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铜山一带能抱团发展民宿经济吗
铜山岭钱王古道人文底蕴深厚 众多村落山水资源丰富
□记者 程明星
今年4月,我市首届古道越野马拉松在舟山镇铜山村成功举办。那里山环水抱,奇峰林立,村民热情好客,给运动员和游客留下了“大美铜山”的良好印象。近日,记者专门前往,一探该村及周边自然村落,发展农家乐经济的前景。
铜山村碑
钱王古道
吸引山外客远道而来
进入铜山村新建不久的偌大村广场,第一感觉就是,大山深处竟然藏着这样一处“世外桃源”。2015年,铜山岭钱王古道被评为“浙江省最美森林古道”之“浙江十大人文古道”。今年4月,古道越野跑起点设在铜山村。这个原本不起眼的村落,从此成了网红村。
铜山村村委张忠良告诉记者,铜山有众多的古道,开凿于山谷,穿行于林间,连接于各寮,沟通于外界,形成一个纵横交错的古道网络。铜山岭古道始于东岙岭脚,途经岭脚弯头、乔公垭、黄泥岗头、大秧田、铜山岭头,下行经小岭脚止于林坑,全长约5公里。岭头与小岭脚均建有凉亭。路宽约为一米,由石子、石板砌成。从前,山里山外“山里侬”须经此赶集、上方岩,而芝英、古山、胡库、方岩等地的“外洋侬”要经此进山担柴背树。
2015年,传说中吴越国国王钱镠巡视铜山铜矿走过的古道被称为“铜山岭钱王古道”。该古道起始于方岩后浅,经铜坑、庙口、林坑、铜山岭头、仰天灯盏到大秧田,另加小岭脚经新岭至独松段,全长约9公里。
谈论起这条人文底蕴深厚的古道,张忠良言语中透露着自豪与期待。他说,当下全民健身“越野热”,政策倡导深挖农村文化,铜山村大可在古道上做文章,吸引旅客,追溯历史。铜山村地处山区,全村高山梯田梯地400多亩,有省级公益林近500亩,森林覆盖率在90%以上。村民居住分散,十几个自然村像珍珠般散落群山之中,自古就有“铜山十八寮”的美称。驴友们既能奔跑古道,感受古人采矿生产的勤劳,又可沿途欣赏大山深处的原始村落。 张忠良透露,早在2017年,村两委便多次组织党员干部到磐安尖山镇乌石村等地的农家乐考察学习。对照这些成功搞起休闲农家乐的村子,铜山村先天自然优势也是不遑多让。
为留下山里菜味道 不请外地厨师
记者来到铜山村“南通农家乐”。店主汤小娃正悠闲地看着电视。一楼大厅内,摆放着3张圆桌,旁边紧挨着灶台厨房,给人第一感觉就是地道的农村风格。
得知记者的来意,刚从田地回来的陈南通热情地介绍起了办农家乐的初衷。他说,自己是村里最早办起农家乐的村民之一。当时铜山村最辉煌的时候,便有8家农家乐。
“原先开起这个农家乐是单纯想着和妻子少点日晒雨淋,就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为当时周末及节假日外乡人提供餐饮休闲服务。陈南通说,城里人到了农村就图个不一样,看看山转转水,再吃上几口农家菜。他家的农家菜其实都很简单,豆腐、白菜、小青菜、土鸡等。
“时蔬是自家种,豆腐是自己磨的,南瓜馒头面也是纯天然发酵的,鸡、鸭、鱼都是自家养的,原材料绿色健康,游客吃着也放心。”谈起了自家的特色菜肴,汤小娃滔滔不绝。“糕干麦饼、蛋黄金瓜、小葱豆腐、红烧鱼等都是我家特色菜,游客来农家乐吃饭,图的就是原汁原味。”
两层的餐厅,最多时能招待8桌顾客。陈南通和妻子没有专门从外面聘请厨师。他们觉得,请了厨师,那个味道就不纯了。夫妻两人,合理分工。妻子做“主厨”,陈南通负责种菜、端菜,必要时可以拉几个邻居搭把手。
凭借着如此原生态的农家菜,顾客们好评不断,上门的新老主顾越来越多。这些年,陈南通的农家乐生意有模有样。
错位发展,实现民宿资源共享
沿着公路南下约三公里,来到与铜山村接壤的方丘自然村。
“你总算来了,走,我带你逛逛。”迎面而来的是原方丘自然村书记徐有财。
徐有财告诉记者,方丘实际居住人口不到40人,其中多为60到70岁的老年人。村里少了年轻人的活力,闲置不少空房资源,却也留住了大部分的原生态景色。跌水小瀑布、条石古道、方丘水库、门闩奇石等未开发的自然景观,美不胜收。
环望村落,记者发现,不少的空房依山而建,村里随处可见枇杷树,有一番“村子即果园”的感觉。徐有财说,方丘有着悠久的种枇杷历史,这里的枇杷汁多、肉嫩、皮薄、味甜,远近驰名。
村中心的一栋别墅式洋楼顿时引起了记者注意。淡黄色的洋楼,附带一个小庭院,庭院下是一个车库,用卵石贴砌。如此高雅的装修,在这个好山好水的小村落,自成一景。
村民徐秀苏说,夏日的方丘温度并不高,夜晚更是清爽,一把蒲扇足以应付。74岁的她,常年在杭州帮小女儿照顾孩子。今年暑假,她住不惯城里的空调房,专门回村过个小假期。她说,还是老家凉爽。
徐有财笑道:“如果说铜山村拥有绝佳的农家乐优势,那么我们方丘自然村闲置的空房大可打造民宿。”村旁的方丘水库,以灌溉为主,兼顾供水、防洪、发电等。整修中的方丘水库预计今年年底正式完工。方丘水库是该村发展民宿的一张金名片。
方丘水库一瞥
□记者手记
以点带面 抱团发展
8月份“利奇马”超强台风过境,铜山一带成为舟山镇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从方山口村到铜山村几个公里道路,就有几处坍塌,给远道而来的游客增加了进村的难度。令人欣喜的是,该村把灾后重建与发展农家乐结合起来。
据了解,铜山村目前农家乐只有四家,集民宿和农家乐于一体的只有一家。避暑农家乐在铜山村一带,还没有形成规模。
不论是徐有财还是张忠良,他们都期待乡贤回乡投资,有关部门加以政策引导及规划。他们相信铜山村定能带动周边村庄,提供避暑民宿一条龙服务,打造美丽乡村经济。
施工队正在修复古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