋能高质量发展
“打开‘无废城市’App,在‘一般工业固废’一栏申报产废计划、固废库存量,页面上就会显示处置、清运方式。按照自身情况选择后点击‘预约’,两天之内就会有专业人员上门来清运处理。以前工业固废处理起来比较复杂,如今不仅简单快速,费用还省了一半。”在浙江顺虎铝业有限公司固废分类车间,企业后勤科科长钱贵正通过手机下单。只见他娴熟地勾选了“不可燃物”“散装”等选项,边操作还边点赞这款应用给产废企业带来的便利。
数字架桥,固废处置不再弯弯绕绕,这是我市以数字化改革推动“无废城市”建设的应用场景之一。据了解,该应用是省内首个政府性工业固废精密智控闭环监管服务平台。
我市作为工业强市,有工业制造企业近1.8万家,其中涉及产废企业约1.3万家。据统计,每天产生工业固废近400吨。其中,大量无价值、低价值的工业固废无法得到妥善处置,一直是困扰我市企业发展的难题,偷倒混倒现象成了我市生态环境建设路上的“绊脚石”。
“以前我们所处理的工业固废违法案件一般都是通过群众举报发现的,在处罚和溯源方面有一定滞后性。”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工作人员曹晓霞说。
2019年,为了破解一般固废处置存在的渠道不通畅、处置不规范、费用高、资源利用率低等困局,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了一般工业固废处置“五步法”和小微企业危废处置“12369”模式试点,构建了产废源头减量、规范高效收运、资源循环利用、依法依规制度及环境智慧监管五大体系,为全省提供了可复制、可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去年5月,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引领,充分融合生态环境、公安、交通运输、市场监管等15个部门数据资源,在原有平台基础上,迭代升级形成“在线处置、云上监管、智能预警”三大模块,打破信息壁垒,完善监管流程,实现固废处置“零次跑”“多跨协同”闭环监管、固废流向全过程预警。
“通过平台预警和公安‘雪亮工程’预警,可以更精准有效打击工业固废违法行为。”曹晓霞说,该应用完成迭代升级后已覆盖1.35万家企业,基本实现了全市工业固体废企业100%全覆盖。去年8月,省委改革办《数字化改革(工作动态)》刊发了《永康市上线“工业固废协同监管”场景应用提升工业固废处置的监管服务水平》。
为破解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题,我市还创建了“危险废物在线服务平台”,实现企业一键下单,收贮中心在线接单,专用车辆上门清运、统一收贮的危废处置“12369”模式。同时,我市在全省率先提出肥药全程管理理念,探索建立“肥药全程管理一件事”追溯体系,实现“进货、销售、施用、残留控制、包装回收、监管”六步紧密联动,持续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省级空气清新示范区。市民漫步南溪江畔,看蓝天白云与碧绿江面相互映照,幸福感油然而生。发展与美丽的共赢,离不开“无废城市”建设,数字赋能让绿色逐渐成为“世界五金之都 品质活力永康”的发展底色。接下来,我市将紧密围绕工业固废精密智控数字化改革工作,全力冲刺各项工作目标任务,推进我市市域治理现代化。
融媒记者 马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