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8版:百年初心·永康印记

文章导航

  走进雅吕

  大型融媒新闻采访行动(十三)

  象珠镇雅吕村位于我市北部,是国家级3A级景区、浙江省历史文化重点保护村,近年还获得了浙江省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浙江省森林村庄、浙江省民主法治村等荣誉称号。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雅吕村凭借着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古朴的历史底蕴,在绿色休闲旅游的路上不断摸索,逐渐成为了我市北部一颗耀眼的明珠。

  走红色之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近几年,雅吕的发展吸引了很多目光,但事实上,在四五年前,雅吕都因交通欠发达、历史欠账多等原因,导致工作推进难,发展滞后,一度被评为党组织软弱涣散村。

  “那时我们永康很多村都搞起了美丽乡村建设,眼看别的村越来越漂亮,我们心里非常着急。”雅吕村党支部书记吕革新回忆道,“镇党委、政府非常重视雅吕,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我们迅速找到了路子。”

  吕革新所说的路子,实际上就是党建引领的红色之路。

  据了解,雅吕村共有500多户1500多人,党员50多人。自新一届班子组建完成后,雅吕村以加强村党支部的凝聚力为抓手,建立党员干部、村民代表和群众三级联动制度,凡是村里大小事务都通过“五议两公开”工作法予以决策,实现了加强党的领导、发挥民主、严格依法办事的有机统一,从方式方法上破解了农村改革中遇到的难题。随着村里凝聚力的不断加强,雅吕村党支部也由原先的二星级党支部升为现在的五星级党支部、红旗党支部。

  除此之外,雅吕村党支部还积极搭建互学互比平台,以重点工程领办为主要比拼载体,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目前已建立十八个党建细胞群,申领十八个重点工程,目前已完成十五个,剩下三个正在建设当中。以互比互学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各党员团结进取、拼搏实干。

  走对了路子,让雅吕的发展活力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去年,村级组织换届完成后,雅吕村党员干部们迅速启动“开门一件事”,还制定了二十项创业承诺,其中包括“六十间”古民居特色民宿打造、百工驿站建设、非遗展示馆建设、绛雪公园配套设施、雅吕古道、八份里招商引资、环山道路、改田造地、果蔬采摘园、夜间灯光秀、316省道征地、弘福区块“退二进三”、浙中健康谷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目前各项工作都在党员干部的带领下如火如荼地进行中。

  以古色为底,古韵雅吕款款而来

  清晨,漫步在雅吕的村路上,只见两边古树掩映,桥下溪水清澈,整个村庄好似在悠悠青山的怀抱之中苏醒,又好似在潺潺磻溪的浸润之下呼吸……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一直是雅吕为人们所称道的原因,但真正了解雅吕的人才知道,雅吕的美,不止在风景秀丽。

  雅吕村目前共有大大小小的古民居300多间,在采访过程中,记者还在村民口中了解了一些关于雅吕的老宅的典故。

  清朝嘉庆年间,太学生吕元升在雅吕建起了宅院。这座坐落在村西南角笔架山下的老宅,坐西南朝东北,五朝门。六十间房屋为一个整体,下雨天步行不用撑伞不受雨淋,不湿双脚,冬暖夏凉,四通八达,还可在里面搭台唱戏,结构风格独树一帜。这座双套式四合院现在被称为“六十间”。院内至今保留有“龙章宠锡”红底金字直匾一块,大门上方刻“云蒸霞蔚”四个大字。清乾隆年间,在外做靛青生意的雅吕人吕曾轩也建造了一座宅院,宅院共有十八间房屋,建好后吕曾轩还摆了18天酒席,在堂上挂“积善堂”匾额,如有求乞者上门,都提供一宿二餐。十八间两处门口的南北二侧置旗杆石各一,每天晚上在旗杆上挂灯笼,以方便行人,常年不断,被十里八乡传为美谈。

  雅吕的美,美在风景秀丽,也美在从古至今的历史底蕴。

  除了古民居外,雅吕村还拥有18座古桥,其中最闻名的属磻溪桥。磻溪桥建于清道光乙末年(1835年),至今已有180多年历史,磻溪桥拱长13米,宽2.8米,高8.5米,是永康单拱石拱桥之最。近些年,雅吕村重点实施了磻溪两岸提升工程,不仅建起了古色古香的休闲长廊,还在周边建起了生态公厕和绿色游步道,让古朴风貌留下来的同时,也融进现代人的生活。

