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重点工程建设快马加鞭 村集体经济增收有声有色
产城融合打造开发区共富样板
![]() |
村重点工程建设快马加鞭 村集体经济增收有声有色
产城融合打造开发区共富样板
万达广场商业街初现“面容”
好的开端可对后续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近段时间来,经济开发区以开局即奔跑的姿态,紧抓重点工程建设、复工复产、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工作,为实现全年任务目标奠定坚实基础。同时,各村马不停蹄,按照年初谋划的村庄发展规划,因地制宜、精准把脉时代需求、发展需求、村民诉求,画出宜居、宜业、宜游的最大同心圆,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打造产城融合的开发区共富样板。
黄城里村:
万达广场
将于6月底开业
“今年6月底,万达广场将正式开业。”3月3日,黄城里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金星信心十足地说。自从复工复产以来,林金星总会隔三岔五来到万达广场施工现场,向项目负责人询问工程进度和招商情况。
作为村里的致富“领航员”,早年间,林金星借着我市农房改造政策“东风”,发挥地处城郊优势,摸索出一条将老房改造与村集体留用地综合开发利用有机结合的新路子,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又解决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去年12月,开发区收集新一轮村创业承诺,林金星很快就在办实事计划上,认真写下了一桩桩“心事”:推进康养中心规划设计和万达广场建设等。
“在我们村,村民物质生活殷实了,精神文化和老人的医养问题更要提上日程。”林金星说,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每位老年人安享晚年的美好愿望。该村通过探索“医养结合”模式,完善老年人全维度医养服务,构建了全域适老化和全生命周期医养服务,着力提升养老产业发展和老年人健康颐养水平。不久前,他正式委托专业的工程师着手设计施工图,积极准备土地批准等相关材料,争取相关项目下半年开工。
林金星介绍,该村还在文教配套项目上做足文章。就在万达广场的对面地带,该村将重点打造梅城幼儿园和梅城小学。其中,梅城幼儿园作为万达广场配套项目投资兴建,产权归属黄城里村集体,实行村建公办形式,由市教育局统一安排师资力量;梅城小学由黄城里村投资兴建,与大司巷小学开展联合办学,两所学校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
兰街村:春兰教育实践基地催生“钱”景
兰街村因垃圾分类在全市“出圈”。它依托网格党建,不断升级完善“一联四定”垃圾分类模式,在美丽乡村建设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东有酥溪、西有朱明溪绕村而过,得益于环溪一带风光秀美,兰街村成了开发区的“后花园”。去年,该村创下省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为开发区“美丽经济”提供“美丽”支撑。其中该村打造的春兰教育实践基地正是盘活土地资源、挖掘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探索“旅游+”模式的一个缩影。目前,该项目正在申报省中小学劳动实践基地。
3月3日,记者在该村教育实践基地看到,油菜花地已绿意冒头,再过一段时间便可收割。“去年水稻收割后我们便种上油菜,过段时间油菜收割了又可以种植水稻,确保土地资源不浪费,还能促进相关产业延伸。”兰街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岩敏说。美丽经济需要借助有效载体发展特色产业,将兰街村的风景转化为“钱”景,所以今年该村将继续完成教育实践基地内的各类基础设施建设,引入课程延伸产业发展,丰富研学实践的教育意义。同时,该村还将通过打造同心馆、特色民宿、特色一条街、精品文化墙等载体,构建宜学、宜游、宜教、宜乐的休闲文化圈,实现研学教育与美丽经济同频共振。
“我的目标是希望通过盘活乡土资源,推动生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和研学多重融合,将兰街村打造成集党建联动、教研实践、采摘体验、观光休闲于一体的研学旅游综合体,让人气转化为‘钱’景,实现村民增收,壮大村集体经济。”李岩敏说。
苏溪村:努力实现“强村”“富民”齐头并进
“完成村集体留用地基础设施配套工程”“皇城北路拆迁工作”“驮山陶瓷厂区块厂房建设工作”……翻开苏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振富的工作笔记,映入眼帘的便是2022年苏溪村八大工作目标,里面不乏重点工程项目。对于这八大工作项目,苏溪村干部个个信心十足。
3月2日,在苏溪村集体留用地建设现场,记者看到已有超市、小吃店等商铺开张营业,不远处有工人正在指挥挖机埋设污水管网。
据了解,该区块的建筑去年年底已基本结顶,目前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已进场施工,预计9月底前完成相关工程建设。“该区块周边企业较多,也是出租比较热门的地块,等到基础设施弄好后,租金可观。”沈振富说。
苏溪村集体留用地建设得以有序推进,背后离不开党建引领的赋能。同时,该项目也成了撬动村庄其他各项事业发展的有力支点。现在,该村又从村庄环境整治破题、推进农房改造项目、整合提升菜场环境等方面,充分盘活村集体资产,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
交通建设一直是一项涉及群众利益的民生工作,对苏溪村及周边村庄的发展来讲,打通皇城北路不仅使村内道路通畅,方便周边村民和企业员工出行,还能缓解九州西路的道路拥堵问题。而打通皇城北路涉及苏溪村路段的农户有11户,目前已有3户完成签约。接下来,该村将强力攻坚与规划安置相结合,继续做好剩余8户村民的政策处理工作,助力全线打通皇城北路,而这也是苏溪村实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之一。
今年,苏溪村将继续突出党建引领,以重点工程项目为依托,结合村庄发展实际,制定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相关举措,实现“强村”“富民”齐头并进。
郑村:农房改造项目建设如火如荼
“看着一幢幢新房子拔地而起,心里别提有多期待了。按照现在这个进度,今年就可以搬入新家过年了。”3月2日,在郑村农房改造建设现场,来看施工进展的陈女士高兴地说。
农房改造对郑村村民来说是亟须解决的民生大事。2020年8月4日,受台风“黑格比”影响,郑村因地势较低,不少老房子被大水冲毁。这件事让村干部、村民意识到农房改造的紧迫性。待洪水消退后,村两委立即召开会议,部署农房改造工作,根据村庄整体结构重新规划,向村民宣传农房改造相关政策,得到村民的一致支持,一个月内便拆除了符合农房改造条件的老房子。
截至目前,加上此次参与农房改造的30余户,该村已完成农房改造80余户,占全村农房改造农户的90%。“今年我们村在做好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等基础工作外,头等大事便是农房改造。我们希望村民今年都能住上新房。”说起今年郑村具体工作开展情况,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郑颜乐信心满满。现在,该村农房改造区块已进入地基搭建阶段,争取上半年完成房屋主体建设。近期村干部正在推进相关基础设施的招投标工作,待基础设施的主体建筑完成后,立马安排相关施工队进场施工。时间紧、任务重,但村干部干劲十足。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了解到,此次该村除完成30余户符合“一户一宅”条件的农房改造外,还对村里孤寡老人、困难户进行新房置换。“农房改造让大家住上了新房,遇到雨雪天气时,村民和村干部都能睡得安稳,这对大家来说就是幸福感提升的表现。”郑颜乐说。
融媒记者 潘燕佳 程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