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4版:百年初心·永康印记

文章导航

  走进西溪

  大型融媒新闻采访行动(十)

  凭借一片樟树林,走出一条特色路

  寺口村樟树林影视外景基地剧组拍摄忙

  “拍电影啦……”近日下午,一个拍摄古装玄幻电影的剧组正在西溪镇寺口村影视外景基地取景,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观看。“趁着天气好,带着小朋友到这里感受下。”徐珺也是众多游客中的一员,正带着孩子在这里近距离观看影视剧现场拍摄场景。

  早些年,寺口村是一个无资金优势、无产业优势、无资源优势的“三无村”。“最穷的时候,村里甚至连保洁员的工资都付不出。”寺口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董良彪介绍,“从2014年开始,我们凭借一片树林,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之路。”

  董良彪口中所说的这片神奇的林子,就是寺口村的樟树林,如今已成为西溪影视基地的核心区域。樟树林占地百亩,有大小樟树3000多棵,其中百年以上的古樟树200多棵,极为罕见珍贵。2014年8月,首个剧组《游击英雄》从横店找上门,在樟树林取景拍摄,让寺口在横店影视圈一炮走红。

  与横店人造景为主相比,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加上东永高速的加持,寺口村的这片樟树林深受古装剧组和战争剧组的欢迎。“别看这片林子从外面看其貌不扬,但它却是横店影视圈的‘大明星’,很多知名演员都和它合作过。”董良彪说,仅樟树林这一处,村里每年的收入就有200万元。

  2015年,在西溪镇党委政府的引导下,寺口村成立了西溪第一家影视公司,大力发展影视产业,并与横店影视城达成合作,提供外景拍摄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剧组进驻,西溪影视基地应运而生,以寺口村的樟树林为核心的影视拍摄点范围不断扩张,并辐射到周边桐塘、西山、三联等12个行政村,形成了四大拍摄区、27个拍摄点的连片规模。

  特别是近年来,在西溪镇致力打造“影视文化基地、休闲养生福地”的大背景下,西溪影视基地实现了快速发展,如今已成为横店影视城的最佳合作伙伴,每年接待剧组超过200个,接待游客约50万人次,取景拍摄收入1000多万元,《琅琊榜》《芈月传》《三生三世十里桃花》《如懿传》等热播电视剧都曾在樟树林取景拍摄过。

  “我们有三个引以为豪的‘70’。”寺口村第一书记陈德宝介绍,一是到横店拍摄的剧组70%会到西溪取景;二是当下热播影视剧作品有70部曾在樟树林取景拍摄;三是单个剧组在西溪取景拍摄的戏份最多的超过70%。

  从无到有、从点到面,随着影视产业的不断升温,民宿、农家乐、景区开发、群众演员等影视旅游配套产业同步兴起。

  依托党建联盟,推动一方发展

  “体验很不错,小朋友很喜欢。”除了观看影视剧拍摄,徐珺还带着孩子到西山村西山景区体验了丛林飞车,然后去隔壁的金园影视民宿村落脚休息,两天时间的亲子游共消费了600多元。

  看剧组,住民宿,逛游乐场……在不同的村庄可以体验不同的业态,影视旅游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寺口村受益匪浅,也推动了“产业圈”内其他村庄的发展。而这些变化的背后,是西溪镇着力打造的影视旅游产业党建联盟在不断发挥功效。

  早在2015年,西溪镇就成立了影视联盟党委。2019年,在市委组织部和西溪镇党委的指导下,永康市影视旅游产业党建联盟正式成立,依照“党群共商、发展共谋、资源共享、特色共存、产业共融”的“五共”机制运行发展。这也是我市首个以影视旅游产业为联盟单位的党建“共同体”。

  三联村是影视旅游产业党建联盟的成员。去年,该村申报创建美丽乡村,有了实施方案却苦于缺少启动资金。就在三联村干部为资金缺口一筹莫展的时候,党建联盟带来了好消息。原来,在前期开展“三服务”活动中,西溪镇党委了解到三联村的困境后,迅速召集联盟成员为其解决资金难题出谋划策。