  以古色为底,迎时代新机,透过古桥和古民居的变化可以看见,孕育新机的古韵雅吕正款款而来……

  迎绿色新机,和谐发展未来可期

  “做加固的时候要再当心一点,要在不破坏原样的情况下去做好。”最近,“六十间”民宿的负责人贾慧珍和团队正在做古民居的加固和室外装修工作。自从去年9月动工以来,贾慧珍每天几乎都泡在雅吕村的古民居里。

  “当时我们一看到‘六十间’这座古民居,就非常喜欢,加上现在这边交通越来越方便,我们都非常看好雅吕。”贾慧珍告诉记者,自己的公司在永康经营着两家酒店,但打造民宿一直是几个合伙人共同的梦想。偶然接触到雅吕的古民居后,这里便成为了贾慧珍工作的重心,她也透露,民宿预计总投资超过700万,顺利的话会在今年10月正式开业。

  事实上,“六十间”的开发只是雅吕迎接绿色发展新机遇的一个开始。近些年来,随着村域环境的不断提升,以及乡村旅游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雅吕村成为了许多人眼中的投资宝地。目前,雅吕村与蓝城集团衔接的旅游综合体项目已达成意向,即将进入签约阶段,该项目将打造浙中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健康养生主题旅游综合体。

  “前两年,借着环保督察的东风以及北部水库保护区建立的契机,雅吕村一口气腾空了三十多家企业,甚至连家庭小作坊也全部关停,这对于雅吕来说是一次前所未有的阵痛,但回过头来看,这正是雅吕村开始绿色发展的第一步。”象珠镇党委书记施一军说,“关闭低小散,全力进行环境改造和提升对于雅吕来说其实是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涅槃。”

  自永义公路基本开通后,雅吕到城区的行车时间缩短到了十几分钟,而未来的雅吕,紧邻义乌赤岸机场(规划中)和金华,将成为我市“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桥头堡。

  民舍沿溪而上依山而建,伸展有度,错落有致;百年古樟、古松林位于村道两边,绿荫盖顶,清风拂面……古韵雅吕款款而来,积蓄着红色力量,也孕育着绿色发展的新机遇。

  红色故事

  “司令常来我的家”

  1928年,象珠镇派溪吕人吕思堂回乡组织了一支以手工业工人和贫苦农民为主体的武装队伍,号称“浙南红军”,并被众人推为司令。次年,永康第一支工农武装正式宣告成立,作为工农军司令的吕思堂率部队集中优势兵力,主动出击,不断夺取武器壮大部队。

  工农军的不断壮大,致使吕思堂成为了敌人的“眼中钉”,为了保存队伍实力,吕思堂常常率部队前往雅吕进行训练与活动。

  当时革命条件艰苦,吃饭都是一个大问题,但吕思堂的队伍在雅吕期间,当地的老百姓只要听闻红军队伍,便纷纷慷慨相助。“红军来了我们欢迎,人多我们就做大锅饭。”村民吕完木曾多次招待红军队伍,他为人可靠,其妻子精明能干,手脚麻利,经常邀请吕思堂到家吃饭。这也就有了“司令常来我的家”的说法。和吕完木后人一样,至今很多雅吕人都能说出一些关于红军队伍的故事,正是有这些革命群众的支持,吕思堂的革命活动才能顺利开展,红军队伍也得到了不断壮大。

  书记表初心

  雅吕村党支部书记吕革新:

  作为一名村党支部书记,我将用实际行动尽最大努力推动雅吕的乡村振兴事业发展。

  守初心、担使命、筑底线、谋发展。提高站位,运筹帷幄,以科学的态度和务实的举措,当好乡村振兴的“设计师”。

  发挥“主心骨”作用,把党组织建设成坚强战斗堡垒,建设和谐村两委,筑牢乡村振兴组织保障。

  当好“领头雁”,带领群众融入乡村振兴新实践,共享乡村振兴新果实。

  今后,我将始终坚决拥护党的领导,保证完成党委交代的任务,按照市委“五攻坚四清单双承诺”行动要求,主动谋划产业发展、积极推动永康北部康养带建设。

  胡定友

  山西村

  村委会副主任

  1961年出生

  1995年入党

  争做美丽乡村设计师

  近日,在山西村湿地公园建设现场总能看到村委会副主任胡定友的身影:他穿着白色汗衫,头戴斗笠,皮肤晒得黝黑,和工人打成一片。

  胡定友当了10年村支书、20多年的村干部。去年村级组织换届,胡定友卸下了村支书的担子,把它交给了更年轻的村干部。“只要村里有需要,我就义无反顾!”他立言立行,卸任后仍像以前一样热心村里事务。

