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日报 数字报纸


00014版:胡公文化

文章导航

  纪念毛主席赞评胡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60周年

  胡公书院讲坛:《胡公故事》选辑(二)

  胡公是官

  (编者按:今天是农历八月十三、胡公诞辰,谨以此文向先贤胡公敬上一份心礼。)

  胡公不是一般的人,是当官的人。胡公一生77岁,当官47年。

  胡公47年都当了哪些官呢?可以用四句话来归纳:第一句话,逮事三朝。他经历了三位皇帝(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是三朝元老。第二句话,十握州府。他在十个州当过一把手:浔州(广西桂平)、睦州(浙江桐庐一带)、温州、信州(江西上饶)、福州、杭州、池州(在安徽)、陈州(在河南)、杭州等。其中,两次出任杭州知州。第三句话,六持使节。北宋初,全国分为16个路,胡公在六个路担任转运使(发运使):江淮路、京西路(开封以西)、广南西路、江淮路、陕西路、河北路。其中,两次出任江淮路发运使。第四句话,选曹计省、历践要途。宋朝六个部(户部、礼部、吏部、工部、刑部、兵部),胡公全部都干过。

  □主讲 胡亦 整理 雨晨

  胡公最高官位“权三司使”

  那么,胡公当了这么多的官,最大的官职是什么?有人说:兵部侍郎呀!相当于国防部副部长,墓碑上是这么刻的,不少书上也是这么写的,我以前也这么认为。事实上,胡公担任的最大官职比兵部侍郎大得多了!什么官这么大?请看这个衙门:“三司”。他当过“三司副使”,还当过“权三司使”。

  北宋时期的政治制度是怎样的呢?在这里,我简要介绍一下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治国理政的方略。

  “三司”来源: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讲起

  赵匡胤当皇帝以前,国家处于五代十国时期,四分五裂,是赵匡胤把它统一起来了。赵匡胤当皇帝以后,在想:以前国家为什么一盘散沙呢?他与国师赵普讨论,赵普说:“皇上,我的理解,有两个原因:一是军权,二是政权,这两个权失控,皇权管不了它,国家就会分裂。”

  赵匡胤是当皇帝的人,很聪明啊,他讲:“你不要说了,我明白了,我已经有办法了。”什么办法?第一,解决军权问题。因为大将军手握军权,如果不忠,就会拥兵自重、独霸一方、变成军阀。赵匡胤原来是后周的一名大将,羽林军一号首长。他当年就结拜了石守信等将领,号称“义社十兄弟”。他当皇帝以后,这些兄弟个个都出人头地、手握重兵。一天,他把这些将军们召集到皇宫,请客,大家喝酒。喝得开心时,赵匡胤突然哭了。将军们说:“哎呀,皇上啊,你怎么哭了?”赵匡胤说:“我们今天这么开心喝酒,不知道哪一天你们谁?把我的脑袋砍走!”“哎呀,皇上何出此言?我们都是你的兄弟啊!”赵匡胤说:“你说,我这个皇帝是怎么当上的?”将军们说:“我们当年‘陈桥兵变’,为您‘黄袍加身’!”什么意思?原来赵匡胤还是后周大将时,有一次,他带兵打仗,走到宋州陈桥这个地方,部下不肯走了,兄弟们准备了一件黄袍,叫大哥赵匡胤自己当皇帝。如果大哥你不当皇帝,我们这次打仗,输了没有好结果;赢了,也没有好结果。为什么?当时后周的皇帝只是儿童,做不了主,都是身边的太后、太监等人把握朝纲。只有大哥当皇帝了,弟兄们才可能有出头之日。赵匡胤说:“是啊,我是这样当上皇帝的。可我当了皇帝以后,就没有睡好过一天安稳觉,老是梦见‘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在你们身上重演!”

  将军们急忙说:“皇上,不会的,我们都是您的好兄弟啊!”赵匡胤说:“你们不会,你们的部下会不会?”赵匡胤说:“有人叫我学刘邦!”刘邦是汉朝开国皇帝。刘邦当皇帝以后,把那些大将军,如韩信、英布什么的,抓的抓,杀的杀。自己来不及杀,就叫老婆吕后去杀,把开国大将几乎都解决了。将军们一听,哎哟,完了,今天脑袋要落地,都跪在地上一边哭一边哀求:“皇上啊,我们真的没有这个想法!我们下面的人也确实难说,皇上,看在兄弟一场的份上,您给我们指一条生路吧!”“好!”赵匡胤说,“我不是刘邦,你们都是我的好兄弟。但是,国家要稳定,百姓要安宁,不能再折腾了。看在兄弟的情分上,我们就来一个‘五讲四美’,你们只要把军权交出来就行。”

  赵匡胤紧接着说:“‘四美’:我给你们美酒,天天有美酒喝;我给你们分配美女;我给你们发美金,美好的金银财宝;我给你们美宅。你们呢,‘五讲’:讲身体、讲享受、讲家庭、讲安宁、讲寿命。当然,国家有事你们要召之即来。”