  “这个忙,我们寺口村来帮。”在得知三联村的难处后,寺口村积极回应,并在会后第一时间召开各级会议进行民主表决,在征得村民同意后,决定向三联村无息借款300万元作为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

  两个月后,三联村顺利完成所有改造项目,成为影视旅游产业党建联盟成员间“合作互助”的一段佳话。

  环境好了,村民返乡创业的也多了。之前在外务工的三联村金园自然村村民吕丽群回到村里,投入30多万元,在自家新房里办起了竹前小屋民宿。“生意还好,比在外打工强多了。”吕丽群说。同样,与金园村一山之隔的西山村建起了西山景区,里面的滑草、玻璃桥、丛林飞车等项目都是村民投资的。

  寺口村发展影视,西山村搞起旅游,石江村致力康养,金园自然村建起民宿……在影视旅游产业党建联盟的牵引下,邻近寺口村8公里范围内的十多个联盟村实行“一村一特色”的错位发展模式,掀起了一次次蝶变热潮。接下来,西溪镇将争取让每一个村都参与进来,通过差异化发展,不断完善影视旅游产业“吃、住、玩、乐、游、购、养”业态链条。

  “通过影视旅游产业党建联盟,我们依托党建之力让更多有共同需求的村庄抱团,以点带面探索特色产业发展。”西溪镇党委书记施志华说,西溪影视旅游圈的打造将突出“联”字,进一步达成资源共享、产业不重复、内部不竞争的共识,力争通过抱团发展、形成合力,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破解“单打独斗”困境,为西溪早日真正打造成“生态影视基地、休闲养生福地”添力。

  书记表初心

  陈丁有(左一)从西溪镇党委书记施志华手中接过党旗

  西溪镇上马村党支部书记:陈丁有

  我们上马村因险峻的地势和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了解放战争时期重要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浙东人民解放军六支队等革命队伍常驻此地开展革命活动,不少有志青年就此投身革命,甚至壮烈牺牲,如上蒋自然村的革命烈士蒋士骥、蒋银昌等。

  作为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将红色革命精神传承下去,让村民们牢记这段鲜血染红的历史,发扬革命前辈艰苦奋斗、不畏艰险的斗争精神,努力将上马村打造成集休闲养生、乡村旅游为一体的美丽乡村。

  红色故事

  上蒋双英献身革命

  上马村上蒋自然村青山环绕、古木参天,在村口的古树林下、安乐亭旁,有一座烈士合墓,里面安葬着两位在解放战争时期剿匪壮烈牺牲的烈士:蒋士骥、蒋银昌。

  蒋士骥出生于1928年,抗日战争后期毕业于永康简师,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46年,蒋士骥参加革命,由组织安排在前黄村校任教。同年10月,经组织决定,蒋士骥与中共金华地区特派员应飞等人会合后,转战兰溪、建德一带,开展游击武装斗争。

  1947年11月,蒋士骥被国民党逮捕,遭到严刑拷打,并被关入地下室,日进食不过二两,衣遮身不过两层,但他宁死不屈,始终对我党的革命机密闭口不提。国民党在拿不到只言片语的情况下,于1949年1月将他释放。

  出狱后,蒋士骥当即赶回部队,兼任方岩区副区长。永康解放后,他又回到上蒋组织民兵,收集国民党残兵武器。1949年5月25日,蒋士骥从上蒋起身送枪至方岩区公所,路过柘岭头时,遭遇土匪袭击英勇牺牲。

  蒋银昌出生于1931年,1949年参加革命,在浙东人民解放军六支队七大队柏岩武工队从事粮经工作,解放后任东岭乡乡长。1950年2月,蒋银昌在一次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20岁。

  把村里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业

  徐金高

  三联村

  党支部书记

  1956年出生

  1987年入党

  走在西溪镇三联村金园自然村的村道上,满眼绿意的山乡风情,让人心旷神怡。10年前,金园还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历经多年发展完成了一次次美丽蜕变,这缘于三联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徐金高的超前眼光和发展理念。“我的初心很简单,要把村里的事业当成人生的事业去奋斗。”徐金高说,尽职做好本职工作,力所能及让村民过上好日子。

