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抗美援朝战场上一名勇敢的军医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
70年前,在中国主权和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的关键时刻,在朝鲜民族处在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人民志愿军毅然跨过鸭绿江,赶赴朝鲜战场,出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历时2年零9个月的浴血奋战,粉碎了美国武装占领全朝鲜的企图,谱写了一曲中华民族反对侵略、反对霸权的国际主义之歌。后来我国把10月25日揭开抗美援朝战争序幕之日定为抗美援朝纪念日。
当年,在永康大地上也涌现了不少热血青年踊跃报名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英勇战斗,有的甚至血洒异国他乡。70年弹指一挥间,祖国日渐昌盛,人民幸福安宁,美好的生活来之不易。在国庆、中秋佳节到来之际,举国欢庆、万家团圆之时,让我们走近当年的志愿军老战士,听听他们当年的英勇事迹,聚焦他们不平凡的人生。即日起,永康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将与本报联合推出“双拥进行时”延伸栏目——“永远的英雄儿女 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系列报道,一展志愿军老战士保家卫国风采。
□记者 潘燕佳 实习生 孙灵棵
“一架敌机突然出现在上空,机关炮雨点般向我们扫来,随后数发炮弹呼啸而至。二度入朝的护士长张道华指挥战友们隐蔽,自己却被一发炮弹击中,壮烈牺牲……”
自小学医,曾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担任军医的吕章威,对赴朝参战那一幕幕至今还深深印在脑际:敌机无情,弹片横飞,战争残酷,多少年轻的志愿军战士血洒异国他乡啊!
1950年秋,朝鲜战争爆发,年仅14岁的吕章威怀着一腔热血报名参军。领兵的部队首长见他年纪太小,没有录用他。吕章威却不气馁,1951年2月他再次报名。首长感动于吕章威的决心,终于同意了他的申请。经过小半年的集训,吕章威以军医的身份奔赴朝鲜战场。想不到入朝第三天,他就被敌机轰炸掀起的石头炸伤(至今留下伤残),但他还是坚持跟随部队急行军。到了60军后方野战医院后,他和战友们就不分昼夜投入到抢救伤员的工作中了。
在一次战斗中,先头团激战了一天一夜,指挥员眼见粮袋光了,进不了城,赶紧下令回撤。撤退过程中,吕章威前头忽然传来“啊呀”一声痛呼,原来是来自上海的护士小林不慎摔倒了。吕章威连忙给她包扎膝上破皮的伤口,小林却因为饥饿,又加上来了例假,哭着不想走了。吕章威顿时急了:“你别犯傻了,这是什么时候,我带着你!”而此时的吕章威同样腹内空空,周身乏力,又要架着小林撤退,每跑一步几乎都要用尽全力。吕章威的胃开始翻滚,不住地涌动酸水,从口里鼻腔往外冒,又苦又涩。一位年纪较大的军医见他难受呕吐,悄然告诉他:“那是胆汁,不要吐,咽下去。胆汁没有了,生命也没有了。”他于是强忍着喉管火烧火燎的灼痛,一口口往回咽苦汁。
天亮时,吕章威等人终于赶上了隐蔽在山沟中休息待命的大队。但就在这时,一架敌机悄无声息地出现,炸弹倾泻而下,好几名护士倒下了。吕章威和一名陈姓军医逃入到森林中,与医院大队失散。他们在阴森茂密的森林里迷了路,走了半天终于找到了一座破败的庙。庙内供桌上堆着供品,大多是落满灰尘的腐烂果品,所幸木盆里还有块已长出白毛的打糕(糍粑),揭开霉衣,里头洁白的糯米糕尚可食用。勉强果腹后,吕章威等继续北进,傍晚时遇到二支队二营的收容小队,终于在拂晓时分被带回到野战医院新营地。
战场条件艰苦,忍饥挨饿是常态,实在没有东西吃时,吕章威只能靠小草、树的嫩叶充饥,煮过的灰菜算是美食了。饿得最长的一次,他整整7天粒米未进。补粮那天,战友们腮帮子、鼻子上都粘了一层香喷喷面粉,吕章威一口气干咽了两碗炒粉……
每天大量的伤员让军医们忙得像停不下来的陀螺。敌人的飞机又常来突袭,有一回为了抢救一个伤员,吕章威被震倒在坑里,整个人埋在土里。尤其是第五次战役的后期,我军伤亡严重。看着一个个鲜活的战士在死亡线上挣扎,吕章威整整七夜没有合眼,直到第八天的黄昏,他抬头看了一眼山洞外就不省人事了。身边的伤员以为他过劳死,纷纷大喊:“医生死了!医生死了!”叫喊声引来医护人员,这才抢救了他的生命。
停战后,组织决定留下一些人寻找、清理烈士遗骨,集中安葬。这个时候谁都希望尽早回家,吕章威也不例外。但一想到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他们暴尸荒野,亡于异乡,他们姓甚名谁,来自哪里,没有人知道,吕章威的心头又涌起一阵悲痛,想为他们做点什么。于是当部队首长开会动员的时候,吕章威毫不犹豫地说:我留下。就这样,他留在朝鲜带领一个排的战士,在分配的战场上搜寻烈士遗骨。他们不怕脏与臭和哑弹,怀着深厚的战友情,几乎翻找了每一寸责任区的土地草木,找到了100多具烈士的遗骸,一一挖出,画出地图,做好整理记录,然后集中埋葬,便于以后查找。
1957年,出色完成任务回国后,吕章威被组织安排到国防科工委五院工作,成为钱学森院长的一名保健医生……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吕章威在朝鲜整整待了五年,荣立三等功三次。
9月28日,得悉第七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安葬仪式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忠骨终归故土,吕章威更加觉得当年继续留在朝鲜寻找整理烈士遗骸工作的重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