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90后医生千里援川“医路”情
——市一医口腔科医生黄雨飘援川侧记
黄雨飘在当地学校开展体检。
黄雨飘指导开展手术。
黄雨飘指导当地医生。
3日,市一医口腔科医生黄雨飘结束援川工作回永。此时,距离2018年7月他启程远赴2000公里外的四川省阿坝州理县人民医院挂职口腔科副主任,开展援川工作已经过去整整一年半时间。在18个月时间里,这名90后医生尽己所能为理县人民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被理县卫健局评为对口支援优秀工作者、优秀援藏医务工作者。如今,同事们已经接过黄雨飘的接力棒,市一医的援川之路还在继续。
□记者 李梦楚
舍下有孕妻,义无反顾援川去
黄雨飘是一名90后,2013年从浙江省中医药大学口腔医学专业毕业后,便一直在市一医口腔科工作。“我的父亲也是一名医生,我从小便在医院长大。”黄雨飘说,自己对医生这个职业有种特别的向往,报考大学时理所当然地填报了医学院校,理所当然地成为了一名医生。
2018年,黄雨飘平静的生活泛起了波澜。“听说医院在遴选援川医生,又刚好是选拔口腔科医生,要求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奉献精神,我很心动,就报了名。”对于黄雨飘来说,当时最大的顾虑便是怀孕5个月的妻子,如果执行援川任务,势必就不能陪在妻子身边。
黄雨飘的妻子也是一名口腔科医生。对于丈夫的远行,她有委屈有不舍,可对于医生的“援川梦”,她有理解有支持:“好男儿志在四方,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为国家做点有意义的事,也为孩子树立榜样。”就这样,黄雨飘通过选拔后义无反顾地踏上了援川路。
2018年7月18日,经过10多个小时的辗转,黄雨飘终于来到援川的目的地——理县人民医院。而这一天,正好是他的27周岁生日。
“这个巧合,让我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黄雨飘说,“援川任务既是挑战,也是责任。作为永康市第一位来到理县的援川医务人员,我不仅代表着自己,还代表了医院,代表了永康,所以我不仅要好好干,还要当好两县卫健系统和两个医院之间的桥梁纽带。”
迎接新挑战,主动作为有担当
来到理县人民医院后,黄雨飘马上投入到日常门急诊工作中。
很快,他迎来了援川以来的第一项重要任务——征兵体检。为了不出差错,他事先学习体检标准和要求,积极向往年的负责人请教。体检当日,忙碌的工作一直从上午9时持续到下午1时。“每次抬头一看,都看到有很多人在排队等候,根本顾不得休息。”尽管这样,黄雨飘也不觉得辛苦,能够为理县人民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感到无比自豪。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地群众的健康意识、健康状况,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加理县全民免费健康体检活动,走访了大半个理县,为当地群众进行口腔体检,同时他也发现,当地群众健康意识不强,亟需改变。
有一次,一名颈部重症感染患者被收治入院,但患者和家属都想放弃治疗。黄雨飘一边鼓励患者一边积极治疗,还请求永康市一医远程会诊。一个星期后,患者病情好转,转到具备医疗条件的上级医院治疗。1个月后,患者出院,又专门回到理县人民医院感谢了黄雨飘。
“增强群众健康意识,就能避免类似事件发生,挽救生命。”抱着这种想法,黄雨飘积极参加各种医疗体检、义诊等活动,用专业技术、热情态度留住病人。有时他走在路上,常有热情的群众跟他打招呼。一声“黄医生”,是对他援川之行的最大认可。
积极传帮带,结对帮扶促成长
在一年半的援川日子里,黄雨飘也发现了理县医疗质量不高的症结所在:当地医疗人才缺乏,医生对于复杂疑难的病例无从下手,有些病人不在基层就诊就直接去了上级医院。
一次次的经历,让黄雨飘意识到:“援川医生的任务并非‘治病’这么简单,除发挥所长为当地群众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外,更重要的是带动当地医疗水平提升,把永康的技术留在理县,提高县域就诊率。”
在平时的工作中,黄雨飘努力地通过带教查房、技术指导、业务学习、病例讨论等方式,把临床思维和治疗经验传授给当地医生,提升受援医生的技术水平。
原先,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是与眼科、耳鼻咽喉科一起开展工作的,专职口腔科医生只有两名。在黄雨飘的建议和推动下,理县人民医院不仅选派口腔科医生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还新招了1名口腔科医生,且完成了口腔科与五官科的分科。同时,市一医“大后方”也给了黄雨飘许多支持和帮助,援助了根管长度测量仪等医疗设备。
支援西部,燃烧青春,奉献才智。黄雨飘说:“援川不只是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和历练。援川期间,理县人民医院口腔科门诊量、业务量均大幅度增长,当地口腔科医生也已经能独立开展口腔医疗工作,我感到无比自豪。虽然我已经告别援川时光,但我的同事陈为、凌志宇等援川工作者已经接过我的接力棒,这条跨越千里的援川路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