  望着现在风景如画的山西村,胡定友心里感慨万千。他刚上任那会儿,山西村的环境出了名的脏乱差,仰天粪缸包围整个村庄。“大家心里都很着急,村里的大喇叭没日没夜地宣传,我们也没日没夜地行动。”胡定友说。党员带头,全民参与,很快将500多口粪缸变身6座公厕,原先设粪缸的地块铺上了绿化苗木,乱拉乱接的电线重新规划整改。村庄焕然一新,山西湿地的游步道成了远近村民的散步打卡点。

  胡定友原先从事装修行业,担任村支书后,他便将生意交给了儿子打理,自己一头扎进村庄建设中。从此,他的工作场地不再局限于一室一院,而是扩展到了整个山西村。村里的街角小品他都有亲自参与设计,并提供独有的方案。“我没其他爱好,扮靓村庄就是我的业余爱好!”胡定友笑着说,笑容里有一丝自豪。

  “村庄变美了,文化建设也要跟上。”在胡定友的带领下,2012年以来,山西村连续七年举办了农民艺术节。每一届都是村民自编自导自演。茶余饭后,便能看到拿着台本、穿着练功服的村民们自发走上村口,相约着排练,音响往地上一放,笑声、歌声不绝如缕。胡定友自己担任总导演,偶尔也上台一把客串主持人。一场场文艺活动的举办,大大丰富了山西群众文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农村文艺氛围。

  “作为一名党员,我们要起带头作用,不能对不起我们的党徽。”胡定友的一番话朴素而充满力量。今年,山西农房改造、建工小微园等一样样工作提上了日程,对该村村两委来说又是一番不小的挑战。胡定友撸起袖子,预备着将有限的精力投入到无限的村庄建设当中。

  建设“清廉村居” 促进乡村振兴

  象珠镇

  党群办主任

  1989年出生

  2013年入党

  胡文渊

  文化礼堂茶室、展示厅装饰,综合楼总电房修理……点进“人文清渭”微信公众号,可以清楚地看见一条条透明公开的村务信息。象珠镇党群办公室主任、清渭街联村干部胡文渊说:“不仅如此,村民还可以通过公众号反映情况,向我们的工作提意见,随时行使监督权力。”

  像这样的村务线上公开,正是清渭街村开展“清廉村居”建设的重要一环。2019年以前,由于清渭街村十几年未公开处置过集体房屋,涉及租户较多,利益关系复杂,村集体经济账面不好看,村民对此颇有意见。胡文渊刚上任,先是收回了拖欠的170多万元租金。而后,村两委坚持以“公开是基础、公平是手段、公正是目的”的办事原则,用竞价招租的方式公开出让村集体房屋的使用权,让该部分集体资产增收了84.3%。这一举动不仅壮大了村集体经济,也增添了村民对村两委工作的信心。

  什么是“清廉村居”?对这个问题,胡文渊有一套简单明了的说辞:“把村子里的大小事务都放到阳光下晒晒,村账一清二楚,让每个村民都能成为村庄建设的监督者和参与者,这就是我们追求的‘清廉村居’。”

  在这样的观念引导下,“人文清渭”公众号应运而生。该公众号明确细分了“清廉村务”“红色党建”“村情民意”等版块,实时更新村子的每一笔支出、每一笔收入,工程建设情况等信息,村民有了话语权和监督权,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更高了,对村两委班子更加信任了。

  今年是胡文渊担任清渭街村联村干部的第四年。回望在清渭街村工作的过往,他感慨满满:“作为党员干部,我们要行使好权力,履职尽责,以清廉文化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

  让村民走上平坦的路

  官川村

  党支部副书记

  1964年出生

  1999年入党

  姚晓娃

  “长期外出不回乡,村里干部莫来当。”几年前,时任南湖村党支部书记的姚晓娃偶然看到了这样一句标语。“确实, 当村干部不做工作也是一种腐败。”当干部就是要为百姓办实事,这也是对她干部生涯最好的诠释。

  自1998年以来,姚晓娃当了20多年的村干部,从原南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到村合并后担任官川村党支部副书记、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无论职务如何改变,姚晓娃仍一直坚守在岗位上,履行着作为村干部、党员的职责。

  2013年,被推选为原南湖村村委会主任的姚晓娃毅然放弃了自己在义乌的事业,回到村子,做起了一名全职的村干部。村集体经济比较薄弱,怎么顺利开展建设?姚晓娃带领大家跑前跑后,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争取资金,着重解决了村里比较迫切的几件大事,如投资60万元进行“五水共治”,对村里的几口池塘进行清淤、塘岸加固,投资132万元进行污水管网安装,投资53万元建立了安息堂,投资120余万元对村里的道路进行硬化等。

