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鲜供应充足 冷链溯源保障
年底猪肉价格
出现小幅反弹
□记者 应柳依
本报讯 作为餐桌上的重要食物,猪肉价格的涨跌备受市民关注。今年10月,猪肉价格在连续上涨半年多以来首次出现明显下跌,而11月中下旬后,刚刚下跌不久的猪肉价格又开始拐头上扬。眼下,元旦、春节逐渐临近,我市猪肉价格能否稳定,市场供应能否保障,疫情之下进口冷链食品如何放心消费,这些关于菜篮子的事牵动着市民的心。
猪肉价格略涨 市场供应充足
21日,记者陆续走访了我市多家菜场发现,每家菜场内的肉摊上猪肉产品均货源充足。
虽然各类猪肉产品价格较半月以前略有上涨,不过市民的购买热情不减。“家里有孩子老人,每天都要炖些骨头汤,涨得也不多,可以接受。”在华丰菜场,市民吴女士得知肉价上涨依旧选择购买。据了解,近几日,猪肉的零售平均价在每斤25元至28元不等,较11月中下旬价格上涨约每斤2元。
“每年年末是猪肉消费的旺季,因为这段时间是市民大量采购猪肉制作咸肉、香肠的高峰期。”华丰菜场负责人张书品介绍,近期猪肉价格上扬,或许与市民的需求量增长有关。另外,市民对于进口冷链猪肉的担忧,也间接促使生鲜猪肉的需求增长。
虽然近期猪肉价格略涨,但我市猪肉供应却十分稳定。据市农业农村局介绍,为保障本地猪肉消费市场货源充足,我市每年都会从市外调运一部分生猪。从今年的情况来看,平均每天调运约200多头生猪。与此同时,今年我市还新建了一个年出栏3万头以上生猪养殖场,计划投建2个年出栏超10万头生猪养殖场。
进口冷链溯源 市民采购放心
连日来,国内多地发现冷链食品及其外包装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呈阳性,产品涉及冷冻海鲜、猪肉、牛肉等。
不过,本地消费者可放宽心。据悉,截至20日,全市共激活冷链经营主体217家,餐饮行业146家,没有冷链食品生产企业。全市大润发、欧家、世纪联华、永辉、物美、华联等大中型超市已停止或限制销售进口冷链食品。90%以上经营主体已将进货端改为省内,减轻进口冷冻食品的防疫压力。
目前,全市217家运用“浙冷链”食品追溯系统,对上游供应链的冷链食品扫录“溯源码”,全面掌握其供应链流向,实现从供应链首站到消费环节的闭环追溯管理,有效杜绝问题冷链食品流向消费者。
记者在走访中也印证了这一点。“例如猪肚、猪舌、鸡翅、鸡爪等进口冷链食品,从产品检验检疫证明、核酸检测报告、消毒证明到冷链食品溯源码等十分清晰,流通都有具体信息登记。”张书品说,为了让市民采购更加放心,市场还专门建立了市进口冷链食品物防工作群。
■相关链接
那么,市民选购、清洗和烹煮进口冷链食品具体需要注意什么?
在选购方面,市民要去正规超市或市场选购冷链食品,不要采购没有明确来源信息的冷链食品。在挑选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用手直接接触食品,最好用超市准备好的夹子挑选食品然后放到塑料袋中;接触生鲜食品后的手避免触摸口、鼻子和眼睛;购物完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和流动的水充分洗手。
在清洗和烹煮时,要保持厨房通风,建议对厨房台面和其他物体表面经常清洁并擦拭消毒、餐炊具要经常高温消毒处理。食物需注意生熟分开,且要彻底烧熟煮透,冠状病毒不耐热,正常烹饪温度(70℃)即可杀灭病毒,尽量避免生吃、半生吃、酒泡、醋泡或盐腌后直接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