  徐金高年轻时走南闯北经商办厂,1987年光荣入党,2005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与村民骨干一起助推家乡发展。

  要致富先修路,徐金高上任后急百姓所急,开启修路之旅,他先统一流转土地,四处筹集资金稳步推进。经过3年努力,连接寺口村、西山村等村的公路顺利通车,方便村民出行。“近20年来,我也曾离开支部书记岗位3年,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徐金高说,修路后美丽乡村建设全面启动。

  多年来,徐金高秉承企业家的理念,高标准、高规模推进美丽乡村建设。2009年金园完成搬迁、2010年启动农房改造……村里一步步蜕变,2014年顺利通过市级美丽乡村验收,去年获评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等,并有效激活了影视+民宿的特色旅游产业,走上了一条村美民富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目前,金园有30多家民宿完成注册,其中10多家民宿正式营业,先后接待了众多剧组、团队、游客,村民收益增多,乡村业态不断丰富。“村里要不断提档美丽环境,进一步丰富业态,早日实现村强民富。”徐金高说,每天看着村里的点滴变化,感觉很欣慰。

  站在新起点上,徐金高将带领三联村全体党员干部积极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速打通“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为百姓的幸福加码。

  不计较得失做百姓贴心人

  董方红

  寺口村

  党支部副书记

  1969年出生

  2007年入党

  近日,西溪镇寺口村农房改造有序推进,首批新房陆续结顶,33户即将搬入新居。寺口村农房改造的提速离不开村“十八罗汉”的无私奉献,更离不开党员村党支部副书记董方红等干部的付出。

  2019年,寺口村影视产业红火发展后,开启了“零启动资金、零拆迁补助、零租房补贴”的农房改造工作。董方红等15名干部、3名后备干部自发组成“十八罗汉”,义务为农户“代办跑腿”,让农户切实享受“零次跑”的贴心服务。“他是队伍里的核心人员,难事、烦事、大事冲在前。” 西溪镇影视办主任、寺口村“第一书记”陈德宝说,有了党员的示范引领,团队凝聚力增强,干事创业氛围更浓。

  村干部眼中,董方红凡事冲在前,不计较个人得失;村民眼中,他刚正直爽,办事公正公平公开。去年受台风“黑格比”影响,村基础设施大面积被毁。村口的涵洞积水严重,影响建房。为排除隐患,董方红跳进1米多深的臭水沟里,用钢筋疏通管道。经过努力,涵洞疏通解了后顾之忧。“积水臭,气温低,心里装着村民、村事才会下水。”寺口村董阿公说,董方红家办厂经商,事多人忙,他却天天驻守村里,舍小家顾大家,不容易。

  村民的认可是董方红做好工作的动力。农房改造启动后,村里创新“十八罗汉”联户制,落实每位党员干部联系2户至10多户,做好政策讲解等工作,其中董方红联系数居首。两年来,他参与解决了一起涉及五代人的分家协议、拆除了新房违建部分……“执行力强、办事效率高。”陈德宝说,董方红工作用心细心贴心,办事公正公平公开,是党员干部里的标杆和榜样。

  “老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村庄建设好了大家受益。”董方红低调地说,“加入‘十八罗汉’团队后,在其他党员干部身上学到了很多,争取今后多为村里做实事。”

  发展蜜梨产业带领村民致富

  黄岩银

  永东水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

  1952年出生

  1986年入党

  20世纪80年代,黄岩银正年轻,有闯劲,会干事,是西溪镇寨口新村寨口自然村公认的“小老虎”。1984年,村里换届选举,黄岩银当选村委会副主任。他深思熟虑后,辞去四大坑水管管理员“铁饭碗”工作,回乡发展。

  回村后,黄岩银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并光荣入党,先后担任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等职,任劳任怨奋斗在村富民强的路上。

  寨口两面皆山,交通不便,发展受限。1992年,黄岩银与村两委班子商讨后,因地制宜决定种蜜梨致富,并在有关部门的积极牵线下做好基地规划设计,争取项目资金,组织村民外出参观学习,引进新品种等。经过多年的摸爬滚打,蜜梨种植规模不断扩大、蜜梨品质提升,成为村里的支柱产业。