  许多人问姚晓娃:你一个农村妇女放着好好的生意不干,到村里当了这么多年村干部,到底图什么?“刚开始,我的想法很简单。”姚晓娃说,“只要家乡脱离贫困,村民不再走在坑坑洼洼的路上,就算是成功了。”

  如今的南湖自然村焕然一新:街头巷尾绿树如茵,街角小品吸引着游人,一艘红船飘荡在南湖上,公园里时不时传来欢声笑语,村民走上了平坦的水泥路……而姚晓娃的梦想也跟着升级了,变成了“住房梦”“美丽乡村梦”。

  “今年,我们的野塘改造美化工程、农房改造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姚晓娃说,看到村民有新房住,村庄越来越美,这就是她作为党员干部最大的幸福。

  打造乡村文化阵地

  陈华升

  杏里村

  党支部书记

  1963年出生2005年入党

  近日,杏里村陈氏祠堂里时不时传来阵阵歌声。为了月底将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晚会,全村上下正在紧锣密鼓地排练。作为晚会的总负责人,杏里村党支部书记陈华升也是忙得脚不沾地。

  文艺晚会之所以会选在陈氏祠堂举办,是因为该祠堂是杏里村的标志性建筑。它建于明代嘉靖25年,是永康最早的祠堂之一。经过文保人员的考察,陈氏祠堂被鉴定为模仿了当时明朝皇宫建筑风格,风采全市无二。就是这样一座珍贵的古建筑,曾在2014年被认定为危房,险些消失在杏里村的历史中。

  陈华升告诉记者,村民大多没有保护意识。解放后,陈氏祠堂里办过学校、加工厂、粉干厂……祠堂的损坏日益加剧。直到2014年,永康文保部门多次派人找村民谈话,普及文物保护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杏里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陈华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通过集资、筹资筹劳等方法解决资金问题,终于将修复祠堂的工作提上了日程。

  历时三年多时间,耗资140多万元,古老的祠堂焕然一新。“我们村村民九成是陈姓,陈氏祠堂对我们意义重大。但我认为,现在的祠堂应该发挥更多的用途。”作为村支书,陈华升把目光放得长远。在他的带领下,陈氏宗祠被辟为多功能的文化礼堂,用于展示村史、名人、优良家训,并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政策宣发阵地,时常举办送春联、讲座、党课等一系列文体活动。文明之风吹来,古祠堂在新时代焕发活力。

  2018年、2019年,杏里村投资90万元在祠堂前打造了一座风景秀美的颍川公园。每日晚饭过后,公园里都会迎来不少散步、跳广场舞的村民。远远望去,绿水池塘与古祠堂相得益彰,洋溢着人文古韵之美;庄重大气的“明皇宫”外是接地气的歌舞,令人感到一股粗犷的热情在村庄缓缓流淌。

  “我们要利用好古祠堂,把它打造成为新时代农村文化阵地。”陈华升说。

  □融媒记者 蒋中意 何福安 牛晨光 高婷婷 胡锦 杨成栋 胡灿彦 周苗苗 施俊涛 孔宸

  08、09

  2021年6月4日 星期五 融媒编辑:胡锦


永康日报 百年初心·永康印记 00008 2021-06-04 永康日报2021-06-0400007;永康日报2021-06-0400011;永康日报2021-06-0400014;永康日报2021-06-0400006;永康日报2021-06-0400021;永康日报2021-06-0400024;永康日报2021-06-0400028;永康日报2021-06-0400031;永康日报2021-06-0400037;永康日报2021-06-0400042;永康日报2021-06-0400015;永康日报2021-06-0400018;永康日报2021-06-0400020;永康日报2021-06-0400032;永康日报2021-06-0400033;永康日报2021-06-0400036;永康日报2021-06-0400039;永康日报2021-06-0400008;永康日报2021-06-0400010;永康日报2021-06-0400005;永康日报2021-06-0400009;永康日报2021-06-0400013;永康日报2021-06-0400012;永康日报2021-06-0400017;永康日报2021-06-0400019;永康日报2021-06-0400016;永康日报2021-06-0400023;永康日报2021-06-0400022;永康日报2021-06-0400026;永康日报2021-06-0400027;永康日报2021-06-0400025;永康日报2021-06-0400030;永康日报2021-06-0400029;永康日报2021-06-0400035;永康日报2021-06-0400034;永康日报2021-06-0400038;永康日报2021-06-0400041;永康日报2021-06-0400040;永康日报2021-06-0400043;永康日报2021-06-0400003 2 2021年06月04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