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6版:时政·专版

我市46条古道都有哪些红色故事

即日起征集相关资料,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我市46条古道都有哪些红色故事

  即日起征集相关资料,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提供线索

  古道是古代交通遗迹,是先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自然资源和历史遗产,具有生态和文化的双重属性,一经毁坏,不可再生。作为一种历史符号,古道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价值,不少古道还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和军事价值,是红色根脉的承载和记忆。

  今天,《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正式施行。即日起,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业局)、市委党史研究室、市融媒体中心联合向全市征集古道红色故事及相关线索。届时融媒记者将跟随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工作人员一起,寻访古道红色印记,深入挖掘采写,探寻背后扣人心弦的红色故事。

  铜山岭钱王古道上的红色文化元素

  古道上绿树成荫

  铜山岭钱王古道一景

  古道越野赛

  扫一扫加入微信群

  “探访永康红色古道”

  《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正式实施 古道保护有法可依

  为夯实古道的法制保护之基,《浙江省古道保护办法》出台并于2022年3月1日起施行。这是全国首部专门保护古道的地方法规,标志着我省古道保护利用从此有法可依、有法可循。

  《办法》以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文化工作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为指导,以保护古道的历史文化价值为目标,遵循整体保护、合理利用、属地管理的保护原则,突出原真性、连通性的保护要求,挖掘、整理与古道有关的文化资源,努力保持古道原有风貌,让古道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居民的时代记忆,让城乡居民通过走古道能“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办法》规定,将古道保护纳入林长制管理责任体系,对古道进行分级保护,对破坏古道及其附属设施和资源的行为设定罚则,对未按照古道保护要求履行职责以及保护不力导致古道保护等级被撤销的责任人员明确处分要求,促进古道保护全面形成不敢破坏、不能破坏、不想破坏的体制机制。

  《办法》还规定,要发挥古道在诗路文化带建设中的纽带作用,挖掘整理与古道有关的文化资源,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鼓励低碳、文明、健康地利用古道,带动文化旅游、森林康养、体育运动等产业融合发展。

  “大多数森林古道是古人翻山越岭,用脚走出来的,是历史遗存的重要人文坐标,它见证了经济和文化发展,更承载着红色革命文化。”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对森林古道进行提升、保护、挖掘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我市46条古道 钱王古道被评为“浙江十大人文古道”

  一直以来,市林业部门坚持主动谋划推进古道生态修复保护工作方法,从未停歇。

  2015年,在市林业局的推动下,铜山岭钱王古道凭借厚重的人文底蕴、优美的自然风光、良好的生态环境,在“浙江最美森林古道”评选中位列“浙江十大人文古道”之首。随后,经过市镇两级的积极争取,该古道还被列入省林业产业化项目,获得了省市两级的古道修复资金。如今,铜山岭钱王古道已成为市民休闲旅游胜地,并举办了我市首届越野中国·古道越野赛,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

  “铜山岭钱王古道是我市古道修复利用中的一个缩影。”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市现存森林古道46条,遍布13个镇街区,总长度约257.62公里。在“十四五”期间,我市将加强古道保护和利用,计划完成多条古道的修复,并绘制“永康森林(红色)古道地图”,打造精品古道徒步路线。

  2017年,市林业局开展了寻找“十大最美森林古道”活动,通过微信公众号评选投票,吸引了众多市民参与,成功选出我市“十大最美森林古道”。该次活动,将鲜为人知的古道拉进了市民的视野。林业部门通过挖掘古道遗迹、保护森林生态景观,充分发挥其沟通与连接自然、历史、人文节点的作用,引导人们走进古道、享受森林。

  目前,一部分古道因年久失修出现一定程度的破损,亟待修缮。在“十四五”期间,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计划对西溪镇董岭古道、石柱镇塔石岭古道、花街镇凉亭坑古道、舟山镇铜山十八寮古道、芝英镇岘口峰岘岭古道、方岩镇华釜山同岭古道、历山石子岭虞舜古道、石城山黄帝古道、象珠镇义方古道、方岩镇桃树岭古道、历山岗古岭古道等具有重要历史渊源和生态休闲旅游价值的森林古道进行保护修复,通过规划修复建设,充分挖掘森林古道生态风采、文化历史等生态休闲养生资源。

  古道记录了

  永康红色革命历史

  我市是金华市仅有的三个革命老区县之一。在这块红色土地上,浸润过烈士鲜血、熏染过烽火硝烟,不少惊心动魄的红色故事就发生在古道上。

  其中,董岭古道是连接红色根据地的重要联络通道和宣传中转站。解放战争时期,该古道位于东阳、永康、缙云、磐安四个县交界处,永康革命领导人应飞带领的武工队抗暴自救军就活跃在这一带。当时,我军同敌人几番较量均处于劣势,应飞队伍靠董岭古道附近村庄人民的掩护,活动在各村之间。如今,在西溪镇上马村上蒋自然村,还有诸多村民口述的革命斗争史,他们通过口口相传,将与古道有关的红色精神不断传承下去。

  凉亭坑古道记录了永康解放的红色记忆。凉亭坑古道跨武义、永康两地,是以前武义、义乌等地村民来永康市城区和花街镇八字墙赶集的主要道路。据记载,当时解放军经常通过凉亭坑古道往返山后胡和陈弄坑。永康解放的序幕也是在这里拉开的,1949年5月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三兵团三十四师从金华进军武义上茭道,向南追歼国民党残部。老战士胡一鸟从陈弄坑出发,在武义确认了三十四师的消息。随后,浙东人民解放军第六支队主力从陈弄坑出发,与三十四师会合作战,一举解放了永康。

  ……

  沧桑古驿道,悠悠革命情。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既要修复古道,还需要传承古道的红色文化。通过古道这个载体,让更多人了解我市红色革命历史。

  融媒记者 吕鹏


永康日报 时政·专版 00006 我市46条古道都有哪些红色故事 2022-03-01 永康日报2022-03-0100006;永康日报2022-03-0100007;5646657;永康日报2022-03-0100008;5648992;永康日报2022-03-0100011;5648993;永康日报2022-03-0100012;5648937;永康日报2022-03-0100009;5646654;永康日报2022-03-0100010;永康日报2022-03-0100013;永康日报2022-03-0100015;永康日报2022-03-0100017;永康日报2022-03-0100018;永康日报2022-03-0100014;永康日报2022-03-0100016;永康日报2022-03-0100019 2 2022年03月01日 星期二
浙B2-201004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