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03版:政府工作报告

文章导航

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2版)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紧扣“打造增长极、共建都市区、当好答卷人”,围绕“打造中国乃至世界先进制造业基地”总目标,奋力推进“世界五金之都、品质活力永康”建设,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努力以县域治理现代化为全国现代化建设探路。

  “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850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0%,研发经费占比达到3%以上,城市化率达到72%左右,人均预期寿命超过80岁。

  实现上述目标,要把握好以下五个方面:

  ——必须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以高质量发展为“十四五”开好局,是党中央确定的政策取向。对永康来说,必须紧紧抓住宝贵的时间窗口,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根本目的,解放思想、凝心聚力,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探索出一条符合新时代要求、具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必须更加注重数字化改革。数字化是大势所趋。数字化改革是事关未来的重大改革和集成创新,是对治理体制、治理手段、治理模式的系统性重塑。对永康来说,要以满腔热忱拥抱数字化,以“全企上云”链接数字化,以“一件事”集成改革融入数字化,让数字化成为构建现代五金产业体系的关键力量,让数字化成为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硬核支撑。

  ——必须更加注重融入新发展格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对永康来说,要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自主可控,在优势细分行业精耕细作,激活线下线上“浪潮经济”基因,加快培育根植永康、走向全球的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打造现代五金先进制造业集群。要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打通研发创新堵点、贯通生产消费环节,以占领市场的能力提升创造需求的能力,以产品的升级助推产能的释放,让企业创新有条件、干部创业有舞台、群众创富有机会。

  ——必须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善于运用系统方法抓改革、谋创新、促发展,既是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也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对永康来说,要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抓住“牵一发动全身”的工作重点,全局谋划,战略布局。要抓住“一子落满盘活”的关键环节,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不断增强工作的科学性、协同性、能动性,努力打牢高质量之基、激活竞争力之源、走好现代化之路。

  ——必须更加注重形成“重要窗口”的标志性成果。形成具有永康辨识度的重大标志性成果是我们的政治责任与政治担当,是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的应有之义。对永康来说,要始终坚持省市所需、永康所能、群众所盼、未来所向,争先突破。要强化基层首创,在“龙山经验”的深化推广提炼中,不断擦亮社会治理的“窗口”成色。要重点突破、系统集成,在县域经济治理现代化中,不断完善“窗口”的基层场景。要拉高标杆、对标赶超,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集群迭代升级中,不断丰富“窗口”的内涵。

  “十四五”期间,我们要重点抓好七个方面的大事:

  (一)锚定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建设更具发展潜力的匠心城市。始终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深化创新平台建设,打造“1+1+5+N”创新体系,建成一批公共研发平台,推进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等重大平台建设,办好五金工业设计大赛等标志性活动。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行动,推进科技型企业增量提质,建成一批高等级企业研究院。优化人才发展机制,实施工匠培育工程、蓝领技能提升工程,打造城北高教园区,建成一批“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多渠道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二)聚力完善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更具世界影响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始终把经济发展着力点聚焦在实体经济上。实施“永康五金”区域品牌提升工程,深入推进“质量革命”“品牌点亮”行动,大力培育“隐形冠军”“单项冠军”,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提质扩面,构建一批区域品牌质量标准体系。实施“强链永康”工程,协同推进产业链强链稳链畅链和供应链重组备份替代,做精做强10条标志性产业链,组建一批企业共同体。实施“千帆计划”,重点扶持一批有竞争优势、成长性好、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优质企业,形成梯度分布、结构合理的企业群体。实施产业集群升级行动,围绕现代五金、电子信息、生命健康产业,集聚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研发制造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较强竞争力创造力的“新星”企业群体。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全面推行智能制造2.0,加快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加快设备联网上云、数据集成上云、工业整体云监管等深度云应用,打造省数字经济创新示范市、智能制造示范市。

  (三)全面推动城乡协同,加快建设更具吸引力的现代化城市。优化功能布局,拓展中心城区规模,以总部中心、田川未来社区为核心,构筑高端商务功能区;以江南山水新城为依托,打造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人、城、境、业”协调发展的未来新城;以四方集团老厂区为基础,打造城市创意休闲区。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市民中心公建群项目,改造提升金胜山公园,实施老330国道和老金温铁路改造,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打通城区断头路。加快城区有机更新,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优化城市建设模式和实施机制,有序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建成一批未来社区。深化城乡融合,支持古山深化省级小城市培育试点,支持石柱融城发展,支持花街、象珠、唐先依托大寒山打造“十里康养”走廊。支持方岩创建国家5A级景区,支持芝英建设千年古城。大力弘扬“胡公文化”“陈亮文化”“五金文化”,构建“一山两地两条街,一村一镇五条线”的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聚力乡村振兴,深化“千万工程”,推动乡村“五化”融合发展,创建省美丽乡村示范市。

