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5版:西津吟风

文章导航

  双子国保

  耀九州

  □陈有福

  即将逝去的2019年,双子国保——后吴村古建筑群、下柏石陈大宗祠名列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无疑是我市文化界的一件盛事。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的成功,实现了我市国保单位“零”的突破,也实现了我市几代文物工作者的夙愿,标志着我市文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值得骄傲的事情,具有里程碑意义。

  双子国保的实现,进一步丰富了永康作为五金名城的文化内涵,提升了永康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进一步做好我市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和文旅融合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后吴村乡土建筑是第六批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前仓镇后吴村。现基本维持原有古村落的形态,并保留有大量格局完整的乡土建筑。规模宏大、建筑类型丰富、建筑时代跨度较大、建筑构造特征具有鲜明地域性。从明代至民国各时期,均是同时代、同类型建筑中的典型代表,是江南传统建筑传承演变的一部活教材。本次后吴村乡土建筑申报的国保,包含衍庆堂、吴氏宗祠、丽山公祠、澄一公祠、德杰祠堂、吴仪庭公祠、向阳公祠、树玉堂、存诚堂、司马第、长房起源屋、前轩间、桂花居、吴崇岳宅、吴贵盛宅、南峰拱秀宅、新屏山精舍、醴泉井、老街店铺、同仁堂药店、宝童塔、镇南庙等22处建筑。后吴村乡土建筑记录着这些传统生产工艺与村民生活方式,是后吴村人的情感寄托之所,激发着他们爱乡爱土的热情,是研究传统乡土社会结构的活化石。

  陈大宗祠为第五批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芝英镇下柏石村。据《永康柏石陈氏宗谱》记载,陈大宗祠由下柏石村民陈淑桂、陈淑魁、陈鸿道等主持修建,于清康熙三十二年(公元1693年)建成,建造年代确切,建筑平面为矩形,布局规整,中轴对称。建筑五开间共三进,中轴线上依次由门楼、戏台、中厅、太子台、后堂及两侧厢房、钟鼓楼、茶亭组成,建筑依地势而建。宗祠中设钟鼓楼、茶亭的形式与布局在明清时期的浙中地区乃至浙江省内宗祠建筑中所不多见的,规模较大且保存完整可为特例,为研究永康地区清早期宗族制度的特殊实物例证。尤其是宗祠内精美别致的雕花构件与各色彩绘整体保存较好,历久弥新,栩栩如生,体现了当地工匠高超的建筑技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后吴村古建筑群、下柏石陈大宗祠,以建筑的形式留住了时光,也留住了一段过往的历史。这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留如此完整,这是先祖馈赠给我们的重要的历史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凝聚了无数先人的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也充分说明我市40年的文物保护工作是卓有成效的。如今这两颗文保双子星,闪耀丽州城。如何让历史的沉淀在新的时代散发出熠熠光辉和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历史赋予我们后人的重任!


永康日报 西津吟风 00015 2019-12-31 永康日报2019-12-3100007;永康日报2019-12-3100010;11525484 2 2019年12月31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