  2007年,黄岩银创办永东水果专业合作社。他召集村民探讨蜜梨技术革新,引种新品“翠玉”和“初夏露”,带领专业合作社骨干学习、邀请专家上门指导,不断做大做强蜜梨产业。

  “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做一位合格的共产党员,做一个默默耕耘的‘老黄牛’。”黄岩银一直严格要求自己,践行诺言,看淡个人利益、名利地位。

  黄岩银今年70岁,儿子、女儿住城区,有房有车,工作生活稳定。前几年,家人劝他住城里享天伦之乐,可黄岩银总找理由拒绝,其实并非他不喜欢城里生活,只是割舍不下亲手培育的蜜梨基地。“看到百姓腰包鼓了,村民生活提高,是我最大的快乐。”黄岩银说。如今村里80%以上的农户种植蜜梨,有效改善了村民生活,这正是他所期望的。

  务实做事建设美丽家乡

  陈炎荣

  义门村

  党支部副书记

  1956年出生2003年入党

  西溪镇义门村后岗头自然村位于我市与磐安边界,是我市较偏远的一个山村。由于该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成了天然氧吧,还盛产生姜和高山西瓜。

  由于道路不通,收购商的车辆开不进来,村民们只能靠肩挑背驮到数公里以外的镇上去卖农产品,严重制约了该村经济发展。

  2016年,时任后岗头主职干部的陈炎荣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作为村里的领头人,他一直想改变穷山村的面貌。村两委商量来商量去,决定向政府部门要项目、跑资金。他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了相关部门的领导,并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

  项目、资金都有了,陈炎荣像拼命三郎一样,没日没夜地干。当年9月,后岗头实现了“通车梦”,彻底解决了村民的出行难题。

  之后,陈炎荣又想到了村民的饮水问题。“当村干部,不能怕吃苦,不能停下脚步,要永远为村子发展而奋斗。”陈炎荣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努力解决村民饮水难问题。最终,后岗头家家户户都用上了自来水。通水后,陈炎荣并没有停歇,带领村民完成了电表安装、水库加固、有线电视安装等10多件实事。陈炎荣说,只要抛开私心杂念,心里装着群众,就没有做不了的事。

  2018年,陈炎荣组织村民,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全村人的不懈努力,村子的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白墙黛瓦的房子被一片绿意包围,通村公路直通到户,护道石古色古香,采购生姜、西瓜的商人多了,村民收入大幅提升。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能力有限。当了干部,就要为老百姓着想,多做好事,多做实事。”陈炎荣始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这句话,这也正是他想对年轻党员所说的。

  □融媒记者 王贻江 张赤奎 秦艳华 徐灿灿 杨成栋 吕旭斌 王昊 应芳蒙 潘虹


永康日报 百年初心·永康印记 00004 2021-05-13 永康日报2021-05-1300007;永康日报2021-05-1300011;永康日报2021-05-1300006;永康日报2021-05-1300017;永康日报2021-05-1300023;永康日报2021-05-1300031;永康日报2021-05-1300022;永康日报2021-05-1300033;永康日报2021-05-1300036;永康日报2021-05-1300018;永康日报2021-05-1300021;永康日报2021-05-1300024;永康日报2021-05-1300025;永康日报2021-05-1300032;永康日报2021-05-1300034;永康日报2021-05-1300035;永康日报2021-05-1300005;永康日报2021-05-1300009;永康日报2021-05-1300012;永康日报2021-05-1300008;永康日报2021-05-1300010;永康日报2021-05-1300013;永康日报2021-05-1300015;永康日报2021-05-1300020;永康日报2021-05-1300014;永康日报2021-05-1300016;永康日报2021-05-1300019;永康日报2021-05-1300027;永康日报2021-05-1300030;永康日报2021-05-1300026;永康日报2021-05-1300028;永康日报2021-05-1300029;永康日报2021-05-1300038;永康日报2021-05-1300040;永康日报2021-05-1300037;永康日报2021-05-1300039;永康日报2021-05-1300041;永康日报2021-05-1300042 2 2021年05月13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