  (四)深度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快建设更具包容性的开放型城市。实施新一轮扩大有效投资行动,加大科创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化产业链、高等级物流平台投资,健全重大项目投融资、招引落地机制,树立“大财政”理念,盘活国有资产。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加快义龙高速及连接线等重大交通项目建设,形成“一绕一环三纵三横”路网。打造“四港”联运物流体系,畅通宁波舟山港、台州港、温州港货运通道,谋划通用航空机场,建设中国(永康)五金物流港。依托G60科创大走廊,用好上海“中国永康五金大厦”,探索“沪杭研发、永康转化”产业合作模式。激活多层次消费,完善商业配套,建成万达广场,赋能中国科技五金城,提质改造步行街、巴黎商街、高镇商业区等夜间经济集聚区。大力推进数字化贸易,探索研究RCEP经贸合作,积极对接浙江自贸区,深化省供应链创新应用试点,推动电商繁荣发展。

  (五)更加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加快建设更具承载力的生态文明城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大力推进经济生态化,持续淘汰落后产能,拓宽固废综合利用渠道,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实施碳排放达峰行动,持续推进全社会节能降耗。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升级实施“158”碧水蓝天工程,实现细颗粒物和臭氧“双控双减”。全域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建成“无废工厂” 等10大应用场景,打造全省标杆。加强生态系统化培育,完善“一带七廊”生态空间主格局,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加强水域生态系统保护,建成历山国家森林公园、石柱省级湿地公园、南溪湾公园、永祥美丽风景带。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深化国土绿化行动,高标准推进废弃矿山综合利用。

  (六)着力深化省级县域经济治理改革试点,加快建设更具引领性的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创造性落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战略。建设“云上永康”,围绕民生“零次跑”、政务“一件事”,加大数据归集共享。以“全生命周期一件事”的视角,丰富应用场景,推进“1818+N”多业务协同应用落地。建设信义之城,创新“大数据+信用监管”,健全信息互联共享机制。持续丰富“民营企业家节”内涵,全面开展驻企服务、联企纾困、代跑代办,不断深化“三服务”,努力做到“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建设法治政府,构建全方位政府监管、全闭环行政执法、全链条企业保障“三大体系”,总结推广“综合查一次”实践经验,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快建设更具幸福感的和谐家园。坚持“群众有所呼,政府有所应”。全领域守好民生底线,加大退役军人等重点人群就业创业帮扶力度,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逐步提高低保补助标准,有序扩大社会救助范围。深化多层次特色养老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发展养老产业。高质量实现教育“普惠共享”,织密学前教育“网底”,加大义务教育优质资源供给,提升高中教育质量,擦亮职业教育名片,加快高等教育谋划,建成五金技师学院,健全教师多元化配给体系,争创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市、省教育现代化市。高水平推进“健康永康”建设,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完善公共卫生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重大疫情常态化防控机制,全域发展智慧医疗,规范发展社会办医,建成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争创三甲综合(专科)医院2家、三乙专科医院1家以上,打造永武缙医疗服务高地。高标准推进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发展“龙山经验”,深化 “一月一镇平安大会战”等工作抓手,守好安全底线,建设“平安永康”。

  三、全力以赴做好“十四五”开局工作

  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我市争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市启动实施之年,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2021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紧扣“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要求,围绕“九市建设”部署,聚焦“四攻坚四争先”,突出“数字赋能、拼搏实干”,坚决落实市委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聚焦品质永康、活力永康、匠心永康、文化永康建设,对标发力、积极作为,为“十四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好局、起好步。

  建议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5%,城乡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研发经费占比达到2.4%,完成省市下达的能源和环境指标计划。

  完成上述目标,要认真抓好以下11方面工作:

  (一)着力精密智控,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

  聚焦“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坚决做到“四个确保、一个力争”。深化“四色预警”工作机制,加强医疗机构、学校、养老院等特殊场所防控,严格落实“亮码+测温”。坚持人防物防成闭环,构建中高风险地区来永返永人员管控机制,严格控制聚集性活动规模,引导务工人员留永过年、错峰返乡返岗;全面落实进口冷链食品“全受控、无遗漏”,从严从紧加强入境物品规范管理。坚持信息共享抓联动,平战结合完善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机制。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加快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宣教卫生健康知识,毫不放松疫情防控。

  (二)着力科技与品牌双轮驱动,持续激发区域创新动能

  大力推进“永康五金”区域品牌建设,实体化运行“品牌办”,建设世界五金精品展示馆,提升“永康五金”区域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强企业品牌建设,新增“品字标”企业8家、“浙江制造”标准6项,争取承办全省“品字标”建设现场会。实施科创廊道新三年行动,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启用上海“中国永康五金大厦”,筹建杭州、深圳科创飞地,启动丽州研究院建设。开展新一轮科技企业“双倍增”计划,新增国家高新企业40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0家、省企业研发机构6家。实施人才新政20条,深化“揭榜挂帅”技术攻关,培育引进高层次人才30名、高技能人才1400名,让科技人才成为永康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下转4版)


永康日报 政府工作报告 00003 政府工作报告 2021-02-02 永康日报2021-02-0200005 2 2021年02月0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