  将军们本以为脑袋不保,魂都吓跑了,听到“军权换‘五讲四美’”这几句话,魂慢慢地回来了,听清楚了,想明白了:与其赖着位置不走,什么时候让皇帝怀疑谋反,不光砍头,还要株连九族!不如现在乖乖交权享受呀!将军们都说:“皇上英明啊!万岁、万岁、万万岁!”随后,这些大将们纷纷呈上退休报告。赵匡胤也说话算数,给他们安顿好。然后提拔一批年纪轻、有能耐、没有什么威信的人,担任小将军,大将军就不设了,军权就牢牢掌握在皇帝手里,这叫做“杯酒释兵权”。

  宋权三司使,即代理计相

  好,军权解决了,第二步:解决政权问题,当时主要是宰相。宰相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这宰相如果是好人、是良相,如汉朝的萧何,忠心耿耿,皇帝就省心;但宰相如果是小人、是奸相,如秦朝的赵高,就很糟糕:指鹿为马、独霸朝纲、祸国殃民,甚至把小皇帝也害死了。赵匡胤想,宰相呢,没有还不行,皇帝会太累;就一个人当宰相也不行,不可靠。噢,有办法了:可以多设几个么,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宰相一多,大的事情很难统一,肯定得皇帝拍板。不可能那么多的宰相都联合起来和皇帝对着干。好,赵匡胤把宰相的职权一分为三:行政,设立中书省;财政,设立计省(三司);军政,设立枢密院。这三个衙门都设有正职和副职,都相当于宰相和副宰相。计省(三司),负责全国的盐铁、度支、税赋。胡公担任三司副使,就是副计相,胡公担任权三司使,就是代理计相!你看,是代理计相大,还是兵部侍郎大?当然是不言而明了!

  2019年5月1日,胡公铜像在胡公故里胡库庄重落成。

  为官47载,任职23地

  每到一处以百姓为重、惠民为纲

  永康人,历史上谁当的官最大?我曾专门向有关饱学之士请教,向浙江大学历史系教授咨询。一致的观点是:永康自三国吴赤乌八年(公元245年)建县以来,当官最大的就是胡则:官至宋权三司使(代理计相),这是全永康人的荣耀啊!

  胡公当了这么多的官,是怎么走过来的呢?有这么一张路线图:胡则中了进士以后,从家乡出发,首任许田县尉(河南许昌),相当于副县长;第二任,在山西宪州;第三任,在河北贝州;当得好,提拔!提拔到很远的地方,到浔州(广西桂平)任知州,后又调往发达地方睦州;平调到温州,都是知州。

  这时,北宋闹钱荒,朝廷要找一个能干清正的人去造币啊,提举胡则担任江南路银铜场铸钱监。当得好,升任江淮路发运使,后又提拔任三司度支副使(副计相)。后来胡则受到了排斥,外任京西路转运使;又继续受到排斥,远任广南西路转运使,那个地方当时是很荒凉的,胡则工作出色,又回到发达地区,复任江淮路发运使,这是胡公第二次出任江淮路。

  一路起起落落,胡公来到杭州当知州。他治理钱塘、鼓励农桑、造福百姓,干得好!提拔到陕西路当转运使;后任永兴军知军、河北路转运使。又升任权三司使(代理计相),这是古时候永康人在仕途上最辉煌的时期。胡则抓住这个机会,为国为民办事,推行“通商五利之法”,兴商惠民。以前盐是官卖的,胡公当代理计相后,推行商销。商人去卖了,有竞争,价格下来、质量上去,为国家创收。可见,胡公是改革创新的先行者!胡公以后180年,陈亮出生,他最著名的“农商并重,义利并行”思想,就和胡公一脉相承。

  尽管胡公代理计相很出色,可是高处不胜寒。他力推的改革冒犯了利益集团,胡则又受到了排斥打击。这次打击很厉害,从代理计相贬为知州(到河南陈州)。朝廷一些耿直老臣为他讲话,胡则又回到朝廷,任工部侍郎(相当于副部长)。这时胡则70岁了,他要求退休。朝廷商议,胡则能力强,在百姓中口碑好,再留一任,到杭州当知州。这是胡则第二次出任杭州知州。他在杭州兴利除弊、兴商重学,又做了很多好事。后来以兵部侍郎致仕(退休),定居杭州。

  上述可见,胡公当官47年,实际任职的地方起码有23个,平均一个地方两年左右,担任过的职务更多。他一生东来西往,整个大宋几乎跑了个遍。

  胡公尽管当官坎坷,但他每到一地,都以百姓为重、以惠民为纲,勤廉从政,敢于担当,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胡公是千古流芳的清官、好官、忠臣、名臣!

  主办:胡公文化研究会 胡公书院

  支持:古山镇党委 政府

  主编:胡联章 总第41期


永康日报 胡公文化 00014 2019-09-11 永康日报2019-09-1100006;永康日报2019-09-1100007;永康日报2019-09-1100008;永康日报2019-09-1100009;永康日报2019-09-1100011;永康日报2019-09-1100013;永康日报2019-09-1100014;永康日报2019-09-1100015;永康日报2019-09-1100017;永康日报2019-09-1100016;永康日报2019-09-1100019;永康日报2019-09-1100010;永康日报2019-09-1100012;永康日报2019-09-1100018;永康日报2019-09-1100020;永康日报2019-09-1100021;永康日报2019-09-1100005 2 2019年09月11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