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情怀不变勇担当 初心不改砥砺行
西溪镇优秀共产党员代表的故事
建党百年西溪系列报道·传承篇
近年来,西溪镇以“千年古村、千年古道、千年古树、千亩梯田、千亩蜜梨”而闻名,通过接轨横店,打造影视基地,走出了一条“生态奠基、影视卡位、文化升级、旅游突破”的差异化绿色发展之路,同时带动了各个村庄的发展,来此休闲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纵横正有凌云笔,圆梦还靠实干家。多年以来,西溪镇广大党员干部为了推动乡村振兴,不忘初心,胸怀大局,在各自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涌现出了一大批吃苦耐劳、勇于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再次来到西溪镇,随机来到部分优秀党员代表身边,看他们是如何在新时代勇挑重担、争当先锋,以更大的作为为打造“西溪样板”而不懈奋斗的。
董良彪 寺口村书记 入党时间:1996年5月
立足本村优势 坚定发展方向
一栋栋错落有致的新农居拔地而起,走在宽敞整洁的道路上,心情也变得格外舒畅。近日,在寺口村逛了一圈,记者发现村内不少新建住宅已顺利结顶,而这背后,离不开该村党支部书记董良彪的努力和付出。
2013年11月,董良彪当选寺口村党支部书记,本在外办企业的他毅然回乡,一心扎进了乡村建设。“那时,寺口村是我市的十大落后村之一,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回忆当时,董良彪说自己浑身充满了斗志,下定决心要为村民做点实事。
农村若要发展,首先就得通路。董良彪注意到,村民想要外出一趟并不容易,如果驱车得绕一大圈,如果步行又是泥泞的小路,还得经过一条没有安全设施的石板桥。董良彪努力发动群众的力量,通过向村民筹资和申请政府补贴,修路的事就基本解决了。
路通了,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让董良彪再次陷入困境。“多亏当年溪滩改田的时候留下了这片樟树林,才有了今天的影视基地。”谈起寺口村后来的发展,董良彪仍记忆犹新,“2014年,寺口的美丽风光吸引了首个剧组《游击英雄》入驻,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发展方向。”从那一年起,寺口村抢抓机遇,成立影视公司。同时,寺口村还积极与横店影视中心对接,引进资金,陆续建起了铁血战壕、大通客栈等拍摄基地。影视基地的开发让寺口村实现了集体经济收入从无到有的转变,依靠影视拍摄点的场地租金、停车费等收入,每年村集体收入可达50余万元。
而面对农房改造这一大难题,董良彪始终坚信,唯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增强党组织威信,才能顺利完成当前各项工作,于是便有了被村民称为“十八罗汉”的党员干部团队,从拆老房、办审批、搬新家,到水电安装,都由村里“文武双全”的村干部们全程代办,村民只需要签下同意书即可。目前,寺口村已顺利拆除老房226户509间,盘活建设用地3.2万平方米,并成功安置新基128户。
“我相信在党建引领下,村庄一定会迎来更好的发展。”采访最后,董良彪坚定地表示,下一步,寺口村将坚持围绕村强民富的新愿景,让旅游集散中心、商业街、民宿、影院等配套项目逐步落地,努力让村民们过上更加富足红火的日子。
卢忠良 老卢调解室负责人 入党时间:1987年11月
调解纠纷不推诿 调查真相不嫌烦
“你先坐着等我一下,我在群里处理点事。”近日,记者在西溪镇政府一楼的老卢调解室里见到了卢忠良,他正忙着在“西溪镇调解工作群”里编辑调解相关事项。而在他的办公室墙上,写有一行字“万事和为贵,有礼让三分”,很是醒目。
卢忠良是许多当事人口中名副其实的“金牌调解员”,也是领导眼中的调解专家,无论什么“疑难杂症”,他都能大事化小,再轻松解决。卢忠良的负责与细致,让群众对他生出满满的信任,周围的人都亲切地叫他一声“老卢”。
1986年,卢忠良担任原西塘自然村党支部书记,不仅带领村干部干事创业谋发展,热心肠的他还喜欢帮助村民解决矛盾纠纷。2013年,卢忠良卸任村主职干部后,发挥起自己的调解特长,成立了老卢调解室,帮群众调解急难愁盼事,截至目前,调解成功案例已达数百起。
