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
(上接1版)
重大项目联动推进。国家林草装备科创园获批落地,电子信息产业园完成首批项目招商,新开工小微企业园12个。抢抓政策“窗口期”,争取地方政府债券25.6亿元,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3个。突出强链补链抓招商,举办珠三角智能制造产业对接洽谈会,引进3亿元以上项目14个,市县长工程项目落地率达75%。创设“四马攻坚”项目推进机制,破解难题202个,省、金华市重点建设项目投资完成率分别为120%和134%,投资增速位居金华前列。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向上争取用地指标3762亩,消化批而未供用地1586亩,盘活存量建设用地1712亩,低效用地再开发3058亩。
提振消费举措有力。“制造业+电商”加速融合,直播电商、社区电商业态不断丰富,淘宝村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批发零售业改造提升工作获省政府激励,网络零售额突破1000亿元,快递业务量达4.8亿件、增长35%。出台“消费10条”,发放消费券5600万元,开展“云购五金优品、畅享永康品质”系列活动,举办规模以上展会25场。电商公共服务中心、五金直播大厦、宝龙广场等重大服务业项目投入运营,万达广场开工建设。获得“外拓内”“五优联动”等4个省级试点。
这一年,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创新活力持续迸发。
多领域改革纵深推进。紧扣“一局一事一出彩”,创新推出“法拍房”“僵尸车”等10项“一件事”集成改革,工伤“一件事”登上《领跑者》,获郑栅洁省长批示肯定;医保基金“四色预警”、永武两地医保联动登上《竞跑者》,村级组织“三资”监管创出永康经验。以空前规格举办首届“民营企业家节”,隆重表彰30位“常青”“青藤”“青蓝”企业家。强化“互联网+监管”,掌上执法率达99.96%。纵深推进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企业开办实现“零成本”,平均开办时间缩至18分钟。深化“整体智治、云上永康”行动,启动城市大脑建设,“一数通用”综合平台、数字小微园获省数字化赋能优秀案例。事业单位改革全面完成,邮政管理局挂牌成立。国投控股获批AA+主体信用评级。县域营商环境指数位居全国第24位。
五金产业创新链持续强化。建成省五金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智能门(锁)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新增国家高新企业74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87家。深化“对标达标”提升行动,新增“品字标”企业10家、“浙江制造”标准17项,获得专利授权1.2万件。实施“智汇丽州”引才工程,“揭榜挂帅”引进顶尖人才6名、领军人才25名,破解重大难题4个。举办首届工程师大会,成立永康博士联谊会北京分会。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实现零突破。
多方位开放更趋深化。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建设海外仓11个,外贸出口逆势增长30%以上,跨境电商网络零售额位居全省第二。产业集群跨境电商、供应链创新应用获省专项激励。实施对外投资101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500万美元。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颁发金华市域首份长三角“一网通办”营业执照,25家医疗机构纳入长三角异地就医范围。与四川理县、遂宁船山区共建“三方四地”飞地园区,对口合作、山海协作持续深化。
这一年,我们强化统筹融合,城乡建设日新月异。
城区面貌加快蝶变。深化“多规合一”,开展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田川未来社区开工建设,大塘沿安置区全面动工。新330国道一期建成通车,杭丽铁路列入国家规划,义龙高速达成区域合作,金台铁路、金温客货线迁建主体完工,新客运中心建成投用。深入开展城乡环境“创佳评差”、“打破假围墙”等专项行动,增划停车泊位3.6万个,拆除违建285万平方米,获评省基本无违建市,创成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全线动员、全民参与,以全省第三的成绩高分通过省示范文明城市验收。
乡村振兴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千万工程”,创建省美丽乡村特色村5个、精品村34个。全域开展美丽城镇建设,龙山获评美丽城镇省级样板,西溪获评省森林康养小镇,方岩获评省首批商贸特色镇,唐先获评省特色农业强镇,舟山获评省4A级景区镇。芝英古城、铜山岭钱王古道列入全省大花园“耀眼明珠”培育。精品农业特色彰显,单季稻单产连续8年破金华记录,获评“河姆渡”杯粮食生产先进县市。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高质量推进第二轮中央环保督察问题整改,工业固废“五步法”获中央环保督察组肯定。获评美丽浙江建设工作优秀县市。深入开展“污水零直排区”建设,19个镇级工业区实现雨污分流,市控地表水断面水质稳控在Ⅲ类以上,南溪入选省“美丽河湖”。全域创建省空气清新示范区,年空气优良天数达354天,PM2.5平均浓度29微克/立方米。扎实开展“无废城市”建设,小微企业危废收运“12369”模式全省推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端头模式”走向全国,餐厨垃圾集中处置、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加速推进。
这一年,我们关注民生福祉,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社会保障稳步提升。圆满完成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新增城镇就业2.64万人,登记失业率1.74%。实现低收入群体三项政策性保险全覆盖,全省率先实施“刷脸就医+信用支付”医保一站式结算,基本医保参保率达99.98%。永康磐安签订跨区域引水协议。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通过验收,城乡实现同质饮水。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金技师学院开工建设,永康一中与杭二中开展深度合作,“公民同招”政策平稳实施。挂牌成立浙江老年开放大学永康学院,城西中学等14个项目完工,新增学前学位3390个。“三医联动、六医统筹”列入省级试点,完成中医院迁建,新增名医工作室5家。获评省文旅产业融合试验区,创成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市。新增农村文化礼堂63家,完成文物建筑抢救10幢。建成城区“15分钟健身圈”。深入推进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获评省双拥模范城。
社会治理亮点纷呈。高规格举办首届“龙山经验”高峰论坛,创新开展“一月一镇平安大会战”,“一警情三推送”获评全国“智慧警务”创新案例,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得到中央督导组肯定,成功创建省“无信访积案市”。完善防汛抗台、防灾减灾体系,区域应急服务中心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完成安全生产综合治理三年行动,安全事故数下降26%,交通事故亡人数下降16%,企业类火灾下降64%,“平安永康”实现14连冠。
各位代表,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永康“十三五”跨越发展的生动缩影。回顾过去的五年,我们围绕“全面奔小康、永康新腾飞”总要求,励精图治、奋发图强,极具挑战,但又极不平凡、极富成效。
