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7版:经济开发区

文章导航

  构筑人才高地 激发创新活力

  开发区写好人才科技高质量发展文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

  对于孜孜不倦追求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开发区来说,“抓人才科技就是抓生产力”的指导思想一直未变。特别是进入经济结构优化调整、新旧动能转化的关键阶段以来,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更是在构建人才高地、激发创新活力上不遗余力。从政策到制度、从机制到平台、从环境到服务,开发区一直坚持人才、科技、项目三轮驱动,不断打通聚才融智的“任督二脉”。

  截至去年,开发区累计引进国家级人才5人,省级人才6人;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4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76家、重点企业研究院2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省级企业研究院13家、省研发中心17家。今年上半年,开发区累计申报国家级人才2人、省级人才3人,上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49家,形成了“产业立区、人才强区、科技兴区”的新局面。

  坚持科技引领

  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再造发展新优势

  “当前,开发区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传统产业发展和战略新兴产业培育壮大,都需要科技和人才的强力支撑。其中,科技创新是企业最核心、最关键、最可持续的竞争力。”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胡文建说。随着我国“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战略的提出,开发区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围绕包括车业、门业、杯业、电动工具、电器厨具、休闲器具、技术装备、金属材料在内的五金八大支柱行业特点,强化政策宣传引导、搭建创新平台、加强扶持培育及辐射带动,狠抓技术改造,以企业为核心,“抓大育小”,多措并举激活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一方面,开发区强化科技引领,以辖区高新技术企业为重点,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建设企业研发中心、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等研发机构,为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推进产学研结合提供平台;另一方面,开发区坚持项目带动,抓好重点项目库建设,补强短板、增强后劲,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省、市规划。按照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开发区将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针对企业的公共服务需求,开发区积极整合、集成优化各类资源,以提供可共享共用的基础设施、设备为载体,搭建了科技创新、人才培育、信息服务、物流服务、会展营销和政务服务六大平台,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再造发展新优势。

  经济开发区一隅

  加大招才引智 优化环境打造人才新高地

  “21世纪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这已经不再是一句简单的电影对白,而是成为当今全社会的共识。

  聚焦企业发展、贴合产业需要,开发区不断健全人才制度体制,打出招才引智“组合拳”,进一步提高人才和科技工作精准度,与企业需求、产业发展等精准对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打造创新创业人才“新高地”,为全力打造开发区高能级平台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就在今年5月,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积极搭建平台,充分发挥开发区商会作为企业“娘家人”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辖区近20家商会企业代表前往杭州,组团参加2021年浙江省(第14届)技能人才校企合作洽谈会,前往浙江工业大学朝晖校区参加人才与技术对接会,体验了干货满满的招才引智之旅。

  在浙江工业大学的人才与技术对接会上,校企双方都做足了准备。开发区商会企业代表不仅带着针对性极强的技术难题而来,还迫切希望借助浙工大的学科专业及人才优势,实现企业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来自浙工大继续教育学院、科学技术研究院、学生处、国际学院、材料学院、计算机学院、机械学院、永康市浙工大技术转移中心等部门相关负责人结合开发区企业的技术难题汇总,同与会企业代表进行深入交流,并就下一步如何开展有针对性的校企合作碰撞出了不少火花。

  “开发区商会组织的这次杭州之行,将人才引进、技术架桥与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效结合在一起,是一次比较好的实践。”开发区商会会长、浙江炊大王炊具有限公司董事长王鹏说。下一步,开发区商会还要搭建更多抱团取暖、交流合作的平台,让这种模式更好地惠及更多开发区商会企业,为推动开发区五金制造向质造和智造转变赋能加码。

  落实四个聚焦 持续发挥优势打造发展新引擎

  “在近日召开的全市人才科技创新大会上,提出了开展人才科技创新‘145’行动,开发区作为我市工业经济主战场、转型升级排头兵,肩负重任、责无旁贷。”胡文建表示,开发区将以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为指引,切实按照省、市人才、科技工作部署,牢牢抓住“人才”与“科技”两个核心要素,聚焦高端人才和前沿科技,聚焦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聚焦资源整合和空间拓展,聚焦完善和创新服务体系,着力写好人才科技文章。

  接下去,开发区将牢牢抓住人才和科技两件关键点,放眼全国乃至全球高端人才、领军项目、前沿科技,建设和引进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企业和产业,通过京东方、桑得斯等项目的引进,实现数量和质量并进,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在持续发挥五金产业集群优势的基础上,开发区将切实按照省商务厅“链长制”建设和我市“强链、补链”工作要求,引进和孵化一批结合度高、助推升级转型效果明显的优势人才和项目,进一步完善和延伸产业链,深化五金文化内涵,持续加快电子信息产业园建设,全力推进10个拟引项目落地、投产。

  同时,开发区将直面园区土地要素紧缺、发展空间受限的实际问题,从低效用地整治、土地二次开发利用入手,通过小微园、村返还地建设、不良资产处置等途径,建设一批多形式、多层次的五金科技产业孵化园和创业创新平台,为人才和科技项目的引进腾置和预留发展空间;积极探索开发区国际产业合作园的发展途径,提升整体档次和开放水平。

  此外,开发区积极营造“人人都是招商环境”“人人都是服务环境”的浓厚氛围,实现服务提速和服务零距离;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引导自主创新和“借智”“借力”相结合,全面深化人才和科技创新服务,全力推进“蓝领公寓”建设,为留住产业人才创造条件,全面推动开发区高质量发展,为奋力争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国家绿色低碳示范园区夯实基础。

  □融媒记者 徐敏

  通讯员 陈琳婷


永康日报 经济开发区 00007 2021-09-24 永康日报2021-09-2400005;永康日报2021-09-2400006;永康日报2021-09-2400007;4790594;永康日报2021-09-2400008;永康日报2021-09-2400009;4790592;永康日报2021-09-2400010;永康日报2021-09-2400011;永康日报2021-09-2400012 2 2021年09月2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