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加强学科建设 开启无痛内镜新时代
市一医消化内科守“胃”百姓健康
市一医消化内科医生在操作胃肠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但如果人体的消化功能出现问题,那再美味的佳肴也无法消受。作为人体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消化道疾病发病多、病种广,一旦出现任何闪失,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作为我市消化内科领域的“老牌科室”、市级重点学科——市一医消化内科经多年建设,在临床、教学、科研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大幅提高了消化道疾病的诊断率,达到了早发现早治疗的目的。
□记者 李梦楚 实习生 吕芳楠
完善人才梯队,定期学习进修有保“证”
据了解,市一医消化内科创建于2007年,目前该科共有医护人员近30名,其中主任医师2名(徐芳、应群贞),徐芳为金华市名医,应群贞长期在消化专科门诊坐诊;副主任医师1名(永康市名医吕军),每周开展专家门诊,亲自操刀为患者做胃肠镜;主治医师3名(徐升、马骥、黄绿澜),个个都能独立操作胃肠镜。
作为市级重点学科,市一医消化内科长期承担着我市及周边县市消化系统疑难、危急重症的诊治任务。该科年门诊量逾4万人次,年内镜诊疗量近2万例。在“2018中国医院竞争力·县级医院专科30强”排名中,该科位列16强,综合实力已跨入金华市前列。
在科主任徐芳看来,市一医消化内科团队之所以能够成为一流团队,最重要的是完善人才梯队建设,让每个医生都能独当一面。长期以来,该科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定期选送骨干医生到浙医一院、上海中山医院等上级医院进行为期半年或3个月的深造。该科还定期组织开展日常教学查房、病例讨论等相关业务学习。此外,该科每隔一周便邀请浙医一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内镜中心副主任陈李华“下沉”开展疑难危重病例的内镜下手术。
近日,该科又有4名医生在省肿瘤医院顺利完成为期半个月的学习进修,获得由省癌症中心颁发的“浙江省上消化道癌内镜筛查优秀操作医师”证书。“医生操作技术过关,才能进行后续的早癌筛查工作,因此考试非常严格。”徐芳笑着说,年轻医生表现出色,个个过关,也是对市一医消化内科的一种认可。
普及无痛内镜,开启轻松舒适诊疗新天地
“虽然名为内科,其实消化内科相当于半个外科。”徐芳介绍,内镜是消化内科医生的法宝,内镜可通过人体的天然腔道深入人体内部进行检查或治疗。一个好的消化内科医生,不仅要有医学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还必须要有娴熟的内镜操作技术。
早在1983年,市一医就建立了胃镜室。2010年,市一医消化内科开始尝试开展无痛胃肠镜。2018年1月,市一医新改造的内镜中心投入使用,为患者带来了更舒心的就医体验。
过去,传统内镜检查引起的恶心、呕吐、腹痛、腹胀等种种不适让患者望而却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如今医生可在内镜检查或治疗前给予病人适当的麻醉,减轻或消除病人的痛苦与不适,让患者在深度睡眠的情况下快速、安全地完成检查或治疗。整个过程患者就像睡着了一样,睡醒了检查与治疗就完成了。患者的配合,也提高了医生的诊断准确率。
为保障用镜安全,市一医内镜中心还引进了智能化消洗系统,工作人员严格按照消化内镜消毒规范进行操作,对每根使用过的内镜进行酶液清洗,再进行消毒,做到“一镜一酶”,杜绝交叉感染。院感科定期对消洗情况进行抽查,确保消毒质量。
据统计,2018年上半年,市一医消化内科共完成无痛胃肠镜检查477人次,2018年下半年达到983人次,环比增长106.1%。这个数据还在稳步攀升,今年5月,该科无痛胃肠镜检查已达到329人次,平均每天要开展10多例检查。
加强学科建设,誓做消化内科领域领跑者
“内镜不单是疾病诊疗手段,更是疾病预防手段。不断攀升的数据,也体现了人们的健康观念正在转变,大家逐步认识到了内镜筛查的重要性。这也与我们科室的主攻方向不谋而合。”徐芳介绍,市一医消化内科通过长期的科学研究实践凝练了几个研究方向,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开展胃肠道肿瘤的早期诊断与筛查。
目前,该科立项课题《血清瘦素水平作为胃癌高风险患者血清筛查标志物的临床价值》《大肠癌序贯筛查方案应用研究》《窄带成像技术对诊治早期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的研究》等均已顺利结题验收。
徐芳说:“我们希望通过该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加强对早期胃肠道肿瘤的筛查,发现更多早期胃肠道肿瘤,改善患者预后,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为提高群众的预防意识及早癌筛查意识,医院还定期进社区、进农村开展名医大讲堂,针对群众进行胃肠道疾病防治知识宣讲。”
谈及科室发展,徐芳说:“市一医消化内科拥有先进的硬件设施及完善的人才梯队,已开展胃肠动力性疾病诊疗及超声内镜。下一步,医院将重点发掘每个医生的技术特长,确定发展方向(如无痛内镜、放大染色内镜、超声内镜等),让科室更专更强更精,成为我市消化内科领域的领跑者。”