五年来,综合实力在砥砺奋进、提质增效中得到增强。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527亿元增长到64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由48.5亿元增加到60.7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从4.6万元、2.4万元提高到6.2万元、3.2万元,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0.3万元。三大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胜利,连续14年位列县域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全面小康社会指数位列全国县级市第28位,获评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
五年来,发展质量在数字赋能、创新驱动中得到提高。数字化改造提速推进,实施技改1266项,建成智能工厂(车间)12个,企业上云6700家,两化融合、信息化指数进入全省第一梯队,获评“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试点示范市、省振兴实体经济财政专项激励资金试点市。加快补链强链,落地重大项目27个。引进中科院苏州医工所等一批研究机构,国家五金产品质检中心等支撑平台相继建成,国家高新企业从53家增加到216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从135家增加到667家。创办永康博士大会,建立院士专家和博士后工作站19个,引进一批国家级、省级领军人才,连续九年蝉联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质量品牌建设走在全省前列,获评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全国十大质量魅力城市,“永康五金”成为全国魅力品牌。
五年来,营商环境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得到优化。“最多跑一次”“无证明城市”等改革跑出加速度,民生事项实现“一证通办”,“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成为常态,政务事项掌上可办率、零次跑率分别达97%和98%,市场主体突破13万户。国资国企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承办省国资国企改革工作现场会,五金城集团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全面取消农业户口,行政村规模调整为402个,殡葬改革经验全国推广。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义新欧”货柜出口1200个,出口额从243亿元增加到425亿元,入选餐厨用品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与意大利都灵、瑞士弗劳恩费尔德结为友好城市。
五年来,城乡发展在加强统筹、追求优雅中得到推进。加快农业现代化,“三品一标”认证达72个,五指岩生姜、舜芋、灰鹅入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评全国农村电商发展十大典型县市、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县市。全域完成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建制村实现“村村通客车”。大力推进“优雅城市”建设,城市化率从59.5%提高到68%,江南山水新城完成高品质规划,解放街和方岩风景区加快重建,实施城中村改造7个,贯通城区断头路6条,完成绿道建设134公里。连续实施两轮“158”碧水蓝天工程,单位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24%,森林覆盖率提至56.8%,生态环境公众满意度连续九年提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通过水利部验收,民生水务“六个率先”经验全国推广。
五年来,民生福祉在共建共享、惠民安民中得到提升。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家庭人均年收入9000元以下农户、省定集体经济薄弱村“三个清零”。新增城镇就业9.93万人,转移就业农村劳动力3.1万人,获评省“无欠薪”城市。医疗保险、居民养老保险补助标准分别提高66.7%和74.4%,大病报销比例提高30个百分点。“丽州家园”福利中心和16个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高考一段线上线数连创新高,公办幼儿园实现镇级全覆盖,15年教育普及率达99.6%。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组建第一人民医院和中医院两大医共体。完成撤县建市后首部地方志编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现零突破,建成农村文化礼堂249家,影视企业(工作室)达1295家。
五年来,政府作风在学思践悟、比学赶超中得到锤炼。高质量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深入实施“两强三提高”行动,驰而不息纠治“四风”。坚持依法行政,深化行政复议和综合执法体制改革,完成“七五”普法,自觉接受市人大依法监督、市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代表建议1249件、政协提案1415件。坚持“政府过紧日子”,“三公”经费下降38%。强化审计监督、监察监督,财政监督制度建设填补全国空白。
同时,我们进一步发展老龄、慈善和关心下一代事业。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等人民团体开展工作,加强民族、宗教、工商联、侨务、对台、气象、民防、档案等工作,深化国防和军队双拥共建。
各位代表,过去的五年,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叠加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扑朔迷离的中美贸易战,全市经济增速有所放缓,部分指标没有完成预期目标,但我们遵循发展规律、发挥制度优势,在克难中谋创新、在创新中促发展、在发展中求突破,实现了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成就。这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永康生动实践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金华市委市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人民凝心聚力、奋勇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行各业辛勤劳动的新老永康人民,特别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全体离退休老同志,向驻永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外创业发展的全体永商,向所有关心、支持永康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的困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要素保障存在较大瓶颈,“用地难、用地贵”没有破题,“引人难、留人难”依然突出;城市能级提升不快,教育、医疗、住房等优质服务供给不足,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有较大差距;低段位市场竞争依然存在,科创氛围不够浓厚,区域品牌不够彰显;各类矛盾风险时隐时现,企业“两链”化解任重道远,自然灾害、安全生产、公共卫生等问题还需时刻关注。面对这些困难与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措施加以解决。
二、“十四五”时期的
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根据中共永康市委《关于制定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市政府编制了《永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请大会审议。经本次大会批准后,市政府将认真组织实施。
(下接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