卢忠良化解矛盾纠纷,不仅靠嘴上功夫,还靠眼力、脑力,做到心中有数、脑中有策、手中有方。他常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有把调解案件办成铁案,当事人才会心服口服。”
2020年,该镇有一对兄弟闹矛盾,弟弟被打至轻伤,周边群众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卢忠良立刻赶往现场,并送弟弟去医院验伤治疗。
和双方当事人以及在场群众了解事情来龙去脉后,卢忠良得知兄弟俩最初是因为产生经济纠纷,弟弟不同意哥哥家往上造房子,并要求两家中间隔出高墙、空地。哥哥一气之下,拿起身边的钢筋打了弟弟。
根据故意伤害罪以及本次事件的严重程度,哥哥需要支付10万元以上的赔偿金。但在卢忠良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兄弟俩都羞愧地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哥哥愿意支付弟弟的住院费、治疗费等4万余元,弟弟也表示不再阻止哥哥造新房。
“调解工作多的是日常琐碎,但考验人的也正是这些琐碎。有时一桩案件调解跨度长达一两年,但只要我接手了,就一定会跟踪到结束,给群众一个交代,也给自己一个心安。”卢忠良说,作为一名有着30多年党龄的共产党员,他将继续保持初心奋战在调解事业的征途上,做到所有事情不推诿,不论大小;敢于挑战所有“硬骨头”,不管有多艰难。
万金兰 棠溪村村委会委员、妇联主席 入党时间:2016年5月
干事无愧于心 服务无愧于民
在棠溪村,万金兰20年如一日悉心照顾孤寡老人陈邦平的事迹,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提起这件事,村民们言语间流露出的都是对她满满的敬佩之情。
1997年,万金兰从云南保山嫁到棠溪村,初到棠溪人生地不熟,她的丈夫又不会说普通话,让她与外界沟通起来是难上加难。但好在万金兰性格开朗,很快就和村里人打成了一片。万金兰得知陈邦平是公公的大哥,但是没有儿女、没有老伴,每次出门看到陈邦平孤独的身影,她都不禁想起自己老家的父母。于是,她时不时地去老人家里坐坐,陪老人说说话。2000年,万金兰把照顾陈邦平日常起居的活揽了下来。这意味着她不仅要打点自家的一切,还要照顾老人的一日三餐,替老人打扫房间,帮助老人换洗衣物,陪老人聊天解闷。
“这期间也遇到过困难,但好在家人支持,都坚持了下来。”万金兰提起那段日子,眼睛不由自主地泛起泪光。那时,她刚生下孩子不久,每天早上天还未亮,她就得趁着孩子没睡醒,提前跑到自家农田,将生姜挖好交给收购人,然后连忙赶回家,一手抱娃,一手炒菜,照顾老人和小孩,几乎每天都要忙到晚上9点左右……
从万金兰家到陈邦平家这条路,大约有100米的距离,是万金兰这些年来走过次数最多的一条路。整整20年,万金兰在这段路上每天来回多次,风雨无阻。
“能为孤寡老人日复一日地洗衣做饭,讲故事逗老人开心,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棠溪村原党支部书记陈小红每每看在眼里,都十分感动,她说万金兰骨子里就是乐于助人的人,除了照顾孤寡老人,平日里村里交给她的任务都能很好地完成,十分认真负责。万金兰一直都有入党意愿,加上事迹感人,于是自己就推荐万金兰入了党。同时,万金兰在担任村干部时,耐心地一点点摸索村庄建设经验,积极参观学习其他榜样村优秀班子的做法,再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工作中去。
“我会继续以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继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棠溪村的未来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今年是万金兰成为共产党员的第五个年头,但对她而言,是村务工作的刚刚开始,她表示,自己将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融媒记者 吕琳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